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玄女何由來
《水滸傳》中有個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書的情節。
九天玄女原為古代神話人物,后被道教列入其神系,是善兵法戰勝之術的女神。道教稱,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圣母元君之弟子。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蚩尤行法術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不能勝。玄女授黃帝兵法戰勝之術,黃帝率諸侯再戰蚩尤而勝,平定天下四方。
那么一部文字浩繁的《水滸傳》,寫九天玄女的地方并不多:
遇九天玄女,是宋江自梁山回宋家莊搬取父親時。那次,父親沒搬成,反倒被官府的人馬發現。被追捕到還道村九天玄女廟時,受九天玄女廟護佑才免于被抓。其間,宋江夢中見到九天玄女,玄女賜他天書三卷。
宋江征遼時,被遼方的陣法所困,拿出天書,得破陣之法,從而獲勝。
宋江衣錦還鄉時,不忘九天玄女之恩,為她重修了廟宇。
這些故事,從情節上說,并非《水滸傳》不可或缺的有機部分。假如讓梁山大隊人馬直接將宋太公搬上梁山,就沒必要寫還道村遇玄女,也不影響人物、故事以后的發展。征遼時,寫梁山將用計用兵得法,一樣能贏遼軍。其實,玄女之用兵機巧,都是搬的道教那一套說法,無非是五行生克,形而上學,純屬無稽之談。用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能勝敵人的是人心的向背,是謀略的使用,是兵將的武功,并不是畫幾個符、念幾句口訣就能解決問題的。未遇玄女,宋江衣錦還鄉時也就沒必要為她重修廟宇了。
但是,九天玄女對于宋江及整個梁山隊伍的作用,卻是非常大的。她在關鍵的時候出現,對宋江及梁山隊伍有著深刻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她有從道家角度為宋江和梁山義軍定性的作用。應當說,《水滸》作者想通過這個形象,體現全書的“替天行道”的“忠義”思想。作者在《水滸》中是有意要寫、一定要寫并且當作關鍵來寫的。
在《水滸》作者看來,神代表的是天命。九天玄女對宋江的“點化”,代表對宋江行為最高層次的認定和指引。九天玄女對宋江的認定是:“玉帝因為星主魔心未斷,道行未完,暫罰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如果剝去神的色彩,用人世的話去解讀這些話,就是:宋江修行的功力還達不到,他現在落草為寇,只不過是暫時的困扼,用不了多久,還會回到朝廷中來,實現他做忠臣良將的目標。
也就是說,在《水滸》作者看來,宋江等人,本是天界的星宿,并非天生的草寇,只是由于不肖在上,貪官污吏橫行,才致大賢在下,雖然這些人正在走背逆的路,但他們終究會回到正道上來。這些,都說明宋江等人不是壞人而是豪杰,脫去沖殺打劫的外衣,露出的是他們的忠義。
這種命運上的表述,對宋江是這樣,對以宋江為代表的整個梁山隊伍,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從道家的角度看宋江,與從佛家的角度看魯智深是一樣的。五臺山智真長老就說魯智深“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后卻得清凈。”點化宋江的九天玄女,就象點化孫悟空的菩薩,給他們指路,在關鍵時刻幫他們勝敵。
九天玄女這樣為宋江等人定性,也這樣指引宋江等人。九天玄女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星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泄。”這幾句話,道出了問題的核心,就是要忠義,要走招安路線。三卷天書的作用,也是幫助宋江這樣“替天行道”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寶,這才是作者把九天玄女寫進《水滸》的初衷。
三卷天書,不是誰都可以給的。宋江遇九天玄女,是為宋江最終成為梁山寨主奠定了必要的“權由神授”的基礎,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
水滸的焦點在于招安,只是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觀點罷了。從左邊看是忠義,從右邊看是投降。水滸作者想標榜忠義,所以就安排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