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名“春波”,兩橋千古|紹興網

魯迅路春波弄口的春波弄橋。據考證,“春波橋”舊址即在此附近。(圖片由方楠提供)

(資料圖片)

從紹興魯迅故里的三味書屋向東走不到兩百米,就是紹興的愛情名園沈園。眾多游客為魯迅故里和沈園慕名而來,卻忽略了沈園旁邊一座極富故事性的橋——春波橋。八百多年來,代有更迭,園有興廢,橋有拆建,可是橋上的故事卻歷久而彌新。

橋名由來的兩個版本

提起“春波橋”三個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取自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一詩;另一種說法認為此名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究竟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南宋張淏所編的《寶慶會稽續志》中有這樣一處記載:“春波橋,在縣東南五里千秋鴻禧觀前。賀知章詩云:‘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故取此名。”明萬歷《會稽縣志》中記載:“羅漢橋,舊亦名春波。”清乾隆《紹興府志》中記載:“春波橋,俗名羅漢橋。”清《越中雜識》中記載:“俗名羅漢橋,在禹跡寺前。陸放翁過此賦詩,有‘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之句,后人因以名橋。《志》引賀知章‘春風不改舊時波’句,蓋失考也。”

由此可見,在紹興沈園旁的春波橋,應是取自南宋紹興詩人陸游的《沈園(其一)》:“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沈園》其實是陸游的一首組詩作品,還有另一首是“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陸游在75歲時創作這兩首悼亡詩,懷念他與唐琬無法終相守共白首的愛情。

南宋周密所編纂的《齊東野語》中有記載:“翁居鑒湖之三山,晚歲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又賦二絕云:(引詩略)。蓋慶元己未也。”陸游于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二十歲時與母舅之女唐琬結琴瑟之好,婚后感情甚篤,但陸母并不喜歡這個兒媳,終迫使陸唐兩人于婚后三年離異。后唐氏改嫁趙士程,陸游則另娶妻王氏。紹興二十五年春,陸游時年三十一歲,偶然與唐琬夫婦“相遇于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遣致酒肴。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壁間”。傳說唐琬見后亦奉和一首,從此郁郁寡歡,不久便抱恨而死。陸游自此悲悼之情始終郁積于懷,五十余年間,陸續寫了多首悼亡詩,《沈園二首》即是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兩首。

因此,后人又有稱春波橋為“傷心橋”。

春波橋俗稱羅漢橋

這座春波橋,由文獻記載可知,它還有個俗名叫“羅漢橋”。傳說是因舊時在橋的北址、禹跡寺內供奉五百羅漢的緣故。而筆者在南宋施宿等編纂的《嘉泰會稽志》中找到這樣一處記載:“禹跡寺橋在府城東南。”《嘉泰會稽志》卷七《寺院門》篇又有記載:“大中禹跡寺,在府東南四里二百二十六步。晉義熙十二年驟騎郭將軍舍宅置寺,名覺嗣。唐會昌五年例廢,大中五年復興此寺,詔賜名大中禹跡。”這里記載的“禹跡寺橋”與春波橋(即羅漢橋)在地理位置上十分相近,均在府城東南,又都與禹跡寺相關。周作人先生在他的《禹跡寺》一文中也提到:“事隔九百余年,至清乾隆乙酉,清涼道人到寺里去,留有記錄,《聽雨軒余紀》中《陸放翁詩跡》一條下云:‘予昔客紹興,曾至禹跡寺訪之。寺在東郭門內半里許,內有大禹神像,僅尺余耳。寺之東有橋,俗名羅漢橋,橋額橫勒春波二字。’”那么筆者推斷,南宋時的這座“禹跡寺橋”和春波橋極有可能是同一座橋。因陸游寫下“傷心橋下春波綠”一詩時大概在慶元己未年(1199年),而《嘉泰會稽志》成書于嘉泰元年(1201年),中間相隔時間十分短暫,那么當時陸游的這首詩有可能尚未到膾炙人口的地步,因而禹跡寺橋仍保留原名,后改為春波橋,私以為這種說法是可信的。

紹興有兩座春波橋

沈園旁的這座春波橋取自陸游的詩,那么同樣是紹興籍名士、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那句詩“春風不改舊時波”中的“春波橋”是否存在呢?如果存在,那么在什么地方呢?

筆者從清代董欽德等編纂的《康熙會稽縣志》中找到這樣一處相關記載:“羅漢橋,本名春波橋。案春波橋有二,一在稽山門外,國初知府許宏勛拒寇時撤去。”稽山門在舊時紹興府城東南,即為現在的環城南路和環城東路交接處。也就是說,舊時的紹興府有兩座春波橋,一座取自南宋詩人陸游的《沈園》,一座取自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賀知章晚年因病恍惚,天寶三年(744年)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玄宗御制詩以贈,皇太子率百官餞行。唐玄宗在詩的序言中說:“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離鄉多年后,向來恣意豪放、被杜甫譽為“飲中八仙”之首的賀知章,晚年在無限感慨中寫下《回鄉偶書》二首,一首是我們所熟知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另一首就是“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春波”一名,記錄了唐宋時期紹興兩大詩人的故事。一句“傷心橋下春波綠”,我們看到了一個愛國詩人的溫柔繾綣;一句“春風不改舊時波”,我們感受到一個酒中豪客的戀戀不舍。

雖然我們無法確切地認定兩座春波橋真的與這兩位詩人有關,而春波橋也因年久失修而翻新重建,附于其上的相關信息也隨之消失,但經得起多方考證的春波橋,仿佛為我們開啟了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我們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紹興這座古城跳動著的脈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紹興古橋|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紹興,人文薈萃之地
張文元·小時候我所認識的沈園
禹跡寺
紹興傷心橋聯話
歷史名城 紹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周至县| 孟村| 扶沟县| 嘉鱼县| 兰考县| 襄垣县| 南木林县| 栖霞市| 富锦市| 丹巴县| 瑞安市| 绥阳县| 调兵山市| 扶绥县| 社会| 兴国县| 拉萨市| 台江县| 兴安盟| 惠来县| 丰宁| 特克斯县| 岱山县| 简阳市| 卓尼县| 长子县| 如皋市| 醴陵市| 三明市| 洛阳市| 定远县| 静乐县| 克什克腾旗| 岑溪市| 太康县| 田林县| 新郑市| 古丈县| 阳春市|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