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的人際關系》北京大學出版社作者:曾仕強
據(jù)說,我國各地出土了大量的酒器,有些酒器的年代非常久遠,這說明中國人很早就懂得喝酒。為什么要喝酒?為了酒后吐真言。交朋友很容易,要變成知心朋友就非常困難。人生最快樂的,莫過于有幾個知心的朋友。如何徹底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灌醉,看他醉后是什么樣子,你就可以判斷這個朋友可交不可交。
喝酒的本意就在于此,但事實經(jīng)常是你把對方灌醉了,卻不知道他是什么樣子,因為你也喝醉了。會喝酒的人能讓別人醉,而自己保持不醉。
酒這個東西,很容易使人茫茫然,控制不了自己,然后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本性。我五六歲的時候,我的祖父就讓我喝酒。后來我就問我祖父:“我那么小,你怎么就讓我喝酒?”他說:“我得知道你醉了以后是什么樣子,才有辦法教導你。”
人就怕醉了以后亂講話。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秘密,坦白地說,我們是靠合理的秘密在過日子的,人與人之間幾乎不可能完全沒有秘密。因為人們的立場不同,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樣,所以關系很難協(xié)調(diào)。適當?shù)仉[瞞一些,可以維持正常的關系。
這種隱瞞,如果按西方人的標準,就叫欺騙;如果按中國人的標準,就算不上欺騙,因為我們的出發(fā)點只是不想讓對方生氣。中國人是很誠實的,絕不欺騙,只是沒有講實話而已。這個標準在西方是不成立的,西方人認為,你沒有講實話就是欺騙。
吸煙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但是酒少喝有益,多喝有害。所以我們只說“三杯酒量”,沒有說“兩盒香煙”。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是還有大量的人在吸煙,可見吸煙也有它的道理,因為社交場合所有人都吸煙,你不吸的話,就融不進他們的圈子。但為健康考慮,還是不吸為妙。
記住,人是主宰,煙酒只是工具,你不能讓它們反過來控制你。所有的社交工具、社交媒介都是為我們所用的,我們一定要抓住主控權,絕不做物質(zhì)的奴隸。一個人如果變成物質(zhì)的奴隸,非怎么樣不可,是很凄慘的。任何活動只要你不沉迷,不上癮,都沒有多大壞處。
我的酒量并不好,但是我從來沒有醉過。第一,我從來不說“我不會喝酒”,這種話一說出來,就會打草驚蛇,所有的人都想把你灌醉,因為你最容易醉,不灌你灌誰?這是自找麻煩。第二,我不主動去敬酒。第三,任何人敬我,我都毫不推脫,然后很快拿起杯子,猛喝一口,結果一點也沒喝進去,我做了一點手腳。
在喝酒的場合是不能講道理的,當然你最后還有一招,就是把醫(yī)生給你開的證明拿出來擺在桌上,說“再喝就會死”。但是這樣的話,所有人都會很快跟你疏遠了,你就失去很多交往的機會。
所以三杯酒量要求,你要有起碼的社交活動的本事:乒乓球打得不好,但是最起碼要能應付;橋牌打得不好,最起碼知道怎么跟別人配合;麻將打得不好,最起碼不要討厭打麻將的人。
做人要堅持原則,但態(tài)度要隨和,這是孔子所講的“和而不同”,不要標榜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要隨和,但是也要堅持原則:要喝酒就喝,但絕不喝醉;要打麻將就打,但絕不賭博;要釣魚就釣,但絕不沉迷。人永遠要做自己的主宰,不要變成任何人或者任何神的奴隸。
總之,三杯酒量要求我們,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否則你一個朋友都交不到;也不能沉迷,否則后果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