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兄以讀完《管錐編》一半的經驗回答說:《管錐編》是以文言文論述《周易》《詩經》《左傳》《史記》《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辭》《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10大系列的筆記體著作,涉及文學及社會科學多方面內容,引述古今中外眾多作品。至于如何閱讀,玉龍兄可以提幾點建議。
前面已經說過,這是一部筆記體著作,不是小說,前一章和后一章的聯系沒那么密切,完全可以獨立開閱讀。即使具體到某一章,段落與段落之間聯系也沒有那么密切,因為凡是密切的內容,錢老先生全放到同一個段落里面了。所以,這本書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個段落開始閱讀。但是你先別急著去讀,先聽我說完第二條。
比如說,翻開《管錐編》目錄部分,一篇一篇找:《關雎》讀過沒有?《氓》讀過沒有?《蒹葭》讀過沒有?《左傳·莊公十年》讀過沒有(就是記載曹劌論戰的那一篇)?《項羽本紀》讀過沒有?《陳涉世家》讀過沒有?《廉頗藺相如列傳》讀過沒有?《列子·湯問》讀過沒有?《離騷》讀過沒有?……先選讀自己接觸過的篇章,看看錢老對其中某句話或某個詞有哪些見解,又延伸到了哪些書籍相關內容。這樣比較容易找到閱讀此書的樂趣。
整部《管錐編》以文言文繁體字寫成,想讀進去的話,需要沉下心來。很明顯電子書在這方面沒有紙質書籍有優勢。假如對某一章節特別有想法,可以及時做點筆記,或者摘錄幾句。曾經有人問過風怎么畫?我當時就扔過一首從書中摘錄的詩歌——江湜《彥沖畫柳燕》: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風無本質不上筆,巧借柳枝相形容。書中時不時會涉及到比較冷門的書籍的語句,感興趣的話可以去閱讀原文。
要想從這本書中讀出樂趣,首先你得是一個博覽群書的人。最起碼讀過作者列舉的這幾本書。假如沒有讀過,很可能覺得不知所云(玉龍兄在閱讀第三冊時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了)。所以說,應該把這本書當作工具書,當你讀完某些書籍或者文章后,可以翻看此書,發現更多的樂趣。又沒人催你寫讀后感,那么著急干嘛呢?讀這本書,要有過日子的心。
個人偏見,僅供參考,祝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