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歲的孩子,對很多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看了《中國好聲音》就想學唱歌,看到超級丹的比賽直播想學羽毛球,看了郎朗的演奏會又想學鋼琴,家長(微博)們也因此患上興趣班選擇焦慮癥。
也許,我們不能告訴你應該怎么選擇興趣班,但我們可以告訴你,按照這些誤區個案中的想法去選擇興趣班往往達不到效果。
誤區1
根據家長的愛好“我想讓孩子學……”
張先生是個體育健將,尤其擅長打羽毛球,他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也培養成運動高手,將來可以和他在運動場上一決高下。除了每晚讓女兒圍著操場跑兩圈,張先生還給女兒報了乒乓球班和羽毛球班,每個周末都在體育場館里面度過。但女兒的運動細胞并不發達,這些項目讓她身心疲憊,經常覺得覺不夠睡,發球的動作要領掌握不好還會被爸爸罵。
專家分析
只有找到孩子擅長的才能讓TA的表現“正強化”
有的家長根據自己的愛好為孩子選擇興趣班,自己更有參與感;有的家長喜歡“跟風”,看到社會什么科目比較熱門,或者鄰居的孩子都在學,也給自己的孩子報了名,而有的家長則鼓勵子女去學習家長不擅長的愛好,并希望子女能做好。這些都是家長選擇興趣班常見的誤區。為孩子選興趣班,要依據孩子的天賦、特長。孩子在擅長的領域學習表現更突出,易獲得老師和小朋友的贊賞,孩子對學習項目才更有興趣,這樣孩子的表現得到了“正強化”,形成良好的循環。所以在選擇興趣班之前,父母更重要的是以孩子為優先,花時間分析孩子的天賦和特長,而不是從自己出發。
誤區2
孩子不擅長啥 偏選這個來培養
樂樂今年剛讀小學一年級,老師反映他專注力不足:上課時經常會有一些小動作,摸摸書包玩玩文具盒,有時還忍不住跟別的小朋友講話。爸爸媽媽為此很苦惱,朋友建議:給他報個興趣班吧,學學鋼琴或者圍棋,培養一下孩子的定力。
專家分析
培養孩子專注力,應選擇氣氛活躍一些的興趣班專家分析
選擇興趣班,首先要看孩子是否具備基礎的能力,如果不具備,往往不適合孩子。鋼琴、圍棋這些興趣班需要的恰好是孩子的專注力,孩子本身好動,根本坐不住,結果只能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還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成長期。所以,這種“什么差補什么”、盯著孩子短板去選擇興趣班的做法并不可取,結果不但可能沒有培養孩子的興趣,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鋼琴、圍棋這些并不是孩子日常的活動內容,對孩子來說是有難度的,而孩子的專注力本身就不夠強大的話,要坐下來學這么難的事情,更是困難。所以讓不具備專注力優勢的孩子,去學一個陌生的需要專注力的項目,那更是南轅北轍,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反方向上越走越遠。對于比較活躍、專注力不好的孩子,需要一個氣氛相對活躍的興趣班,讓孩子在玩中學習,通過游戲規則和思考問題的項目,逐步學會自控和專注,建立紀律意識。這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王道。
誤區3
爸媽意見不統一
琪琪的媽媽想讓她學鋼琴、畫畫、唱歌,“女孩子嘛,就應該多才多藝,我們小時候沒學這些,挺遺憾的,跟同事朋友唱個K都唱不好。”琪琪的爸爸想讓她學擊劍、跆拳道,“現在的社會這么亂,女孩子有個一技之長,才能保護自己”。
專家分析
最應該搞清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專家分析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媽媽有媽媽的想法,但孩子只有一個。“給孩子選擇興趣班,你的具體目標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很少家長能夠回答清楚。
中國人一直在講因材施教,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特點。家長首先可以通過語言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記憶效率、思維速度共5個方面來分析孩子的思維能力發展,另外通過情緒管理能力、行為自控能力、人際相處能力、專注思考能力、條理堅持能力共5個方面來分析孩子的性格特點。然后家長可以逐個思考一下孩子在這方面的特點,和其他同齡孩子比較一下,看看孩子在哪些方面占優勢,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最后選擇可以讓孩子“揚長”的培養項目,促進孩子優勢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升孩子的自信。其實,興趣班不是家長在上,不是要問家長喜歡什么,而是孩子在上,最應該搞清楚的是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建議
當孩子出現三分鐘熱度時 家長應再堅持看看
佳佳小朋友今年7歲,經常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電影,他覺得電影里面那些角色都很厲害。佳佳最崇拜的偶像是“太極俠”,“爸爸媽媽,我想去學太極拳。”媽媽正好認識了一個朋友在開太極拳館,就帶他去上了一節體驗課。她發現,佳佳根本站不住,練習太極拳需要耐心,佳佳學了一會,就溜到旁邊一個人去玩耍,不是對著鏡子做鬼臉,就是跑到魚缸那里看金魚。家長不知道是該堅持還是放棄。
這是家長培養孩子興趣和技能時經常會碰到的現象:原本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多點和別的孩子接觸,自信一些。但是期間會發現別家的孩子會很多東西,便也想自己家的孩子學多一些,如畫畫、唱歌、彈琴、背古詩、外語等。結果逐漸發現孩子每個興趣都只有三分鐘熱度,熱度不再了,就慢慢地對原本喜歡的興趣班不那么感興趣了,不像以前那么自覺聽話去學,非得家長逼著才愿意去上課了。
孩子在青春期前興趣愛好容易改變,“興趣班”變“興去班”十分常見,父母讓孩子報讀興趣班,著重點更應該放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或優勢性格與能力。當孩子出現“三分鐘熱度”時,不建議父母因為孩子不想去而放棄上興趣班。父母應該和孩子聊聊,是什么原因不想上了,如果僅僅是因為熱度減退了就不想上了,父母應該再堅持一下,不管多想上興趣班的孩子,都可能遇到這個熱度降低以后的瓶頸期,等過了瓶頸期,孩子可能又有興趣學了。
想通過興趣班取長補短 要注意課程內容和形式
麗麗的記憶力非常好,但有點內向,不太敢和陌生人交談,語言表達不是太好。
麗麗的媽媽選了家國際化的情景英語培訓班,學費貴,有外教,對話式互動教學,媽媽想著讓麗麗進行英語學習同時可以改進她內向的缺點。但是學習效果卻出乎媽媽意料之外。因為麗麗不太敢交流,結果對話部分老是“掉鏈子”,麗麗越緊張,越不敢表達,越說不好,越緊張,結果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怎么也不肯再去了。
麗麗記憶力好,當然是可以學多點知識了,媽媽送孩子去學英語,這個選擇沒有錯。但孩子內向不善表達,這是弱點。要培養好孩子的外語能力,記憶力好的長處并沒能補回不善表達的短處,所以這位家長“取長補短”的策略是有問題。
解決辦法:孩子記憶力好,但不善表達,還是可以學英語的,但可以通過孩子喜歡閱讀的書籍、大課堂教學或是通過一些電子產品,來增加知識的學習和記憶。而對于孩子比較內向、不善表達的不足,最好通過一些性格課程,通過小團隊的游戲任務,讓孩子逐步學會積極發言和相互溝通。 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