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于第五次東巡途中。蘿卜書提供關于這位帝王的死因,歷史上爭議頗多。目前在史學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說是死于疾病,另一種說死于非命。
第一種說法認為,《史記》中關于秦始皇死因的記述很多,死因已明,病死無可置疑。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從小就患有疾病,體質較為羸弱。可是他為人又剛愎自用,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裁決,所以工作極度勞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溫,以上諸因素并發,促使他在途中病發身亡。
那么他死于何種疾病呢?郭沫若先生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推測秦始皇幼時患有軟骨癥,又時常患著支氣管炎,所以長大后胸部和鷙鳥一樣,聲音好像似豺狼,后來由于政務繁重,引發腦膜炎和癲癇等病癥。秦始皇在渡黃河時,癲癇病發作,后腦殼撞在青銅冰鑒上,加重了腦膜炎的病情,人處于昏迷狀態;當車趕到沙丘后第二天,趙高、李斯發覺秦始皇已死去多時。
持第二種觀點的人從幾篇有關秦始皇死亡情況的史書中推敲,發現了可疑之處,認為從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后的種種表現,使人不得不懷疑秦始皇的死與他有莫大的關系。此次始皇出巡,隨從人員主要有趙高、李斯、胡亥等人,將軍蒙毅也在隨行之列。可是當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時,蒙毅卻被遣返回邊關。從突然的人事變動來看,這似乎是趙高等人的計謀。大將軍蒙恬是公子扶蘇的親信,而突然間將其從秦始皇的身邊遣走,不僅去掉了扶蘇的耳目,也為自己后來計謀的實施清掉了一塊絆腳石。
隨后,趙高假冒秦始皇的旨意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在得到扶蘇自殺的確切消息后,胡亥、趙高、李斯這才命令車隊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陽。為了繼續欺騙臣民,車隊不敢捷徑回咸陽,而是擺出繼續出巡的架勢,繞道回咸陽。當時正值七月高溫,秦始皇帝的尸體在途中開始發出陣陣惡臭,為了掩飾尸體的味道,趙高竟然將咸魚放在秦始皇的車上。回到咸陽后,趙高便開始對李斯下毒手,將李斯給逼死了。
趙高為什么要謀害秦始皇呢?
主要原因就是趙高唯恐扶蘇繼承王位。趙高曾對李斯講:“長子(即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全必用蒙恬為丞相。”可是蒙恬是扶蘇的親信,趙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后因秦始皇赦免,所以趙高對蒙恬、蒙毅恨之入骨,因此他不希望蒙氏爭寵,所以必須阻止扶蘇即帝位。但是秦始皇寵愛長子扶蘇,只有伺機殺掉秦始皇,才可擁詔立十八子胡亥。秦始皇平時居于深宮,戒備森嚴,趙高根本無法下手,現在他在旅途中病倒,這真是天賜良機,正如趙高勸胡亥時所說:“狐疑猶豫,后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所以他果敢地對重病中的秦始皇下毒手,提前結束其生命,這完全有可能。
秦始皇到底是病故還是被害呢?這兩種觀點至今尚無定論。不過,人們對解開此謎是充滿信心的。根據考古研究和調查,秦始皇陵沒有被盜掘和破壞,再加之檢測出地宮中可能存在水銀,水銀形成的水銀蒸氣對遺體有冷凝防腐作用,所以秦始皇的遺體可能還存在。等到秦始皇陵發掘的時候,秦始皇死亡的原因就可以被世人所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