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一個書畫作品展,出于這次展覽組織單位頗有官方色彩的問題,就不說組織單位的了,也不說這次展覽的主題,單純就說說書法和繪畫的技術問題。
想到這個問題,一是因為這次展覽規格比較高,書畫作品的作者均是中國書協、各省書協的主席、副主席,或者是全國各個主要美院書法領域的研究員、顧問等等一類人物,可以說作者也是極一時之選。
二是因為看了這些出類拔萃人物的作品,卻實在遺憾的很,沒看到幾幅讓人看了舒服的作品,觸目皆是筆劃隨意、結體隨意的“書法”,如果這還是“書”,拿“法”還真就是不知從何說起。
先說說自己對書法的基本認識。自從我練習書法以來,一直認為不論師從何家,學碑也罷學貼也好,總歸是要寫出一筆好字,字是所謂“千里面目”,雖然現代以來,毛筆字已經逐漸退出了實用的領域,主要成為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的對象,即便如此,書法更應該是審美的對象,而不是審丑的對象。
不論筆下如何折騰,總要把漢字寫的好看一點吧,這是書法的最低要求,也是書法的最高要求。總不至于費半天勁,寫的還不如不會寫字的人的胡涂亂摸。
這里不想費神的談理論,還是直接看看展覽上各個名家的字吧。從具體的一個個字,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看看這字,多帶勁,“北風”都要被他扭成“南風”了。書法作品的“有力”,不是說要把字像扭秧歌一樣,扭個十八彎,難道說拐的彎越多就越有勁了?不會讓人頭暈吧。啟功先生說,所謂有勁,其實就是軌道準確,大力士有勁吧,寫的字也許就是軟弱無力呢。
看著這樣的字,我真是很難想象這是中國書協領導筆下的字。嗚呼,中國書協負責人都寫這樣的字,真是給書協丟臉,書協還不如解散算了。讓所謂的書法家回到小學重新讓老師教育一下,讓這些人知道學習書法起碼要敬畏漢字,傳說倉頡造字時,天下雨鬼夜哭,驚天地泣鬼神啊,如果缺乏起碼的敬畏之心,如何會認真對待筆下的字。這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起碼的態度問題。漢字不能這么糟蹋!
現在玩書法的人,似乎喜歡寫草書,好像七彎八折,滿紙煙云就是頂級作品,自己就是無上高級的大師了。一旦有人說,你這字不怎么樣,那他就會說,這是藝術,你不懂。不懂個屁,少來拿著藝術的名義敗壞藝術。不妨認真看看自古以來草書大家的作品,做草字猶如做楷書,一筆一畫來龍去脈清清楚楚,轉折頓挫之處毫不含糊。草字不是草率,如果草字能如這位這樣寫,我看我小侄女的涂鴉,不比這樣的差。
現在玩書法的還有的特點,就是喜歡寫隸書、篆書或者甲骨文,原因其實簡單的可笑,寫這樣的字比較容易藏拙,比較容易把隸書篆書甲骨文的基本形態表現出來,而且比較容易畫蛇添足的自行創造。但是,別忘了宋玉形容美女的一句話:“增之一分則長,減之一分則短。”可是毫無品位的人就喜歡多加一點,或者少些一些,往往為了出人意外,還一定要突出某一筆劃或者某部分結構,結果把好好的字寫的貌似東施,可以拿來當門神,不但嚇人而且可以嚇鬼。
直說了吧,這字是青海省書協主席寫的。再不說,會讓人懷疑我冤枉人。不過,在這里我倒是很想表揚一下這位主席。因為他有勇氣寫楷書,有勇氣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寫個字,雖然寫的拙了點,寫的嫩了點,好像還沒畢業的學生就先出來創業了,難免有點東倒西歪找不到北。誰讓人家是青海的主席呢,欠發達地區地,書法上也欠發達很正常。但是,又必須但是,欠發到地區的人實誠,寫不好就寫不好,也不去裝神弄鬼糊弄人。所以,我向這位主席行個注目禮。
下面我就貼幾個完整作品,不再評論了,實在是越寫越生氣。
最后貼一幅畫作吧。
看了這幅作品,我第一感覺是,這幅畫“審判長”這三個字畫的真是好啊,太好了,哪里是畫,分明就是刻的嘛。看看具體的:
可惜啊,除了這三個字,這畫就……,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