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明萬歷 五彩花卉紋蓋盒
扁圓形格盒,上下相合。盒內圍繞中心圓格,分為六瓣花朵形格,盒外壁五彩繪四組開光花鳥圖案,周圍輔以錦紋。盒蓋中心繪花鳥圖,以青花、綠彩、紅彩、黃彩繪洞石、枝葉、花卉、小鳥,色彩濃艷,搭配協調,周圍亦繪花鳥圖。底落“大明萬歷年制”青花款。瓷盒在唐代已出現,多為日用品,明嘉請萬歷時期瓷盒的制作更為盛行,式樣繁多,釉色艷麗,堪稱一絕。
扁圓形格盒,上下相合。盒內圍繞中心圓格,分為六瓣花朵形格,盒外壁五彩繪四組開光花鳥圖案,周圍輔以錦紋。盒蓋中心繪花鳥圖,以青花、綠彩、紅彩、黃彩繪洞石、枝葉、花卉、小鳥,色彩濃艷,搭配協調,周圍亦繪花鳥圖。底落“大明萬歷年制”青花款。瓷盒在唐代已出現,多為日用品,明嘉請萬歷時期瓷盒的制作更為盛行,式樣繁多,釉色艷麗,堪稱一絕。

3# |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菊瓣紋碗
碗直口,弧壁,深腹,腹下漸收,圈足。造型端莊穩重。通體青花裝飾。碗內近口沿處繪海水紋,內壁繪纏枝花卉紋,里心青花雙線內繪花果紋。碗外壁近口沿處繪回紋,外壁飾細長菊瓣紋,共32瓣,布滿整個腹壁,排列有序,與碗內壁之纏枝花紋,互相襯托,相得益彰。足內施白釉,無款,底心向外凸起。此碗青花色澤濃艷,系以進口青料繪。碗外壁用菊瓣進行裝飾,是永樂、宣德時期瓷器紋飾的典型特征之一。
碗直口,弧壁,深腹,腹下漸收,圈足。造型端莊穩重。通體青花裝飾。碗內近口沿處繪海水紋,內壁繪纏枝花卉紋,里心青花雙線內繪花果紋。碗外壁近口沿處繪回紋,外壁飾細長菊瓣紋,共32瓣,布滿整個腹壁,排列有序,與碗內壁之纏枝花紋,互相襯托,相得益彰。足內施白釉,無款,底心向外凸起。此碗青花色澤濃艷,系以進口青料繪。碗外壁用菊瓣進行裝飾,是永樂、宣德時期瓷器紋飾的典型特征之一。




清 窯

4# |
清道光
清道光 斗彩壽字紋盤
盤心及外壁以斗彩繪貫套花卉及壽字紋圖案,青花淡雅,色彩豐富,工藝精細。這一品種自清雍正創燒以來,直至晚清歷代都有燒制,是官窯傳統品種。
清道光 斗彩壽字紋盤
盤心及外壁以斗彩繪貫套花卉及壽字紋圖案,青花淡雅,色彩豐富,工藝精細。這一品種自清雍正創燒以來,直至晚清歷代都有燒制,是官窯傳統品種。

5# |
清道光 豆青釉月牙罐(一對)
短頸,豐肩,兩側飾半環形堆塑耳,腹下漸收,淺圈足。因其半環形耳形似月牙,故又名“月牙罐”。通體施豆青釉,釉質均勻。底落“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此為康熙至道光時期官窯的傳統品種。
短頸,豐肩,兩側飾半環形堆塑耳,腹下漸收,淺圈足。因其半環形耳形似月牙,故又名“月牙罐”。通體施豆青釉,釉質均勻。底落“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此為康熙至道光時期官窯的傳統品種。

6# |
清道光 仿哥釉貫耳瓶
扁方形瓶體,側飾貫耳一對,腹部突起杏圓狀裝飾。器身通體施仿哥釉,釉面布滿大小開片。為清代官窯傳統品種.
扁方形瓶體,側飾貫耳一對,腹部突起杏圓狀裝飾。器身通體施仿哥釉,釉面布滿大小開片。為清代官窯傳統品種.


清道光祭藍釉描金雙龍耳洗

清道光 胭脂紅地粉彩花鳥壺


“大清光緒年制”款

清光緒 淺絳彩花鳥圖大碗

清嘉慶 粉地粉彩寶相花紋碗(一對)

清嘉慶 松石綠地粉彩花卉紋六方筆筒

清康熙 白地綠龍碗

10# |
清康熙 白釉刻竹紋筆筒

清康熙 斗彩花卉紋折腰碗(一對)

清康熙 斗彩描金八吉祥折腰大盤

清康熙 豆青釉模印花卉紋筆筒

清康熙 黃地綠彩龍鳳紋盌

11# |
接上圖

12# |
清康熙 黃釉暗刻龍鳳紋碗(一對)
口沿微撇,深腹,圈足,碗形規整。通體施黃釉,碗心及外壁暗刻龍紋、鳳紋及祥云、火珠紋,與以往常見的雙龍戲珠紋裝飾略有不同,此碗外壁暗刻一只龍紋和兩只鳳紋,一鳳回首相望,一鳳追趕,甚為生動。構思巧妙,刻劃精細。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款。
口沿微撇,深腹,圈足,碗形規整。通體施黃釉,碗心及外壁暗刻龍紋、鳳紋及祥云、火珠紋,與以往常見的雙龍戲珠紋裝飾略有不同,此碗外壁暗刻一只龍紋和兩只鳳紋,一鳳回首相望,一鳳追趕,甚為生動。構思巧妙,刻劃精細。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款。

13# |
清康熙 藍地留白詩文筆筒
直壁形筆筒,口底相若,玉璧底。內壁素白,外壁施祭藍釉留白詩文“東璧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落“雅玩”款。字體規整,新穎別致。配漆蓋及日本包裝。采用相同工藝技法燒造的筆筒,如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灑藍釉懷素草書筆筒”。藍釉白字,是在通體藍釉地上,襯以白色紋飾,具有特殊的效果。此技法始創于元代,明清時期均有燒造。
直壁形筆筒,口底相若,玉璧底。內壁素白,外壁施祭藍釉留白詩文“東璧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落“雅玩”款。字體規整,新穎別致。配漆蓋及日本包裝。采用相同工藝技法燒造的筆筒,如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灑藍釉懷素草書筆筒”。藍釉白字,是在通體藍釉地上,襯以白色紋飾,具有特殊的效果。此技法始創于元代,明清時期均有燒造。

14# |
清康熙 綠地赭彩云龍紋碗
敞口微撇,深腹圈足。內壁素白,外壁施綠釉為地色,在暗刻海水云龍紋處填以赭石色彩,底落“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綠彩光亮,赭彩典雅,折光處呈五色蛤蜊光,是清代官窯的傳統品種。
敞口微撇,深腹圈足。內壁素白,外壁施綠釉為地色,在暗刻海水云龍紋處填以赭石色彩,底落“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綠彩光亮,赭彩典雅,折光處呈五色蛤蜊光,是清代官窯的傳統品種。

15# |
清康熙 綠地紫彩云龍紋大盤
敞口大盤,器形周正。內外壁均施綠釉,釉下淺刻海水云龍紋,再在刻劃紋飾內填紫彩,工藝精湛,刻劃精細。綠彩光亮,紫彩淡雅。底部落“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明、清兩朝對于皇后至宮女的用器都有嚴格的規定,此種綠地紫彩盤,傳世稀少,為皇室日用器皿,專供“貴人”使用。此盤的紋樣在康熙色釉彩器上甚為流行
敞口大盤,器形周正。內外壁均施綠釉,釉下淺刻海水云龍紋,再在刻劃紋飾內填紫彩,工藝精湛,刻劃精細。綠彩光亮,紫彩淡雅。底部落“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明、清兩朝對于皇后至宮女的用器都有嚴格的規定,此種綠地紫彩盤,傳世稀少,為皇室日用器皿,專供“貴人”使用。此盤的紋樣在康熙色釉彩器上甚為流行

清康熙 茄皮紫暗刻龍紋盤“大清康熙年制”款

16# |
清康熙 青花云龍紋小蓋罐
臥足鼓腹,雙環耳,帶蓋,器形精致飽滿。青花繪海水、云紋和兩條趕珠龍紋,布局恰倒好處,青花發色典雅。為康熙晚期青花之精品,較為難得。
臥足鼓腹,雙環耳,帶蓋,器形精致飽滿。青花繪海水、云紋和兩條趕珠龍紋,布局恰倒好處,青花發色典雅。為康熙晚期青花之精品,較為難得。

19# |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賢圖琵琶尊
盤口,短頸,垂腹,圈足外撇,造型挺拔。因形似琵琶,而又稱“琵琶尊”。頸部繪青花變形壽字、如意云頭紋、回紋等四層紋飾,腹部繪主題紋飾為竹林七賢圖,七位高士在竹林間,或撫琴吟奏,或靜坐欣賞,或提筆作詩“晉室名流號七賢,竹林避隱世爭傳。□呼散誕稱放達,醉來灑翰思如泉。”四小童在旁侍奉,周圍襯以翠竹、蕉葉,甚為悠閑。繪畫技法精湛,青花發色淡雅,是難得的康熙民窯佳器。
盤口,短頸,垂腹,圈足外撇,造型挺拔。因形似琵琶,而又稱“琵琶尊”。頸部繪青花變形壽字、如意云頭紋、回紋等四層紋飾,腹部繪主題紋飾為竹林七賢圖,七位高士在竹林間,或撫琴吟奏,或靜坐欣賞,或提筆作詩“晉室名流號七賢,竹林避隱世爭傳。□呼散誕稱放達,醉來灑翰思如泉。”四小童在旁侍奉,周圍襯以翠竹、蕉葉,甚為悠閑。繪畫技法精湛,青花發色淡雅,是難得的康熙民窯佳器。

20# |
清康熙 天藍釉刻龍紋小缸
小缸折沿,腹部渾圓。內壁素白,口沿處繪一周青花折線紋,外壁通體施天藍釉,釉下刻海水云龍紋,龍紋氣勢兇猛,釉色均勻。底落“宣和年制”青花款。
小缸折沿,腹部渾圓。內壁素白,口沿處繪一周青花折線紋,外壁通體施天藍釉,釉下刻海水云龍紋,龍紋氣勢兇猛,釉色均勻。底落“宣和年制”青花款。

23# |
清康熙 五彩四妃十六子圖蓋罐
短頸,豐肩,腹下漸收,配有寶珠鈕形蓋。通體及蓋繪五彩四妃十六子游戲圖,四名妃子帶領十六名天真爛漫的孩童在庭院中盡情的游玩,或對弈、或撫琴、或放風箏,人物神態生動,繪畫細膩精致,色彩濃艷豐富,是康熙民窯中的佳品。
短頸,豐肩,腹下漸收,配有寶珠鈕形蓋。通體及蓋繪五彩四妃十六子游戲圖,四名妃子帶領十六名天真爛漫的孩童在庭院中盡情的游玩,或對弈、或撫琴、或放風箏,人物神態生動,繪畫細膩精致,色彩濃艷豐富,是康熙民窯中的佳品。

24# |
清乾隆 淡綠釉礬紅五蝠蓋碗
碗蓋拱頂,抓鈕中空。碗身撇口,深弧壁,圈足。外壁均施淡綠釉,色澤嬌嫩,蓋與碗身內壁施白釉,分別以礬紅彩繪五蝠紋,五蝠姿態各異,筆觸纖細。蓋鈕與碗足內均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代瓷器上流行用蝙蝠裝飾,這是因為“蝠”與“福”諧音,用五只蝙蝠裝飾,即寓意“五蝠臨門、五蝠捧壽”之美好寓意。
碗蓋拱頂,抓鈕中空。碗身撇口,深弧壁,圈足。外壁均施淡綠釉,色澤嬌嫩,蓋與碗身內壁施白釉,分別以礬紅彩繪五蝠紋,五蝠姿態各異,筆觸纖細。蓋鈕與碗足內均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代瓷器上流行用蝙蝠裝飾,這是因為“蝠”與“福”諧音,用五只蝙蝠裝飾,即寓意“五蝠臨門、五蝠捧壽”之美好寓意。

26# |
清乾隆 冬青釉暗刻獸面蓋罐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大清乾隆年制”款

27# |
謝紅
清乾隆 斗彩祝壽人物圖瓶
瓶為敞口細頸,圓腹高足,形制精巧。斗彩繪仙山樓臺,福祿壽三星等神仙人物,畫工精細流暢,色彩鮮艷。
清乾隆 斗彩祝壽人物圖瓶
瓶為敞口細頸,圓腹高足,形制精巧。斗彩繪仙山樓臺,福祿壽三星等神仙人物,畫工精細流暢,色彩鮮艷。


清乾隆 礬紅彩繪蝙蝠紋盤(一對)

清乾隆 仿木釉花盆

清乾隆 仿汝釉琮式瓶

貫耳瓶形制碩大,器身呈六角形。內外壁均施仿汝釉,釉質均勻,釉色青翠,工藝精美,為乾隆時期仿汝釉的典型器。

清乾隆 粉彩纏枝蓮紋瓶

清乾隆 粉彩封侯圖印盒

清乾隆 粉彩花卉紋天球瓶

清乾隆 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

31# |
清乾隆 粉彩籟瓜紋碗(一對)
撇口,深腹,圈足。白釉潤澤,胎體細膩。碗內外壁繪粉彩過枝籟瓜、竹、蝴蝶紋飾,蘊含“瓜瓞連綿”、“福壽綿長”、“子孫綿延”之意,色彩淡雅,繪畫精細。成對保存完好,較為難得。
瓷質茶具在清代頗為流行,尤其在乾隆朝更為盛行。因籟瓜紋寓有吉祥含義,故此紋樣為歷代傳統的吉祥圖案,各朝盛燒不衰。
撇口,深腹,圈足。白釉潤澤,胎體細膩。碗內外壁繪粉彩過枝籟瓜、竹、蝴蝶紋飾,蘊含“瓜瓞連綿”、“福壽綿長”、“子孫綿延”之意,色彩淡雅,繪畫精細。成對保存完好,較為難得。
瓷質茶具在清代頗為流行,尤其在乾隆朝更為盛行。因籟瓜紋寓有吉祥含義,故此紋樣為歷代傳統的吉祥圖案,各朝盛燒不衰。

32# |
清乾隆 粉彩盂蘭盆供器(七件)
每件供器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黃色地粉彩圓框鏤雕盂蘭盆供器,為壽桃供、聲供、食供等,下部以粉彩蓮蓬、蓮托為座,色彩豐富濃艷,繪畫精細。底部施松石綠釉,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佛教自西域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乾隆朝為了迎合這種信仰和社會需要,制造了一定數量,并且涉及內容廣泛的佛教供器、宗教法器等,如****、瓷塑佛像、瓷塑八吉祥、七珍等。與盂蘭盆供器形制相仿的佛前瓷塑供器有八吉祥、七珍等,且較為常見。而此套盂蘭盆供不僅少見,且保存基本完好,成套流傳,實屬難得。查找有關資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梵宗樓佛前供器中陳設有一套盂蘭盆供器。
每件供器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黃色地粉彩圓框鏤雕盂蘭盆供器,為壽桃供、聲供、食供等,下部以粉彩蓮蓬、蓮托為座,色彩豐富濃艷,繪畫精細。底部施松石綠釉,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佛教自西域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乾隆朝為了迎合這種信仰和社會需要,制造了一定數量,并且涉及內容廣泛的佛教供器、宗教法器等,如****、瓷塑佛像、瓷塑八吉祥、七珍等。與盂蘭盆供器形制相仿的佛前瓷塑供器有八吉祥、七珍等,且較為常見。而此套盂蘭盆供不僅少見,且保存基本完好,成套流傳,實屬難得。查找有關資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梵宗樓佛前供器中陳設有一套盂蘭盆供器。

33# |
清乾隆 粉青釉雙耳瓜棱瓶
蒜頭形口,棱線內凹,束頸,頸飾雙花卉形耳,扁圓形腹,采用凹凸棱線相間裝飾,圈足,器形敦厚又不乏秀美。通體施粉青釉,釉質潤澤,釉色均勻。
蒜頭形口,棱線內凹,束頸,頸飾雙花卉形耳,扁圓形腹,采用凹凸棱線相間裝飾,圈足,器形敦厚又不乏秀美。通體施粉青釉,釉質潤澤,釉色均勻。

清乾隆 祭藍描金花卉杯(一對)
敞口小杯,口沿微撇,深腹圈足。內壁白釉微微泛青,口沿施一周金彩,外壁施祭藍釉,口沿及脛部以金彩飾回紋和蓮瓣紋,腹部金彩繪花蝶紋。是乾隆時期的民窯佳器。

48# |
清乾隆 祭藍釉大天球瓶
直口,長頸,圓腹,內臥圈足,器形碩大,制作規整端莊。通體滿施祭藍釉,施釉均勻,釉色純正如藍寶石,富麗華貴。瓶內里及底部施亮青釉,并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書款,書寫工整,色澤濃艷。
天球瓶因長頸圓腹的形狀而得名。明宣德開始出現,其頸較短,腹大而扁,多做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清代多有仿制,以乾隆朝最為多見。
直口,長頸,圓腹,內臥圈足,器形碩大,制作規整端莊。通體滿施祭藍釉,施釉均勻,釉色純正如藍寶石,富麗華貴。瓶內里及底部施亮青釉,并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書款,書寫工整,色澤濃艷。
天球瓶因長頸圓腹的形狀而得名。明宣德開始出現,其頸較短,腹大而扁,多做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清代多有仿制,以乾隆朝最為多見。

敞口,深腹,圈足。口沿施一周醬釉,內壁施白釉,外壁施祭藍釉,釉質瑩潤,色調莊重。底部落 “敬畏堂制”青花楷書款。

清乾隆 爐鈞釉錐把瓶圓口細長頸,垂腹,圈足,瓶形秀美挺拔。通體施爐鈞釉,釉色流淌自然。

51# |
清乾隆 綠地粉彩花卉紋海棠式盤
海棠花形式,淺壁,平底,底下置四個條形淺足,造型別致。通體以綠地粉彩裝飾,口沿、里心及足部以金彩裝飾,內外壁均繪纏枝花卉,中心以“卍”字符為飾,紋飾繁密,色彩艷麗。底部落“大清乾隆年制”紅彩款。此種與蓋碗配套使用的盤始見于乾隆時期,以后嘉慶、道光兩朝多有仿制,式樣有長方形、海棠形等,制作以粉彩最為多見,亦有青花詩文或色地詩文品種。
海棠花形式,淺壁,平底,底下置四個條形淺足,造型別致。通體以綠地粉彩裝飾,口沿、里心及足部以金彩裝飾,內外壁均繪纏枝花卉,中心以“卍”字符為飾,紋飾繁密,色彩艷麗。底部落“大清乾隆年制”紅彩款。此種與蓋碗配套使用的盤始見于乾隆時期,以后嘉慶、道光兩朝多有仿制,式樣有長方形、海棠形等,制作以粉彩最為多見,亦有青花詩文或色地詩文品種。

敞口,弧壁,圈足略高,微內斂。內施白釉,外壁施檸檬黃鼬,釉色嬌艷勻靜,釉面瑩潤光亮。
檸檬黃釉是康熙年間出現的以銻為呈色劑的低溫黃釉,釉色鮮黃,乳濁而不透明,淡雅嬌麗,近似檸檬色澤。
檸檬黃釉是康熙年間出現的以銻為呈色劑的低溫黃釉,釉色鮮黃,乳濁而不透明,淡雅嬌麗,近似檸檬色澤。

54# |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八卦紋扁瓶
唇口,短頸,頸部突起一道弦紋,頸飾雙如意形耳,扁圓形瓶體,肩飾雙拱形式銜環,瓶一面腹部中心突起,一面平滑,器形新穎別致。通體以青花裝飾,頸飾卷草紋及蕉葉紋,瓶體兩側均繪相同紋飾,瓶兩面中心裝飾螭龍抱八卦紋。瓶正面“?"表示干,背面“??"表示坤,乾坤在易經中代表天地,故又稱乾坤瓶。周圍襯以螭龍紋、回紋、如意云頭紋、纏枝蓮紋,構圖緊湊,青花濃艷,略有暈散,燒造難度極高,是乾隆時期特意定燒的宮廷用器,完整傳世極為難得。
唇口,短頸,頸部突起一道弦紋,頸飾雙如意形耳,扁圓形瓶體,肩飾雙拱形式銜環,瓶一面腹部中心突起,一面平滑,器形新穎別致。通體以青花裝飾,頸飾卷草紋及蕉葉紋,瓶體兩側均繪相同紋飾,瓶兩面中心裝飾螭龍抱八卦紋。瓶正面“?"表示干,背面“??"表示坤,乾坤在易經中代表天地,故又稱乾坤瓶。周圍襯以螭龍紋、回紋、如意云頭紋、纏枝蓮紋,構圖緊湊,青花濃艷,略有暈散,燒造難度極高,是乾隆時期特意定燒的宮廷用器,完整傳世極為難得。

55# |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蓮蓬口瓶
瓶口呈蓮蓬形,細頸修長,器形十分別致。口部以青花繪蓮蓬形狀,頸部飾如意頭紋、蕉葉紋及波濤紋,肩部繪如意頭紋,腹部繪纏枝花卉紋及變形蓮瓣紋,足脛處亦繪蓮瓣紋。釉色純凈明亮,青花發色青翠,線條流暢典雅,燒制工藝精湛,為乾隆官窯器中的精品,極為難得。
瓶口呈蓮蓬形,細頸修長,器形十分別致。口部以青花繪蓮蓬形狀,頸部飾如意頭紋、蕉葉紋及波濤紋,肩部繪如意頭紋,腹部繪纏枝花卉紋及變形蓮瓣紋,足脛處亦繪蓮瓣紋。釉色純凈明亮,青花發色青翠,線條流暢典雅,燒制工藝精湛,為乾隆官窯器中的精品,極為難得。

56# |
清乾隆 青花礬紅雙龍趕珠紋盞托
折沿,淺腹,圈足,盤心突起一周供放置茶盞。盤心礬紅繪團壽字,周圍以紅彩繪雙龍戲珠紋、青花繪祥云;外壁繪一周青花蓮瓣紋,繪畫工整。底部墨彩書“養和堂制”楷書款。應為王府定燒之物。
折沿,淺腹,圈足,盤心突起一周供放置茶盞。盤心礬紅繪團壽字,周圍以紅彩繪雙龍戲珠紋、青花繪祥云;外壁繪一周青花蓮瓣紋,繪畫工整。底部墨彩書“養和堂制”楷書款。應為王府定燒之物。

盤沿直壁,下承高足,足內中空外撇,器形挺拔。胎體沉重,釉質潤澤。盤內施白釉,外壁繪青花貫套花卉紋一周;足部滿繪青花海水魚龍變化圖,魚兒海中嬉戲,一條出海蛟龍張牙舞爪騰空而起,高足邊沿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一行青花篆書款。制作精湛,繪畫精細,青花艷麗。此類青花高足盤在康熙年間亦有生產,是清代官窯瓷器的標準器。
魚龍變化為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取材于漢代傳說,相傳黃河中游有一大懸瀑,名叫龍門。凡是可以跳上去的魚,就可以變成龍。以此比喻科舉考試高中,金榜題名。
魚龍變化為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取材于漢代傳說,相傳黃河中游有一大懸瀑,名叫龍門。凡是可以跳上去的魚,就可以變成龍。以此比喻科舉考試高中,金榜題名。

通體作海棠形瓶身,頸部飾一雙鏤雕的螭耳,器形壯碩而秀美。瓶身以青花繪海水紋、蕉葉紋、如意云頭紋等九層紋飾,腹部主體繪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紋飾繪畫精細流暢,青花色澤青翠艷麗,是一件極為典型的乾隆時期宮廷用陳設器。查閱資料,與此形制相仿的還有清乾隆青釉海棠形雙龍耳瓶的燒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