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是學生英語成績波動最大的一年,因為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無論成績如何,如果沒有超前學習,都會遭遇極強的“陡坡效應”,即發現知識難度和廣度都突然增加,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同學之間的競爭氛圍甚至超過了初三
“陡坡效應”會使學生壓力倍增,名次迅速落后,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對學習失去興趣。
知識量差異:
高中英語知識量是初中的2.5倍
1詞匯量成倍增長
小學6年初中3年學習詞匯總量為1600詞和400個左右的詞組。高考要求3500詞匯需要在高一高二全部學完。北師版教材,高一高二共8本英語教材,除了考綱內詞匯3500詞,還包括1500詞左右的超綱詞(詞匯表上標記為*)。
初三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單詞、詞組不過二三十個,而高一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單詞、詞組達五六十個,高三教材中的英語詞匯量更大,每個單元單詞、詞組多達八九十個。很多學生升入高中后的感覺就是詞匯量成倍的增長了,而且背了就忘。天天的隨堂聽寫,都能得滿分,但考試的時候就想不起來。
2語法內容迅猛來襲 1.5年學完
初三的學生都了解中考英語最容易的題型是考察語法的單選,15道題3分鐘完成,100%正確率是很多優秀學生的常態成績。同樣的題型,在高考中卻成了拉開學生差距的題型,原因是中考語法考察的知識點少、難度低、無交叉考點,而在高中課本中,初中學過的語法基本不再作新語法項目來講解。高中語法知識點加倍,側重語境下語法應用,和不同語法知識點的區別。如上表所示,中考共學習了3種從句、8種時態。
而高考則考察16種時態語態、6大類從句、非謂語動詞等24個語法難點,并且每一道題,都會融合幾個容易混淆的考點。
初中學過的有些語法深度不夠,在高中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寬、加深。
高中語法與初中語法相比跨度是很大的。許多初中死記硬背的零星語法都可以在高中語法學習中得以解釋。定語從句,非謂語動詞、
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倒裝結構、虛擬語氣等等,其中的部分內容我們并不陌生,但是初中我們所接觸的還只是皮毛,高中階段的學習會比之前的所學內容復雜得多。要求學生對重要語法系統掌握和靈活運用,能夠分析理解語言材料,使知識條理化、網絡化。
3 閱讀量——100萬詞
新課程標準規定,高中學生要在高中階段完成100萬詞的英語閱讀量,而高中3年的英語教材閱讀總量大約是40萬,也就是說剩余的60萬詞閱讀要來自課外。算上高中所學科目的增加學習時間的減少,很多學生之所以在高考中完形閱讀失分嚴重,就是因為在高一高二沒能達到規定的閱讀量,沒有形成英語的語感。而語感是不可能在緊張的高三學習中養成的。這類的學生往往止步于高考英語的中等分數。
所以,選擇一本好的教材,從高一開始進行大量地閱讀是沖擊高考英語高分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