西江千戶苗寨,距離黔東南州府凱里35公里,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中國及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現共有1288住戶,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千戶苗寨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苗族建筑、服飾、銀飾、語言、飲食、傳統習俗典型,保存較好,對外交流使用漢語,相互間交流仍用傳統苗語。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名揚四海,成為觀賞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露天博物館。與西江千戶苗寨是個美麗的邂逅,出發前沒做功課,不知貴州有此規模苗寨,天陰霾,照片無論如何拍不好,日后一定再去。
每天早上寨民身穿艷麗民族服裝,載歌載舞歡迎游客。游客可以與寨民合影,熱情的寨民手持牛角杯里滿是燒酒,會狠狠灌你喝一大口。
風雨橋,西江千戶苗寨重要建筑之一。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清的白水河穿寨而過,河上多姿的風雨橋,與周圍的青山綠水、田園風光融為一體,既起到擋風遮雨,方便寨民過河作用,又成為古寨一道亮麗風景線,具有很高美學價值。以前的風雨橋屬全木結構,易被大水沖垮,現建的風雨橋采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結構,堅實性和抵御洪水能力大大增加。
苗寨主要街道,盡管商業開發過度,但仍保有苗家風情。
吊腳樓,千戶苗寨最大看點。苗寨良田稀少,為不占用良田苗族依山而建房屋,以木質吊腳樓為主。一棟棟的吊腳樓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棟吊腳樓相連成片,形成一個整體的環形。吊腳樓分平地和斜坡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結構,底層用于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用于乘涼、刺繡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層用于存放谷物、飼料等物資。這是在山上俯看山下或對面山頭的吊腳樓群。
穿小路下山,近距離看吊腳樓。
有許多吊腳樓家庭旅館,以后去要住。
用漢字偏旁造字,讀不出、看不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