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會和孩子互動,逗他們開心,讓他們歡笑,但是下面這4種逗孩子的方法是錯誤的,媽媽們一定要留心!
1、慫恿孩子惡作劇
比如寶寶近期有咬人的行為,爸爸小聲的對寶寶說"去咬媽媽一下",寶寶照辦了,結(jié)果媽媽大叫,父子兩個開心的笑了....
雖然寶寶由衷的感到的快樂,但是對于低齡寶寶來說,他無法區(qū)分惡作劇,和真正的作惡之間的差別,因為爸爸錯誤的引導(dǎo),他可能會認(rèn)為咬人是令人快樂的事情,這肯定是家長不愿見到的!
2、惡意的破壞
比如寶寶在玩拼圖,他可能會過去把最后一塊藏起來,寶寶找不到大哭之后,才給寶寶....
比如寶寶在搭積木,他會過去進行破壞,把積木推到,寶寶哭了以后,他可能還會說小孩怎么這么不禁逗呀...
如果爸爸有這種行為,那么媽媽一定要嚴(yán)厲的指出,這種行為會給寶寶產(chǎn)生嚴(yán)重的挫敗感,會影響寶寶建立自信心,決不能再犯,如果是其他親戚,則盡可能的不讓他接觸自己的孩子。
這種行為,是對寶寶危害最大的。
3、先欺負(fù)后安撫
比如寶寶在吃糖果,爸爸假裝和他搶,把糖果拿走,結(jié)果寶寶哇哇大哭,爸爸馬上拿出更多的糖果給寶寶,小家伙破涕為笑。
整個過程家長把孩子當(dāng)成了小孩,而不是人,把對孩子的不尊重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記住你的孩子是有人格的,他雖小,但是也需要得到你100%的尊重!這種情緒的大起大落不利于正常人格的形成。
4、通過不斷的退讓,把孩子逗樂
比如先給寶寶蘋果,他不要,拿出西瓜他還不要,而且開始哭鬧,最后拿出糖果,小家伙開心的笑了。
寶寶是很聰明的,他們會通過吵鬧,假哭,來不斷測試大人的底線,媽媽們心中要有一把尺子,3歲左右就可以開始讓寶寶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商量的,如果咱們之前說好,吃蘋果,那就按照咱們之前的約定執(zhí)行!
如果媽媽承諾過,滿足什么條件之后,就給寶寶獎勵,那么也要言出必行,讓寶寶認(rèn)識到大人和自己都是守規(guī)矩的,這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