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溝通就是心理溝通,即指師生之間在心理上互相容納,即理解對方,接受對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體講,就是學生能理解教師對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指導和幫助,并且化為行動;教師能理解學生言行產生的背景,透析學生言行的真正動機,體諒其具體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師生之間相互接受,將心比心,不曲解對方。而這樣的互相容納和理解是建立在愛和真誠的基礎上的。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經常有這樣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有的教師溫文爾雅,卻能叫那些頑皮不馴的學生聽話,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師經常怒目圓睜,卻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反而激起他們逆反的心理。為了會這樣呢?它除了說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師熱愛學生,滿腔熱情地真誠幫助學生,學生理解老師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師的教導,這是一種相互理解的新型師生關糸,體現著心靈上的相互溝通。因此,可以肯定愛和真誠是打開師生心靈的鑰匙,是架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是教育成功秘訣之一。
怎樣付出愛和真誠,怎樣溝通心靈呢?
一、首先是要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是溝通的基礎。了解學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問、巧談、善觀等方法。
班上曾有一位名叫崔馨心的女生,她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秀,為人老實忠厚,是一名很不錯的學生,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名乖乖女的形象,不讓我操心,唯一的缺點只是不愛說話,和班級其他同學交流不多,參加活動不多。然而,好景不長,半個學期剛剛過去,她卻突然變了個人似的,上課無精打采的,成績一落千丈,多次課堂上不認真聽講……面對這位學生這樣的突變,我確實有點始料不及,我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位老師心目中的乖乖女何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于是,我開始有針對性的去走近和了解崔馨心這位女生。我從其他學生入手,廣泛收集信息,了解她的情況。在多次深入學生中間了解情況之后,我才得知,她六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家中還有一個弟弟,全家的生活來源全靠母親一人在磚廠打工來維持,家在農村,經濟困難。由于她母親對她的要求和期望特別高,使她感覺壓力很大。
于是,我開始找她談心。可剛開始時,并不順利,她對我不理不睬,甚至有意回避。但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關心體貼下,終于使她對我建立了信任感,敞開了內心世界。原來,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她每學期的學費都是借的外債,而且?guī)缀跛杏H戚家都借光了,為此,內心極度自尊的她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屬于同學們的圈子;另外,由于母親常年操勞、維持全家生活,脾氣暴躁,很少和她感情交流,再加上在班級中,她感覺老師對她缺乏關注和重視,使她倍感前途渺茫,壓力很大,精神高度緊張,產生了焦慮情緒和自暴自棄的思想。
針對她的這種情況,我有意識的加強與她的交流、溝通。私下里,我也找來她的母親,和她進行了一次長談,對孩子共同的愛,讓我們達成了共識——積極行動起來,盡我們最大努力,挽救孩子,讓她健康成長。她的母親也認識到了自己對孩子的溝通、關懷不夠,臨走時,握著我的雙手,久久不愿放開,沒有只言片語,我卻能感受到一個母親滿滿的信任和期待。
點點滴滴的關愛,真誠的交流溝通,架起了我們師生之間心靈交融的橋梁。之后的崔馨心,不僅成績優(yōu)秀,樂觀開朗、積極向上,而且能主動與老師交流溝通,敞開自己的心扉。
二、其次付出愛和真誠。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于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敝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
然而,作為一名班主任,愛優(yōu)生并不難,難得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猶記得,剛步入三尺講臺時遇到的那個孩子,她的名字叫做劉雅楠,這是一個胸懷正義與義氣的好孩子,卻因為家庭因素,與學習漸行漸遠。雖然她喪失了學習的興趣,但卻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呵護著班級的一切。班級誰受到欺負了,她一馬當先;班級的衛(wèi)生,她全力承擔;班級的物品壞了,她慷慨解囊……這樣的有情有義的孩子,老師怎能不愛她?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一句名言:“從教師的教鞭下有瓦特,教師的冷眼里有牛頓,教師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huán)境的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fā)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三、再次除了愛和真誠還要做到獎懲分明,公平公正,促進疏導順利進行。
對學生除了傾注一片愛心之外,還必須時時約束他們,嚴格要求他們,才會收到良好效果。嚴師出高徒,在班級管理中,有三類學生要特別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優(yōu)秀生。對班干部要求要嚴格,要他們在搞好學習的同時積極為班級同學服務,要各施其職,各盡其責,做得好表揚,有違紀照樣批評,決不姑息遷就,當然對他們的批評要講究方法方式,肯定他們的成績,維護他們在同學中的威信。差生往往由于學習成績,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顯出悲觀、苦悶、憂郁等消極情緒,所以對待差生特別要注意尊重、理解他們,千萬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應肯定他們的長處,指明他們的努力方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而對優(yōu)秀生應該更加嚴格要求,否則他們便自認為是“天之驕子”,以致萌發(fā)莫名其妙的“優(yōu)越感”,甚至發(fā)展到瞧不起同學,直至無視老師的教育。如果說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么,發(fā)現優(yōu)秀生隱蔽的缺點,給予嚴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難的事。因此,教育優(yōu)秀生自尊、自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這樣處理,學生才感到教師是公正的,沒有袒護誰,為師生心理溝通掃除了心里障礙。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我們要想真正讀懂“每一本書”,看清“每一個世界”,就必須用一顆愛心和誠心架起師生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付出了關愛,我收獲了學生們對我的信任;付出了真誠,我收獲了學生們對我的理解,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和辛勞,我收獲的必將是學生們一個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