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魔鬼特訓2班王玲萍申請簽到,2015年12月17日《針灸大成》第49課心得
一、居髎穴與環跳穴(骨之始)
1、居髎穴:位于人體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章門穴八寸三分,在前腹部的靠外側一點點。
2、環跳穴: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1)中醫觀念環跳是骨之始,骨頭開始生長的地方,腳趾頭和手指頭是終點,每人兩年換一套全新的骨骼,骨頭開始生病的時候一定是從環跳開始痛。
2)環跳下針時,一般不留針,因為腿彎著才能下針,直針下去,用3寸針,感覺針碰到關節,左右捻一捻,引到氣,叫病人吸氣,吸氣的同時把針慢慢拔到皮膚表面,然后叫病人吐氣,吐完后再將針慢慢推到穴道處,連續做3次,三呼三吸,這叫做呼吸補瀉,這是補的手法,環跳大部分用補。
3)環跳痛時,也可以下對側肩髃,環跳痛下針,一兩次就好了,是單純的經絡痛,如痛還在,可能是骨癌,當治療后環跳不痛了,骨癌就好了。
4)環跳是中風非常有名的穴道,半身不遂可以在環跳下針。
二、風市穴(中風癱瘓大穴)
1、風市穴: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水平線上7寸。或簡便定位法:直立,手垂于體側,中指尖所到之處即是。
1)風市穴是治療中風癱瘓的大穴。
2)風市下針時,用3寸針深下到骨頭,兩個肌肉縫的地方下針,任何病人中風都會用到風市,膝蓋無力,風市,陰市合并使用。
2、中瀆穴:風市下2寸,是膽經的一個別絡,治癥是增加風市的效果。
三、膝陽關穴,陽陵泉穴
1、膝陽關穴:在膝外側當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穴位很淺,用一寸針,近取穴,治療風濕關節炎,痛風,紅腫。
2、陽陵泉:位于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腓骨小頭稍前下方凹陷中,(在小腿外側,膝關節下方的外側有一個高點(腓骨小頭),從高點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個凹陷,就是陽陵泉穴。是膽經的合穴,屬土。
1)筋會陽陵,全身的筋是由陽陵泉來管。
2)陽陵泉透陰陵泉,對膝蓋風濕效果非常好,常用五穴四針治療。
四、奇穴:膽石點
1、從陽陵泉下差不多一寸的距離,有個奇穴,叫膽石點,有膽結石的人在這里一定可以找到壓痛點,然后下針,痛就去掉了,同時可以在膽俞,日月下針,當膽石點不痛時,結石就排掉了。
2、腎結石點,在交信和太溪的中間,闌尾點,在足三里下約一寸。
五、陽交穴至外丘穴(治犬咬傷)
1、外丘穴:從外踝尖直上7寸,這個穴道我們稱為外丘穴。被狗或其他有毒物咬傷后,在傷口隔姜灸,然后再外丘灸,外丘是膽經的絡穴,絡到肝上,肝是解毒的,外丘一灸,解毒力量會加強,無所謂虛實寒補。
2、陽交穴:外丘往后一寸就是陽交穴,陽交再會到陽陵泉,外丘到陽交轉個彎,手上三陽絡的地方也轉個彎。
六、光明 陽輔與懸鐘穴
1、光明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是足少陽的絡穴,別走厥陰,大部分用于眼科治療上,治療眼科的穴道有瞳子髎,絲竹空,攢竹,睛明,承泣,四白,養老,光明。
2、陽輔穴:外踝上4寸為陽輔穴,膽經的經穴,屬火,是膽經的子穴,膽的實癥在此治療,逆向膽經方向下針,在陽輔下半寸斜刺到陽輔穴。
3、懸鐘穴:又名絕骨穴,外踝上3寸,順著外踝沿著骨頭一路往上推,推到上不去而陷下去的地方就是絕骨穴。
1)髓會絕骨,髓生病的時候,在絕骨上治療。
2)絕骨穴越高表示越聰明,腦為髓之海,絕骨突然多個東西是腦瘤。
3)絕骨穴是治療中風的大穴,中風時,在腿上下風市,陽陵泉,絕骨,若中風中臟時,就是中風深入臟,不能講話,就用3寸針扎風市,陽陵泉透陰陵泉,絕骨透三陰交。
七、八會穴
骨會大杼,筋會陽陵泉,血會隔俞,氣會膻中,脈會太淵,臟會章門,腑會中脘,髓會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