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圖騰—不死鳥
湖南和湖北,大家都知道,是中國中部的兩個省份。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兩地都屬于楚國,所以這里的文化也被稱之為“楚文化”。
湖南和湖北,從漢朝時期,就是一個地方。那個時候被稱為“荊州”的地盤就是湖南和湖北。等到了元朝的時候,我國第一次使用行省制度,元朝皇帝根據各個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傳統,元朝一共建立了10個行省,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湖廣行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但是當時的湖廣行省包括的范圍還是很大的,除了湖南湖北,還有廣西,廣東部分,以及海南和貴州的一些地方。
可最讓人疑惑的是,湖南和湖北在清朝以前一直是同一個地方,為什么從清朝就形成了兩個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原來在朝入關以后,出現了一個局面,那就是湖北屬于清朝,湖南屬于當時的南明政權。雙方對抗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最終清朝統一了中國。清朝統治者從東北來,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朝在中國的行政區劃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清朝皇帝把眼光放在了面積比較大的三個省,江南省,陜西省和湖廣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首先,江南省不許存在了。這么大一片地區,全占著富饒的土地,收入又那么高,富裕程度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禮了,如果出現叛亂那還得了?不行,必須分割成兩個地方,于是,江南省變成了“安徽省”和“江蘇省”。
其次就是陜西省,好家伙,當時的陜西省包括了今天的寧夏以及甘肅和陜西,面積驚人,并且是扼住了河西走廊這個命脈,并且擁有關中平原和河套地區,富饒程度可想而知。清廷于是將其分為“陜西省”和“甘肅省”。
至于湖廣省,一個道理,太大了,人太多了,并且歷史上這里是清朝和南明對抗的地方,所以,清廷據洞庭湖,湖以南為“湖南”,湖以北稱“湖北”。省會分別是長沙和武昌。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當時的每個省設置巡撫,比如“四川巡撫”,并且在巡撫之上的就是總督。所以,如果你聽說“湖廣總督”那也不奇怪,但是不會有“湖廣巡撫”這么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