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獨家】李勝利:新常態下中國規模化牧場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技術途徑(一)
我們牧場的轉型模式還在探索階段,很多方面都很模糊,那么我們就要參考其他的成功模式。70年代美國養殖規模主要分布在三個大的地區,最大的是在中西部的威斯康辛州,伊利諾伊州,明尼蘇達州,因為這些地方也是美國的玉米帶,他們的中西部和我們國家的內蒙和河北很接近,還有就是美國的東部區域,在紐約州,賓州,再就是美國的西部,像加州,華盛頓州,俄羅岡州。70年代分布在美國三大地區的十個州占美國奶業的64%,到了2010年這十個州占了美國奶業的73%。美國有50個州,并不是每個地方都在發展奶牛養殖,像美國的南部很熱,不適合養殖奶牛,美國的發展模式在集中度上和我們很像。將美國的地圖和我們國家的地區重疊拼出來,可以看到,美國的中西部和我們的河北、內蒙古很像,美國的西部像我們的新疆、甘肅、寧夏等地區,美國的西部能看到大量的優質牧草,但是美國的東部用優質苜蓿很少,基本是大量的制作青貯,使用優質苜蓿得從西海岸運到東海岸,美國沒有發達的鐵路運輸,5000多公里的路程依靠汽運成本太高。1.2 高度集約化的大農場發展模式,牧場集中趨大趨勢明顯,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奶牛存欄從1961年到2014年下降了46%;奶牛單產提高了3.05倍,牛奶總產量提高了1.63倍。靠單產的提升彌補了數量的大幅下降,相當于現在養一頭牛等于以前養三頭牛,這樣就提高了利用效率,從營養方面講,一頭牛和三頭牛的飼養成本差距很大的,而且在占地面積,占人,尿糞排放方面也是。美國的牧場周邊是大量的土地,他們的糞污直接用刮板刮到下面進入化糞池,等到春、秋季耕地的時候直接就排放到地里了,節省了大量的資源。如果把糞污處理的沼液能夠達到排放標準,那成本是相當巨大的。現在美國的一些牧場也在做一些固液分離,用固體糞便制作有機肥,墊床。我們國家的現代牧業也在使用,效果還是不錯的。1.3 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飼料資源豐富,自給自足,而且可以出口。近二十年牧草種植面積維持在2500萬公頃以上,苜蓿草產量達5773萬噸, 2013年美國青貯玉米種植面積4400萬畝,青貯作物產量達1億噸以上。種養結合保證了低成本。美國產能增加:從2005年牛奶總產就邁過了8000萬噸門檻,2012年進入9000萬噸,2013年比2011年增加2.5%。增加的這2.5%是在8000萬噸的基礎上增加的。美國的奶業基數大,消費是很穩定的,增加的這2.5%會轉變為乳清粉和其他的東西用作出口,2013年以后美國的奶制品出口是非常強勁的,美國乳制品出口排名第一位的是墨西哥,第二位是中國。1993-2013年美國奶制品進出口額情況(單位:億元)歐洲的很多國家畜牧業占農業比重普遍都超過60%,尤其是愛爾蘭占到90%以上,它和挪威、丹麥、荷蘭這些國家一樣,都是畜牧業發達的國家。因為種植業的強盛,玉米、大豆,小麥都是自己種植,價格是很便宜的,這些都是初級產品,把它們制作成牛羊的口糧,生產出的肉蛋奶經過加工可以變成高附加值的產品。適度規模化和集約化的家庭農場養殖模式是奶業發展的主體。美國也有很多的家庭農場,但是在中國家庭農場很少見,因為土地問題輪轉很困難。2.2 組建集產加銷于一體的奶業合作社,注重環境保護和動物福利(每公頃土地2頭牛 ,170kgN/ha),以良種繁育體系來保證優良群體品種,以健全的服務體系為依托,堅持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歐洲的很多國家現在鼓勵放牧,會給你增加3%左右的奶價,這對奶牛來說是很好的福利。受高奶價影響,2013—2014歐盟奶產量同比增長近5%。預測2014—2015歐盟奶產量增長僅為3%。2015年3月歐盟取消牛奶配額,會對中國造成極大影響。低單產,低投入,高效益。50%的土地用于放牧、草料種植或休整備耕。新西蘭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奶牛放牧的時候就能吃到8分飽,在稍微加上一些精飼料就很容易達到5噸的單產。新西蘭牛奶年產量超過2100萬噸。約占全世界總產量的2%,但卻占世界總出口量的1/3。奶牛存欄從1980年到2014年下降了10%(188 vs. 169 萬頭);奶牛單產提高 了1.89倍(2889 vs. 5466 kg),牛奶總產量提高了1.7倍(543 vs. 923 萬噸)。2014年共出口奶粉24.43萬噸,其中2.88萬噸出口到中國。奶牛存欄從2003—2004年度到2013—2014年度增加了28%;奶牛單產提高了12%,牛奶總產量提高了1.4倍。2014年新西蘭共出口180.59萬噸奶粉,其中70.26萬噸奶粉進入中國市場。新西蘭2020年產量將增加近1000萬噸,可生產142萬噸全脂奶粉,滿足目前中國的全年進口量。新西蘭牛奶產量未來平均每年增長5%左右,按此增速計算,到2020年新西蘭牛奶產量達到3000萬噸,2026年達到4000萬噸。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效益,減少奶牛飼養量,提高單產是應對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必然選擇;適度奶牛規模化和集約化,既有利于先進技術應用和效益提高,又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在糧食主產區大力發展優勢奶牛養殖區既可保障飼料充足供應,又能消化畜禽糞便;1979—1996年是穩步發展階段;1997—2007年是快速擴張階段;2008年以后是結構調整和升級階段。我們的奶業現在處于轉型階段——千家萬戶散養向著規模化發展;數量增長向著質量效益型發展。第一類是大規模乳品企業,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乳業、輝山乳業、飛鶴乳業等知名企業;第二類是大型乳企提供原料的商投企業,包括現代牧業、圣牧高科、內蒙古奶聯社、中地種畜、上海牛奶集團等;第三類是外資企業,包括恒天然、澳亞牧業、華夏畜牧、雀巢等。這三類投資主體將繼續投資建設大規模牧場,進一步推高大規模養殖的比例。2.1 牧草、奶牛、奶粉的凈進口國,高成本、高奶價。1-8月中國進口苜蓿草總計80.79萬噸,同比增46.93%;進口金額總計32278.68萬美元,同比增55.93%。8月中國進口苜蓿草11.58萬噸,同比上升63.84%,環比下降7.04%。2013年進口燕麥干草4.28萬噸,平均到岸價369美元/噸。2014年進口12.1萬噸,平均到岸價336美元/噸。2015年1-7月進口9.07萬噸。2014年中國奶牛飼料成本(總成本的70%), 比發達奶業國家高 30%-50%,牛奶價格高30%-40%。飼料轉化率低:在國內1公斤干物質能產奶1.2公斤而發達國家能達到1.5公斤; 氮利用效率低:國內氮利用效率不到25%,而發達國家氮利用效率能達到33%;環境污染嚴重:由于氮利用效率低,沒有被利用的氮就隨著糞尿排出體外,會對環境造成很嚴重的污染。奶制品: 進口198.4萬噸, 年增長率12.8%。奶粉進口104.5萬噸, 年增長率7%。液態奶: 進口32萬噸, 年增長率96.8%。1)糧食安全,100%口糧自給,95%谷物自給,80%糧食自給(3)兩種資源,兩種市場:利用國際競爭和國際資源和產品不平衡1、消費需求總量:低速增長,八項規定,把過去畜產品消費的泡沫擠去了,泡沫主要是浪費型消費和過度型消費,泡沫擠破后,消費總量明顯下降。2、產品供求關系: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短缺和階段性有余并存,豬肉、禽肉和牛奶。3、生產能力:調整產能結構,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生豬、部分禽類、奶類)。4、國內外畜產品價格:價格倒掛、進口產品沖擊(豬肉、牛肉、羊肉、牛奶)。5、牧業生產布局:南壓北擴,南方一些省份還有北京、上海都不鼓勵畜牧業的發展。8、收益空間變窄:價格“天花板” 和成本“地板”雙重擠壓。《奶牛》雜志微信名:奶牛微刊
公眾號:nainiuzazhi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