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市場求“錢”若渴,閑散資金迎來一波“年末行情”。記者調查發現,11月末大部分銀行開始提高存款利率,而收益頗高的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近期則呈現井噴狀態。銀行攬儲大戰熱鬧非凡,其他金融機構也不甘寂寞,部分證券公司推出了現金理財工具,基金系貨幣市場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收益也水漲船高。在諸多選擇之中投資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理財專家建議,玩轉閑錢應遵循“短、平、快”原則,除了關注收益率之外,還要考慮安全性、流動性和便捷性。
“從安全性方面來看,銀行存款無疑最高,但相應收益率最低,一年期定存收益最高不能超過3.3%的利率上限;從收益率方面來看,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目前多在4%-5%之間,但時間跨度一般為1-3個月,流動性略顯不足,且資金門檻也在5萬元以上。而短期理財型基金兼顧收益與風險,不僅風險低,而且最低投資額僅為1000元,正受到越來越多小額閑余資金的偏愛。”某銀行理財經理表示。
據了解,短期理財基金無申購贖回費用、主要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與銀行協議存款,運作透明,風險較低,短期投資的收益率則相當可觀。截至12月7日,數據顯示,全部貨幣基金(含短期理財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4896%,不僅超過了7天通知存款利率,也超越了1年期定存利率浮動上限的水平。以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短期理財基金產品的工銀瑞信為例,工銀7天理財和14天理財兩只產品為例,截至12月7日,工銀瑞信7天理財債券A類份額7日年化收益率為3.523%,B類份額則達到3.824%;14天理財債券A類份額收益率達到3.839%,B類為4.139%,業績戰勝了很多30天、60天理財產品,在同期限產品中更是一直名列前茅。
在便捷性方面,短期理財基金也擁有一定的優勢。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的買賣通常有一定的限制,投資者若是錯過了發售期,就需要等到下一期產品發售時才能進行購買。而短期理財基金天天可買,在“申購日+整數倍運作周期”的時點上可以提交贖回申請;如果不進行贖回操作,全部基金份額將自動進入下一個運作期滾動投資,實現無縫對接無需重新申購,最大化投資人的收益。
理財專家建議,對于流動性要求不高的閑錢,可選擇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如果尋求短期投資機會,短期理財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投資人可根據自身需要,來選擇7天、14天、30天、60天等不同期限的短期理財基金。隨著銀行攬儲大戰的深入,協議存款利率有望繼續攀升,這將進一步提升短期理財基金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