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個孫子,一個10歲,一個13歲,似乎受到過度玩電子游戲的負面影響。10歲的那個每天提前一個半小時起床,在出門上學前玩電腦游戲,他和他哥哥就連在上學路上,手里也捏著游戲機。經常去接他們放學的爺爺說,他們之間已經不再對話了。外出就餐的時候,他們在上菜前也是低頭玩游戲,隨便吃兩口以后接著玩。”
《紐約時報》個人健康的專欄作家布羅迪(JANE E. BRODY)7月6日撰文,以親身見聞講述電腦游戲對兒童的危害。
布羅迪指出,中國年輕人對電腦游戲的過度癡迷已經給中國敲響警鐘,同樣的問題在美國兒童身上也十分嚴重。
紀錄片《網絡成癮者》(Web Junkie)記錄了一群青少年由于沉迷電腦游戲,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洗手間也可以不去。甚至,許多上網成癮的年輕人認為現實生活才是虛假的。 這部記錄片將在下周一在美國公共廣播電視臺(PBS)播出。
家長培養了孩子對網絡的依賴
布羅迪表示,目前,中國醫學界將這種網絡成癮的現象視為一種臨床疾病,并且專門成立了康復中心幫助患者戒除網癮。通常,進入康復中心的患者需要接受數月的嚴酷治療,全程與世隔絕,不得接觸任何形式的媒體。但是,這種治療手段是否有效還有待考證。
與中國不同,在美國,網絡成癮并不算一種臨床疾病。當然,美國年輕人花費在虛擬世界中的時間也遠超專家建議的合理水平,這必將損害身體的健康成長。
年輕人對網絡的依賴,其實是從小培養的。在孩子們本該探索周圍世界,與家人互動的時候,他們接觸到父母的手機和平板電腦,并從中找到樂趣。
2013年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曾公布了一組另人震驚的數據,“美國8-10歲兒童每天花費在各式媒介的時間長達8個小時,年長一些的青少年為每天11個小時”。其中,電視是最主要的媒介。長久以來,電視一直是美國兒童的“成長伙伴”。如今,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大有超越電視的趨勢。
一位學者在報告中指出,許多家長對孩子使用電子媒介不加約束。報告中,三分之二的受訪兒童也表示,父母沒有規定他們使用的時間。
似乎家長們并沒有意識到長時間沉迷在虛擬世界的危害性,甚至認為電腦是用來哄孩子的玩具。
美國哈佛大學臨床心理學家凱瑟琳·斯坦納阿戴爾(Catherine Steiner-Adair)表示:“我們把電腦扔給哭鬧的孩子,好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而不是教導他們安撫自己,靠自己把情緒平穩下來”。
報告中,一位兒科學者指出, 2歲前的兒童不該暴露在任何電子顯示屏前,因為“兒童的大腦在出生頭幾年成長迅速,與人互動最有利于幼兒學習成長”。年長一些的少年兒童每天接觸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該超過1-2個小時,家長必須保證媒體內容的質量。學者建議,孩子應該花更多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閱讀書籍,培養愛好,進行“有助開發想象力的游戲”。
沉迷網絡對孩子們的危害過度消費電子設備會對兒童的行為、健康和學習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西雅圖兒童研究機構(the Seattle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的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Dimitri A. Christakis)表示,那些接觸了大量暴力內容的兒童,會對現實中的暴力感到麻木,更容易出現暴力傾向。現在,暴力內容在電子游戲里十分普遍。
美國羅德島大學(the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學者哈奇(Kristina E. Hatch)曾就兒童最喜歡的電子游戲進行調查。其中,一位受訪的四年級學生表示他最喜歡的游戲是《使命召喚:黑色行動》(Call of Duty: Black Ops),因為“游戲里有許多僵尸,你可以用槍殺死他們。這很暴力……我喜歡血和暴力”。
《青少年期刊》(th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中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長時間接觸暴力游戲和暴力電視劇的青少年會表現得更加好斗,更容易打架斗毆,頂撞教師。
此外,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必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久坐不動,加上電視上大量的垃圾食品廣告會導致脂肪堆積,現在青少年肥胖已經是美國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
斯坦納阿代爾博士在采訪中表示:“如果家長允許孩子在上學路上玩Candy Crush,那么一路沒有對話也很正常,但這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他們需要時間放空,緩解焦慮,整理思緒,然后和家長交流,幫他們恢復信心。科技無法代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孩子必須要知道,就算沒有電子產品,生活也能很美好。對別人保持好奇,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都是有趣和有益的。 這能幫助他們提高情商和社會交際能力,也是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布羅迪指出,或許一些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兒童善于“一心多用”,但是他們無法專心做好一件事。這將有礙兒童進行深入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他們將來參加工作必須具備的。
此外,發短信也將成為美國下一個“流行病”。2012年,美國佩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約一半青少年每天要發50條以上的短信,13歲-17歲青少年每月要發3364條。此外,佩尤研究中心另一份報告指出,美國青少年在睡前平均要發34條短信,導致睡眠缺失,影響健康。報告表示:“青少年越來越依賴電子設備進行對話,面對面交流減少,并因此感到孤獨和壓抑”。
同時,過量使用電子設備也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一些青少年常常感到手指、手腕以及肩頸酸痛,眼睛里布滿血絲。目前,電子設備可能對身體造成的慢性傷害還不確定,需要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