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先秦敘事散文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先秦敘事散文,對后代的文學創作產生 了深遠的影響。它們的敘事傳統和語言藝術對史傳文學、散文和小說創作的滋養, 尤為明顯。
先秦敘事散文的體例、思想、寫作藝術等對后世史傳文學的創作有直接啟發。 《史記》體例是在先秦編年史、國別史的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而《漢紀》、《 資治通鑒》等,則是《春秋》、《左傳》編年體史書的直接繼承。先秦敘事散文 記述歷史事件時直書其事、褒貶鮮明的特點,《左傳》、《戰國策》高超的寫作 藝術,對后世史傳文學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偉大的史傳文學著作《史記》 就吸收了《左傳》、《戰國策》的寫作技巧,對其中的一些史實略加改動便加以 運用。少數特別精彩的篇目,甚至不加改動就直接錄入。司馬遷、班固、陳壽、 范曄等繼承了《左傳》開創的既敘述故事,又描寫人物的形象生動的寫史傳統, 他們不僅是歷史學家,同時也是文學家,其作品既是歷史著作,又是文學作品。 《左傳》的敘事藝術,如對歷史事件因果關系、發展過程的重視,對歷史事件故 事化的描寫,歷史事件的敘述條理井然而又富于變化等等特點,在后代史傳文學 中都有充分體現。《左傳》簡練蘊藉的語言風格,為后代史家所繼承,而《史記》 的奇譎文風,顯然與《戰國策》的辯麗恣肆有直接的關系。總之,先秦敘事散文 是我國史傳文學最初成就,其沾溉于后世,不言而喻。
先秦敘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傳》、《國語》、《戰國策》 等,成為后世散文寫作的楷模。秦漢以后,《左傳》的文章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尤其是唐宋以來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傳》,并把它作為學習對象。韓愈《 進學解》說他“沉浸濃郁,含英咀華”的古代作品中,就包括《左傳》。宋人把 《左傳》與《史記》、韓文、杜詩相提并論,同作為文學范本。情韻豐富的《左 傳》散文,也深為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所推崇。對《國語》語言藝術的贊譽,歷來 甚多。柳宗元盡管曾作《非國語》批評《國語》的某些思想,但在其“序”中還 是認為“其文深閎杰異”,其為文即以《國語》為法。漢初散文,尚有戰國遺風, 賈誼,鄒陽等西漢前期散文家的作品中,更是可以明顯看出《戰國策》文風的余 緒。這種影響持續不斷,在蘇洵、蘇軾等后代作家的散文中,還可以體味到先秦 敘事散文的神韻?!稇饑摺返奈恼拢瑢h賦的產生也起過促進作用。漢賦主客 問答的形式,鋪張揚厲的風格,都可以看出對《戰國策》的借鑒。
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的產生發展及其獨特的藝術個性 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先秦敘事散文敘述歷史事件中表現出的褒 貶分明的傾向性,對我國古代小說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響,并且,《左傳》、 《國語》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對事件進行的評述,在文言小說如唐宋傳奇、 《聊齋志異》等書中被直接借鑒,就是在明清白話小說中,也有明顯的痕跡。其 次,先秦敘事散文奠定了我國古代小說基本的敘事結構。我國古代小說常按時間 順序安排結構,串聯情節,特別重視對故事起因、過程、結果的完整描寫,并以 倒敘、插敘、補敘等方式追敘事件的起因,以預敘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結局。這些 都是《左傳》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敘事傳統。第三,我國古代小說寫人的基本手 法在先秦敘事散文中已初具規模。我國古代小說主要通過描寫人物個性化的言行, 通過生動的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人物性格,而較少長篇的外貌描寫、心理 描寫,而這正是《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寫人的共同特點。第四,我 國古代小說和戲曲作品對歷史題材的重視,也是受先秦敘事散文的啟示。這不僅 是指諸如《東周列國志》之類以先秦敘事散文為題材的作品,同時,古代小說大 量采用歷史題材,也和我國敘事文學最初成果是產生在歷史著述中不無關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