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瘀根源
對于導致血瘀的原因,黃元御是這么說的:“坎陽虛虧,不能生發乙木,溫氣衰損,故木陷而血瘀。”又是溫氣虛衰,肝木郁陷,這跟氣積的根源是一樣的呀,那豈不是用達郁湯來治療就可以了?這樣真的可行嗎?莫急,等我們深入了解血瘀后,自然就會知道答案。
血藏于肝,由腎水化生而來。血中藏有由腎陽而化的溫氣,所以血性溫和而能行散。如果血中的溫氣衰少,陰血就會凝結而不行,這就導致了血瘀。溫氣虛少即為生氣不足,與氣積一樣,原因都為脾虛肝弱。脾虛肝陷,生氣遏抑于下,血得不到溫氣則寒凝不行。肝脾下陷使得木氣下郁,常會導致下熱,故《四圣心源·血瘀》曰:“溫氣抑郁,火胎淪陷,往往變而為熱。”問題來了,我們剛說導致血瘀的原因是血中的溫氣虛少,那現在肝氣下郁已經化熱了,于理血得熱應該就不瘀滯了,可是血瘀和肝熱還是常常一起發生,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肝主藏血,肝氣升達,則血從肝經由血脈灌注到臟腑經絡,使得全身受肝血的滋養。
以肝為干,血脈為枝,構成了人體整個血液網,如同一棵大樹。因此我們暫將以下的內容稱之為大樹理論。血藏于肝,經血脈流向其他臟腑和經絡。肝是血的源頭,肝的狀況決定了血的質量和流動情況,所以血的問題從肝治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血病的根源在于肝,但要注意的是血發生病變的地方不一定就在肝,整棵大樹都有可能,而平常是病在樹枝,若病在樹干則已是危癥。
因為肝木不能升達,溫氣無法疏散,血脈和其他臟腑中的血凝瘀而不行所以出現面色黧黑、舌紫唇暗、肌膚干枯等血瘀癥狀。血瘀基本上不會發生在肝里,所以即使木氣下陷化熱,血該瘀還是會瘀。事實上血瘀要是發生在肝,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肝主藏血,全身的血皆由肝所灌注,如果連肝都發生了血瘀,全身的血會停滯不行,病人必不久于人世。此時得急用回陽救逆的四逆湯,瞬間提供強大的木氣和火氣,化了肝中的瘀血后,人才有一線生機。
血瘀一般只發生在經絡里,而其原因仍舊是溫氣衰損,所以治療得以補肝升脾為核心。這與氣積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氣積發生在樹干(肝),而血瘀發生在樹枝(經絡),所以治療血瘀還得兼疏經通絡以除經絡中的瘀血。
二、方藥
破瘀湯
甘草二錢、茯苓三錢、牡丹皮三錢、桂枝三錢、丹參三錢、桃仁三錢、干姜三錢、首烏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方解:甘草、茯苓,培土燥濕;干姜、桂枝,補陽達木;牡丹皮疏肝清風;丹參、桃仁行脈化瘀;首烏滋木生血,以生新血。全方補肝升脾兼通行血脈,使溫氣升達,陰血得陽氣而通行,血瘀自止。
丹參和桃仁兩者皆作用于血脈,丹參具有疏通血脈的作用,桃仁能破血化瘀,兩味藥合用,既能行又能破,清除瘀血之力緩和而高效。破瘀湯即解決血瘀根源,又治理了瘀血,標本并治,干枝皆順。如果腎陽虧虛,無陽生木可適當用附子溫水生陽。如果肝郁化熱,則可倍加辛涼疏利的牡丹皮。此時不適合用收斂風木的芍藥,因其收性與丹參、桃仁的通性相對。
三、結語
當我們熟悉了圓運動理論后,分析疾病似乎就變得簡單起來,但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很多疾病的根源都極其相似,甚至可以說是一樣的,就比如血瘀和氣積。疾病根源一樣,藥方相似度也高,這樣的相似性導致了有些人會覺得這些病和這些方根本就沒區別。而一旦形成了這種想法,以后治病開方就會隨意,覺得只要符合根源就行,不再潛精研思,慢慢的我們就會有淪為庸醫的危險。
六氣圓運動是中醫理論的主干,但我們別忘了,圓運動的作用是為了將六氣輸送到全身。比如肝木左升除了生心火外,更重要的是將肝氣疏布于全身;肺金右降除了化腎水外,更重要的是將肺氣降灑到全身。六氣圓運動以樹枝的形式發散出去,形成了一個更為復雜的系統。每個臟腑就像一棵大樹的樹干皆能通過其枝輸送精氣,以影響全身。所以當圓運動有一個方面出問題時,常常先是樹枝出問題,而樹枝又是如此繁多,所以造成了同一個疾病根源下,有許多不同的疾病,這就是大樹理論。
通過以上理論分享,就是想告訴大家,疾病的根源雖然都離不開圓運動,但疾病分干病和枝病。當面對根源相同的疾病時,我們要去分析疾病是發生在枝還是干,然后選取更為準確的治療方法。不能因為疾病和藥方相似而自以為就是相同,差之毫厘往往謬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