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西王母國
是周朝西方的一個地域遼闊的鄰國。此國并非神話傳說,而是在距今3000年前實實在在存的一個國度,而被賦予了濃厚神話色彩的西王母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西晉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縣有一個叫“不準”(這個名字夠暈吧,笑)的盜墓賊發現一座戰國時期魏國墓葬,因此出土一大批竹簡,均為重要文化典籍,通稱“汲冢竹書”,竹簡長二尺四寸(古尺),每簡四十字,用墨書寫。其中有《穆天子傳》、《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來合并為至今流傳的《穆天子傳》。由荀勖校訂全書六卷(荀勖在《穆天子傳目錄》緒中寫道:“古文《穆天子傳》者,太康二年汲郡縣民不準(人名)盜古冢所得書也,皆竹簡素編。以臣勖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簡長二尺四寸,以墨書,一簡四十字。”)。大家應該還記得還有一本十分重要的書也出自于此,那就是《竹書紀年》。
  書中主要描述了周穆王的一些故事。周穆王在《史記.周本紀》中只做了三件事命伯(《史記》注釋中說這是“臣名”,也就是說他當時任命了賢臣當官)、征犬戎、修刑(《尚書》中的《呂刑篇》寫周穆王采納宰相呂侯的意見制訂刑律的事,也驗證了這個記載)。
  但是,很遺憾大家好像對這些事不太感興趣,就像正史的電視劇收視率總比不上哪位皇上的微服私訪記一樣。
  周穆王的故事民間所知的是他那次西巡。周穆王是一個精力旺盛的君王,他即位時,已經五十歲,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歲(《史記.周本紀》說:“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尚書》上說他“王享國百年”。)他這次巡游應該是他征服犬戎之后的事情,因為巡游是需要一個安定周邊環境的。
  某些學者認為《穆天子傳》純粹是演義氏的偽作。所以認為這次周穆王的西巡根本不存在,西巡不存在,周穆王也就沒法見到西王母,我也就沒有必要寫今天的文章了。
個人認為,《穆天子傳》還是有較高的史學價值的。我比較贊成著名學者常征在1977年完成《穆天子傳新注》一書中提出的觀點,常征發現《穆天子傳》中所記山川村落都可一一考出。他又與《水經注》對照,有酈道元據《穆天子傳》注釋有關山川的明顯痕跡。而且,偽造史書在晉朝是犯罪,有哪個人會費這么大力氣干一件受累都不討好的事情呢?而且《左傳》在《昭公十二年》中說,“昔穆王欲肄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之跡。”以至“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由此可見,他的“周行天下”,實有其事,而且遭到過反對。
  某些專家提出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沒有提到過周穆王西巡的事情,所以認為無西巡此事,這個根據太荒謬了,大家來看看《史記·趙世家》中的記載:“造父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騮、綠耳,獻之繆王。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有的專家說這個“繆王”不是指周穆王而是秦穆公,因為《史記》記載,“趙氏之先,與秦共祖”。
  好,就算上面的史料是說的秦穆公而不是周穆王(我可沒贊成這個觀點,因為從《史記》文本本身就可以推翻這個觀點),司馬遷當時根本就不知道有這么回事又怎么樣?史料還沒出土了呢。(是不是有點像大象怎么沒來,還在冰箱里關著了的笑話,笑)
  上面的爭論還是讓專家們繼續去爭論吧,我們進入下一個話題。
  根據《穆天子傳》里的說法,我簡單的說一下周穆王這次西巡都干了些什么。
  穆王十三年,他親率七萃之士,駕八駿(這八匹馬竟然還有名字,名字很怪,分別叫做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hua,二聲,liu,二聲,注釋是赤色的駿馬,估計是赤兔馬的祖先)、綠耳。)之乘,以柏天為先導,造父為御者,長驅萬里,開始了以開拓北方和西方為目的的西巡。穆王的西行路線,我認為是這樣的,從洛邑出發,北行越太行山,經由河套,然后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肅、青海、新疆,最后到達帕米爾地區。

  第一站:在滲澤,他們獵到了許多獐狍野鹿,還捕獲了純白色的銀狐和純黑色毛的貉(hao,二聲);

  第二站:在陽紆(yu,一聲)山下,把珍貴的碧玉和豬、馬、牛、羊沉入黃河,祭奠水神河伯;
  第三站:在休與山,周穆王見過性情平和溫良的帝臺;
  第四站:昆侖山,他觀覽了黃帝當年住過的宮殿;
  第五站:舂山,他觀賞了許多珍禽怪獸:赤豹、白虎,還有能用巨爪掀起犬羊的猛禽。(好像到了侏羅紀公園,笑)
  第六站赤烏國,據說這里出美人,長得如花似玉,貌似天仙。赤烏國王獻給他兩個美女,穆王大為高興,立即把她倆封為嬖(bi,四聲,當寵愛講)人。
  看出來當領導好了吧,到哪里都有人給你送點你喜歡的東東。赤烏“獻二女于天子”。二位美人甚合天子心意,穆天子嘉許道:“赤烏氏,美人之地也。”估計要是現在哪位領導一定會提個詞“赤烏美女甲天下”(笑)。
  第七站:在黑水,周穆王封賞了殷勤接待他的長臂國人
  第八站:群玉山,遍地寶玉啊。周穆王下令在這停留四天,命令手下去采玉。估計當時每個人都想到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沒帶更多的車馬來,第二個是為什么只有四天。
  終點站:西王母之邦
  西王母這個神,我在前邊提過一次,就是《月宮迷案》中,是她給的后羿仙藥,最后嫦娥吃了之后,就“登月”了。其實她還給與過黃帝幫助(《類聚》引《黃帝出軍訣》上說:“西王母遣玄女授符于黃帝”),黃帝藉此打敗了蚩尤。后來的堯舜禹,都受過她的恩惠(《焦氏易林》上說:“稷為堯使,西見王母。”;《竹書紀年》上說:“舜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論衡別通篇》上說:“禹、益見西王母。”;《荀子》上說:“禹學于西王母。”等等),這位娘娘,似乎和中國夏商周的歷代君王國君都有聯系,還老送一些玉器之類的東東,這不僅在文獻中有記載,在夏商周的甲骨文中也有記載,后世她還賜給過漢武帝蟠桃。西王母與中國統治者的關系可謂密切。
  那么西王母到底是個什么樣子的呢?《山海經》上說:“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好像是說: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長著一條像豹子那樣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樣的牙齒,老是吼叫。滿頭亂發,還戴著一頂方形帽子,是上天派來負責傳布病毒和各種災難的神。這個記載顯然是早期的神仙的形象,不足為信。
  中國民間的故事和小說,認為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夫妻。這是個極其錯誤的觀點。正統道教中神系中,西王母與玉皇大帝不是兩口子,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侖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其掌管蓬萊仙島。六朝文人依托的《洞冥記》,甚至將東王公與西王母配對,成了天上眾神仙中遙遙相望的一對夫妻。而玉皇是群仙之首,眾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現比玉皇要早得多,所以也有說王母娘娘是玉帝他媽的說法。
  一說王母娘娘是黃帝的女兒,李諤的《瑤池記》這樣說:“黃帝嘗建岱岳觀,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蓋七女之一,其修而得道者。”瑤池,無疑是指王母池,而王母池供養的是王母娘娘,那么這個玉女顯然就是王母娘娘了。但是也有人考證,玉女是指泰山玉女(泰山娘娘),泰山娘娘也是黃帝七女之一。也有學者提出她是炎帝的女兒,就是我前邊《黃帝妻室》中打補丁的那個愛攀高枝,和赤松子成仙的那個女孩。
  還有一說西王母是月亮女神,郭璞為《山海經》作圖贊說:“昆侖月精……西姥之宇。”所謂“西姥”就是西王母。《鴻苞軒轅黃帝紀》也說:“于時有神人西王母者,太陰之精,天帝之女也。而“太陰”也就是月亮。知道為什么她把靈藥給后羿了吧,其實就是自己想退休了,想找個接班人,結果嫦娥就去了(笑)。
  其實西王母的神話形像在各個歷史時期變化都很大,我一直在懷疑各朝說的西王母是不是同一個神仙,她先前是讓人看到就渾身發抖的薩滿(女巫),死神(《漢書》的許多篇章如《哀帝紀》、《天文志》、《五行志》以及《搜神記》等都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漢哀帝建平四年春,關中一帶盛傳西王母傳書:“(西王)母告百姓,佩此書者不死,不信我言,視門樞下,當有白發。”可見西王母代替閻王的職責的說法在西漢時還流行著),后來是持有“不死之藥”的神仙,在西漢文人的筆下,西王母是一位白發老嫗,并棲居山上洞穴中而修煉的女仙,司馬相如在《大人賦》中說:“吾乃今日觀西王母,曰高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到六朝,由文人寫成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所描繪的西王母,卻是一位“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的女佳人;她乘坐的三青鳥,則變為一群侍女,是“年可十六七”。而且這時的王母儼然變為了眾女仙的首領。后來《隋書》記載她還是“雨神”,在某些少數民族中,西王母還是一位創世神……不講了,越說越多。
王母娘娘在民間的地位很高,影響遍及整個中國,聽說年輕的夫妻拜王母是為了得兒子。還有什么“投石生子”之類的傳說。
  知道我為什么開始的時候沒有把西王母寫進去了吧,沒有一點是靠譜的,都是水平很差的神話。
  但是,《穆天子傳》故事里記錄就完全不一樣了。
  西王母是一個帕米爾高原上的女王,有學者說這個女王很有可能就是《圣經.列王紀》中的示巴女王。我個人不同意這種觀點,理由很簡單--沙漠,對于當時的條件來說阿拉伯沙漠是不可逾越的障礙,如果周穆王派使者去可以理解,如果一位君王只身泛險,這就太不符合邏輯了。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西王母是昆侖山下一片綠洲也就是帕米爾高原上的女王,她的國家以兇猛的虎豹作為自己的圖騰,他們常常帶著老虎或豹子等猛獸的面具去祭祀。所以后來傳說西王母的長相如此怪異(只是我個人的猜測,大家別當真,其實虎圖騰在清朝時還存在,比如《聊齋志異》中的《向杲(gao,三聲)》就是講的人化虎的故事,而《苗生》、《二班》的故事是講虎化人的)。
  但是我想西王母的長相與我們亞洲人肯定不太一樣,估計是東歐人的長相,不知道是不是金發碧眼(笑)。
  周穆王為什么這么遠來到帕米爾高原會見西王母呢?
  說法有三種:
  第一,征西勝利,順帶訪問鄰國。
  這個記載是在《竹書紀年》上:“十七年,王西征,至昆侖丘,見西王母。”?
  第二, 專程前往
  這個是《穆天子傳》里主要表達的意思。
  第三, 西王母邀請,建立東西同盟
  這個記載見于《列子·周穆王篇》:“賓于西王母,觴(shang,一聲)于瑤池,王和之,其辭哀焉。”
  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周穆王到了西王母國后,主動在瑤池宴請西王母,而不是西王母先盡地主之誼,這個記載來自《穆天子傳》,我覺得這里有不切合實際的地方,很有點為周穆王表功,展現中華大邦的氣派之意。
  這個會見的地點瑤池的位置,歷史學家也多有不同的看法。
  一、王母宮山,位于涇川縣城西一華里的地方。這個記載主要見于當地頌碑的記載。
  二、青海西寧,日本著名學者古田武彥認為:“中國古籍在秦以前講“里”,指的是短里,每里約合今77米。秦漢以后講里是長里,每里約435米。根據《穆天子傳》所記里程,周穆王與西王母會見之地,當在西寧附近。
  三、新疆天山天池天山天池位于新疆阜康縣境內。據民間傳說,天池,即是瑤池,是西王母的沐浴地,又說是西王母梳妝臺上的一面銀鏡,還說是西王母舉辦“蟠桃盛會”的地方。
  四、昆侖山昆侖山位于青海、新疆、西藏境內。這是現代學者對于各方史料做的一個最大范圍的推測。
  在瑤池之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是周穆王和西王母進行了一次正常的邦交會談?還是一次歷史上著名的“浪漫事件”?說實話,我就不好說了。
  不過據歷史的記載,我分析了一下,兩個人是政事也談了,對對方的感情也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熱愛之情也表達了,可謂是成果累累。
  西王母和周穆王都是歌唱家,他們用歌曲表達了自己的意思。
  西王母先唱道:“白云在天,山隆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周穆王聽后唱道:“余歸西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西王母聽后唱道:“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于鵲與處。嘉命不遷,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將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大家不要看就這么幾句話,大概其我們也都能看懂,可里面的意思可深了去了。
  我拿不同的方式給大家解讀一下,你們再來看看。
  一、政治邦交的解讀:
  西王母先唱出了一曲對貴賓表示熱烈歡迎:“蘭天白云可作證,巍巍大山也歡迎,閣下不辭辛勞苦,千里迢迢到昆侖,帶來了友誼,帶來了和平。只要閣下能長壽,歡迎你下次再光臨。”
周穆王聽了很感動,也唱了一只歌:“能受到你的誠摯邀請我是多么高興。我回到本國后要和華夏的各個部落團結和睦相處,讓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我再來貴地拜訪。就以3年為期吧,我們會在這兒見面的。”
  西王母被周穆王的誠意所感動,她又唱了表示自己愛國感情和對西周大國敬仰贊嘆的歌:“我們住在西方,實在偏僻又荒涼;狼蟲虎豹隨處見,各種野鳥鬧嚷嚷。為什么我不愿離開?只因為這兒是故鄉,作為天帝的女兒(這句“我惟帝女”某些專家有其他方面的解釋,認為帝不是指“天帝”,而是指“周穆王”,這樣理解,西王母就變成周穆王的女兒了,而周穆王此行的目的就變成,看望封國遙遠的女兒,似乎也有道理,在邏輯上說得通),我決心給大家作榜樣。我的人民歡迎你,你卻要離開這地方。聽,蘆笙吹得烏烏響,羅鼓敲得咚咚鏘。大伙的心兒啊,早像大雁在飛翔。英明偉大的周天子呀,你是華夏兒女的希望。
  大家覺得怎么樣?是不是既像是歌功頌德,也像是對周穆王冶游過多,荒廢朝政的規勸。這樣翻譯是不是特像現在的領導人會見,說的那些話(笑)。
  二、煽情版的解讀:
  用現代的情歌就可以很好地詮釋西王母的歌詞,那就是:“跑馬溜溜的山上,幾朵溜溜的云呦;莫說青山多障礙,萬水千山總是情;今日離別后,何日君再來?”(這句話是一位搞笑的仁兄的山寨版解讀,我佩服的緊,笑)正版應該是這樣的,重重的山啊路途遙遠,道道的水啊艱險漫長,它們把我們阻隔兩地!啊,假如你平平安安度過了難關,你還愿不愿意再回到我的身旁?表達了西王母對周穆王的惜別與期望。
  然后周穆王唱了一首改了詞的《大約在冬季》:“你問我何時再回來,我也輕聲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在三年后。”正版解讀是這樣的,我不得不回到我東方的國土,我一定能聯合起各地的諸侯!平定叛亂,我要盡快地解救百姓的苦難,為了見到你,我再旋風一般回頭!我向你保證,最多三年,三年一到,我就會再跨進你的國都!
  然后西王母高聲唱:“你快回來,我一人承受不來,你快回來,生命因你而精彩。”(孫楠的《你快回來》)正版解讀是這樣的,你長途跋涉來到我這遙遠的西方,可我這里是這樣的簡陋、荒涼!只有鵲兒鳥兒嘰嘰喳喳地同我住在一起,而兇猛的虎豹在我們四周游逛。只要你美好的誓言不再改變,我也永遠是你貼心的嬌娘。啊,那是一些什么樣的百姓啊,竟使你忍心離我去為他們奔忙?這管弦笙歌吹唱的是我的愁苦,我的心早已懸在半空飄飄蕩蕩!啊,你這個愛民如子的君主啊!我只有遙望著長空把你懷想。
  夠扯吧,這幾段是我演義的,大家別當真啊。不過如果要從兩個人那種朦朦朧朧的愛情去理解這次會面,我想我的解釋不為過吧。(笑)
  三、宿命版解讀:
  在碧波蕩漾的瑤池旁邊,西王母燕爾綢繆之后,面對千里分離的殘酷現實,不覺惆悵滿懷,為周穆王唱道:“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路悠遠,間雜著陡峭的山川。有生之年,你還會再來看我嗎?”語氣中對周王的依戀與思念之情;那一抹掛在嘴角的強顏歡笑,卻兀自沒有消散。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即使貴為王,難道不也是宿命嗎?”
  面對西王母的癡情和鴛夢重溫的美好愿望,周穆王雖然雄才大略,但也無可奈何,便唱道:“我的使命是治理國土上的百姓,使萬民平均,只有到了那時,我才能回來看你,時間大概是三年吧。”這段宏大敘事是非常殘酷的回答,潛臺詞就是:三年后如果萬民仍未平均,你就不要等我了,好自為之吧。倘若你不嫌道遠,旅途勞頓,當然也可以來東都洛陽找我啊。
  西王母聽了周穆王的回答,知道今生再相會的希望太渺茫了,于是硬下心腸,女人的癡情轉變成了一位女王的尊嚴:“我所居住的西土,雖然虎豹為群,烏鵲與處,可我是天帝的女兒,要守住這天帝賜予的土地,不能隨便遷移。如今為了你的人民,你又要離開了,雖然吹笙鼓簧,可是我的心卻像空了一樣,飄飄蕩蕩,沒有定所。你的使命是上天的瞻望,你也好自為之吧。”

  這樣解讀兩位君王都頗有點“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吧。
  周穆王與西王母到底有沒有再相見呢?
  有兩種說法,這是句廢話啊,也就兩種說法,一個是見了,一個是沒見(笑)。
  《穆天子傳》記載是這樣的:“天子遂驅升于弇(yan,三聲)山,乃紀丌(這個字不認識)跡于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周穆王在太陽所入的弇山種下一棵槐樹,找了塊大石頭,在上面題字“西王母之山”,以此紀念自己的自己生命中的這個女人。從這則記載來看,周穆王似乎是沒有機會再見到西王母了,所以刻字立碑以表思念之情。
  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這樣說道:“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看來周穆王是沒有遵守自己的約定,沒有再回去看望西王母。
  但是《竹書紀年》上說:“穆王十七年,西王母來見,賓于昭宮。”西王母之后東來,朝見了周穆王。作為國賓,周穆王把她安排到昭宮下榻,好生招待了一番。
  其實這兩個記載也并不矛盾,周穆王沒再去不代表沒和西王母再見過面,西王母來了也不代表就和周穆王又見了面。所以,兩個人的愛情故事是否有圓滿的結局,還是由大家去評判吧。
  對于西王母國的評判應該是這樣的,西王母國這是一個遠在西方的半耕半牧的國家,它與我國西部接壤。
  歷史的文獻記載,不容否認五帝時代,確實存在著一個西王母國。這個國家,從有記載的文字分析,她們從黃帝開始,直到周穆王時代,約有2000余年的歷史。當然,不一定是個國家,也可能是個少數民族部落,不過部落的規模和影響一定很大。
  夏代,在西北地區還興起一個獨立于夏的國家,這就是周先祖公劉在隴東建立的政權。他們同西王母國山水相連,親鄰相幫,和平共處。此時,西王母國的政治中心已移于涇河上游的涇川、平涼一帶。公劉曾和兒子慶節同去西王母國訪問,互相交換莊稼、林果種籽。西王母國人民積極學習周人農耕技術,一部分人由游牧逐漸走向定居,由牧業轉向農業。從此以后,西王母國民族開始出現分化。一部分同中原接界地區的牧民,轉向農業,與漢民融合。一部分遠在黃河上游的民族仍然過著不斷遷徙的游牧生活。
  西周初期,由于周人早已南下,西北五戎便越過隴山,向東侵犯。這五戎即義渠戎、郁郅戎、烏氏戎、朐衍戎、彭盧戎。周穆王曾率大軍征討,虜五戎王,后又將五戎安置于大原地(即今隴東黃土高原)。這五戎原先實際也屬西王母國國民。他們進入中原以后,實行耕種,生產得到很大發展。后被義渠國統一,建立了春秋時期顯赫數百年的西方郡國。在西周王朝的步步進逼下,西王母國雖然已經分裂成許多股少數民族部落,難以統一指揮,但國家的主體仍然存在。?
  女王的威嚴也絕不減當年,西王母很可能在周穆王與西方諸國的戰爭中,武裝調停。
  另據專家考證,直到民國時期,昆侖山南北仍存在著大量的女王部落。《西游記》里有個女兒國大家記得吧,那很有可能就是西王母國的一個遺存的國家,國家里不一定都是女人,而是由女王直接統治。據科學家考證,那塊地方在解放前還有有女人直接統領的原始部落。
  周穆王利用周與西王母國世代友好的關系,直接和“西王母之邦”建立同盟,震懾和牽制犬戎,從情感上籠絡,從封地上厚待,大周王朝從此西邊的邊患,減少了很多。
  但是西王母國由于其多方面的原因,可能在多年之后,就土崩瓦解了,族人或是歸附中原王朝,或是繼續散居于帕米爾高原之上,還有一部分遷徙到了中國的西北部,成為了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少數民族羌族。
  西王母的故事講到這里吧,估計大家看煩了吧(笑)。
  和西王母有關的女性還有一位就是董雙成,傳說她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仙子,董雙成是西周時代出生在錢塘江畔的一位絕色美女。她的先祖是商朝的史官,后來她成仙了。有關她的故事發生在漢武帝一朝,東方朔的身上。所以我講到漢代的女性的時候再來講她。
  我在前邊講了,《穆天子傳》實際是由兩本書組成的,還有一本叫《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
  周穆王是個多情且重情的人,就跟鄭少秋演的皇帝差不多(笑)。他曾攜美女盛姬在東方游歷(去完東邊去西邊,周穆王估計平生就有兩大愛好,美女和旅游,和我差不多,我是美女和歷史,笑)。而他攜盛姬在沂山上巧遇鳳凰,后盛姬染病身故,葬于沂山東南。
  周穆王到過沂山的記載,在地方志中最早見于元于欽編修的《齊乘》:“山頂有二冢,相傳周穆王葬宮嬪于此,故大峴關因號穆陵云”。
  另外在沂山民間傳說周穆王東游沂山時,守土者為迎接他,曾征調徭役,辟修山徑,在玉皇頂上建了一座觀景臺。周穆王與盛姬便是在這觀景臺上相依相偎,眺望夕陽,見有鳳凰比翼,飛鳴而來。穆王大喜,說:“鳳凰,瑞鳥也。鳳凰現必圣王出,應吾身矣!”命侍從跟隨而去,找到了一組巖石,叫鳴鳳石,一個山洞,叫棲鳳洞。而盛姬染病身故后,所葬之地因穆王而名,稱為穆陵,后人在此筑關,稱之為齊長城第一雄關穆陵關。
  《詩經》中有卷阿篇,有學者考證出詩中描述的正是穆王攜盛姬游歷沂山的經歷: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土,維君子使,媚于天子。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土,維君子命,媚于庶人。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盛姬的病是在巡游的途中得的,《穆天子傳》中說:“告病,天子憐之……求飲,天子命人取漿而給”。天子西至于重壁之臺,人不久就去世了。穆王在臺上懷擁盛姬,共浴夕陽,伴她度過了人生的最后時光。鳳凰只是傳說中的瑞鳥,鳳凰比翼,一定是盛姬在彌留之際看到的景象。她是多么希望能和穆王象鳳凰那樣長相廝守,比翼齊飛啊,可是天不假年,美好的愿望終成泡影。
  《穆天子傳》用了大量篇幅介紹了如何給盛姬辦喪事的事,我個人認為這個對周禮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但對我的文章沒有多大關系,所以就不詳細記述了。大家就知道盛姬死的很風光就行了。
  這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為我今天的文章畫上了一個不知是否圓滿的句號。[1-4]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瑤池
唐詩賞析
【誦】中華好詩詞
王母娘娘的形象是怎樣嬗變的?
西王母,瑤池相會及其他---天涯論壇 > 閑閑書話
從半獸人到女仙,從單身神祇到擁有配偶,關于西王母你知道多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崇信县| 东安县| 天门市| 河曲县| 大姚县| 建始县| 金塔县| 历史| 江津市| 晋州市| 横峰县| 彝良县| 三河市| 大余县| 益阳市| 开远市| 江华| 沛县| 清丰县| 北碚区| 武胜县| 那曲县| 富平县| 武功县| 聂拉木县| 永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扎鲁特旗| 大洼县| 沈阳市| 清原| 靖远县| 西乡县| 西峡县| 永年县| 策勒县| 叙永县| 嘉祥县| 高邮市| 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