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姐駕到
整理真能改變人生?
很多收迷都會好奇,扔物結束之后,自家到底會發生什么改變?
@森林:如果堅持到這個月底,家里會變成什么樣?會不會所有東西都能收到柜子,桌子茶幾上空無一物?
其實,并不是所有家都會空空蕩蕩,比如這對美國情侶,就決定把家搬進了舊拖車,連人生也開始改變~
Michale 說,改變兩人生活理念最大的一本書是,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的《改變人生的整理魔法》。
這深刻地影響了他們對物品,以及人與物關系的看法,并決心過上簡單的蝸居生活。
戶外的草坪,常邀請朋友聚會。
對,就是這14㎡的小家,改造之后,根本沒有想象那么小!
主人Haley,Michael和貓咪,已經在此住了9個月,沒有感到狹窄與局促,反而有了身心解放的自由,終于不用花太多時間找東西、打掃屋子!
從收納物品到收納生活,舍棄的都是條條框框的自我設限,生活也被過濾得更簡單純粹,原來整理確實能改變人生啊!
連衛生間保留熱情的首飾收納墻,讓每天在路上的心情都點亮幾分!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極簡之旅。
看14㎡的舊拖車也能改造,如此有質感有態度!小戶型的收納也不得不學呀~
客廳x臥室
舊拖車改造期間,Haley,Michael就租房在附近,來完成他們的極簡實驗生活。
位于駕駛室,客廳 臥室的解決方案,是這對情侶最得意的改造法寶。
寬敞舒適的軟墊沙發,分明就是4個相接的貴妃椅,把坐墊推向兩邊,再把柜板推下......
沙發就變身雙人矮床!
Haley說,她很喜歡每天鋪床的過程,就像一個入睡前的過渡儀式。雖然不是單獨的臥室,卻在心理上將客廳轉換為臥室。
為了不擋住窗戶,兩人將從二手市場搬回的二手墻擱板,分置在床柜兩側,在空間上也做了隱形的區劃。(嘿你進入臥室了,來一個大大的擁抱吧!)
第二大法寶就是對天花板高度的利用,圍繞一圈擱板,開放式的收納,更寬敞,物品一目了然。
造型各異的藤編筐,讓室內散發著暖暖的自然氣息,內部衣物也更通風,用來收納不常穿的衣物和大件的厚外套,
三面玻璃窗對接,再搭配透光的白色窗簾和白色的墻壁,整個室內看起來大三倍!
床邊的右側儲物柜上部,則保留著男主人Michale ,最喜愛的書本,下部則為的日常衣物收納。
房間小到沒有衣柜?也對,可他們甚至連衣架都不需要,可這又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沒理清自己和物品的關系,很難真正最大化利用空間!(這才是把小家塞進舊拖車的秘密和勇氣!)
“近藤式”整理前,haley先把所有東西都堆在一起,“用手一件一件地接觸”感受到衣物的破裂、污點等變化決定去留,分類篩選出最近兩周所需的衣物。
讓家只展現出真正喜愛的物品,而這不過是,確認心動的感覺而已!(被幸福圍繞的場景~)
最后分類收納入柜,貼身換洗的內衣收納籃中,從牛仔褲、衛衣、毛衣到外套,整齊折疊在下部,而旁邊一側既能做玄關又可掛大衣。
空間再小,也要理清邊界,公私分明、分隔收納(mine is mine,ours is ours),左邊就是女主人Haley的衣柜。
上部利用廢舊的奶酪盒,來收納零散的襪子、內衣等貼身小物。
沒有滿抽屜的囤積化妝品,桌面只留下,幾輪扔物對話后,心水的小物件和護膚品。
終于不用花時間,去找去糾結,留下的都是最好的,拿到就用的信任感,讓生活簡單不少~
怎樣收納衣物占地最小,最快速?(事實證明,小方塊可以大量節省空間)
haley就嘗試了近藤麻理惠的疊衣大法,抱著能把每件衣物疊成長方形的信念,整理了長袖、外套。
心存感激地撫平它的褶皺,這才是懂得惜物的真諦!
而部分的長褲,采用美軍式卷衣來對付,像壽司一樣輕松收納入柜。
按照衣服的類型來分層,也方便最快速找到搭配。
省去床頭柜、梳妝臺,也只保留最必要的小家具,比如唯一一件可折疊的椅子,靈活變化,隨時收起不占地。
其實整個房子里的許多物品,都是他們從各個舊物市場收集的,調整尺寸,來適應自己的小家。
包括這扇復古置物擱板也是DIY,有趣的是,兩人將置物架,直接懸掛在墻壁的釘子上。(換個方式也可以呀~)
從小陶罐到糖果盒,兩人對傳統手工物件情有獨鐘。(滿足實用需求很簡單,而小屋還要能讓自己快樂)
一邊的碗碟架也是將剩余材料制作的,每日都用的餐盤就收納在墻上。
廚房x餐廳
收姐看一眼這緊湊的廚房區域,充滿了北歐的自然感,又不失日式住宅的功能性。
果真,Michel 和haley 兩人在裝修前就參考了,大量斯堪的納維亞的倉庫和日本廚房設計。
和大多數的主婦,haley也喜歡用透明收納罐來儲存食材調料,露出食物的材質,免去貼標簽,直觀的看到使用情況。
而雜亂的炊具,都統統眼不見為凈,收納入柜,收納器皿也分門別類,雜而不亂,有藏有露,才秩序大方。
重新規劃過飲食習慣后,只留下幾罐果干和配料,滿足日常烹飪就好,也不會有遺忘到腐爛過期的浪費。
空間再小,核心的功能區也不能省,料理區照樣寬敞無比,洗、切、煮都留下充分使用空間,使用起來才夠舒暢。
柜板則來自Haley 父母家的櫻桃木,也是自己親手打磨,用桐油密封防水防潮。
而柜板下方儲物柜也是超市的置物貨架,拼接而成,自己噴上一層白漆,儲放烹飪臺下方收納為微波爐、水壺等大件的小家電。
水槽底部,則搭配隨手需要的廚房清潔物品和卷紙。
想起以前雜貨囤物堆積不少,最后還是統統送人,現在haley也只購入滿足兩周的用量。
另外一側的餐區,吧臺對著窗戶,兩個高度不同的高腳椅,也適合情侶兩人的身高差。
冰箱安排在角落,而頂部的富余空間當然不放過,而入口處的宜家鞋柜,斜插的方式收納容量至少8雙以上。
靠近天花板處的擱板,放著兩人都喜愛的手工品,生活裝點著愛好,反而讓小家更有歸屬。(利用高處隱藏收納,還得配擱腳臺,方便隨時拿取。)
所有的格柵窗戶也是經過Michel親手改良過尺寸,兩塊玻璃門上下推拉式的組合,保證足夠的采光與通風。
而頭上來自宜家的吊燈,反而是改造中花費最多的單品。
窗前的盆栽擺不下,就用繩網和袋子,掛在高處,錯落的點綴小空間。
早起隨手照顧植物,料理好食物,接納新的一天,原來幸福也不過如此。
衛生間
在拖車的尾部,銀灰色的精致浴柜,好將多余的洗浴用品都隱藏其中。
窗戶換上明亮的暖橘色,而復古的鏡子,就落在窗戶前。
復古鏡子安在窗上,底下是小巧的水槽,用過的水會被集中起來,用于沖洗堆肥馬桶,嗯,是的,馬桶也是自建的! (這樣的男友請來一打~please~)
臺面保持清潔無物,才好打理,而保持水槽常用如新的秘密,就是架子上的清潔刷。
每天洗漱之后,haley都會及時將四角的污垢隨手刷凈,右邊的水槽置物架,很好環節臺面空間不足的尷尬。
而在水槽的左側,收姐卻被這滿滿一面的首飾收納墻驚艷到了!
Michael利用餐廳后移動的隔斷,為Haley打造這面收納墻~
讓家只被喜愛的事物圍繞的幸福場景,不就是扔物和收納的核心嗎?為你的喜悅保留一份能呼吸空間~
再拉近看看,擱板上方放置基礎洗浴用品,不必考慮會不會再用,而是是否還依舊心動,經過篩選之后,需要的也就兩排,剩余的空間展示haley喜歡的耳飾和掛墜。
這才是讓她感受到快樂的真正源泉,而所有收納都圍繞此安放,生活也以此中心變化。(這正是建造小屋的初衷~)
“這看著美,衛生間水汽大,飾品也得保養啊~”
所以呢,衛生間的干濕分離就很重要啦~保持通風和光照,衛生間也能鋪地毯!
情侶兩人在環保集約細節上的精細程度,也絲毫不輸日本設計。
Michael專為拖車設計的收集式馬桶不說,還負責將其轉化為有機肥料。(簡直是生態衛生間吧~)
圓洞內是隱形的垃圾桶,連同整個家庭產生的垃圾,盡量都找到可回收的圓滿結果。
而在浴室的一角,除了在地板做好防水臺,同時搭配雙層浴簾,保持干濕分離。
墻壁高處用多木板搭建的儲物擱板,換洗的浴巾就在這里準備好。
想必有收迷好奇,整個拖車的用水來自哪呢?回到室外,眼尖的你就會發現在室外就有專門的蓄水箱來供應。
過簡單的生活,不僅只是“扔物”這樣的簡單的動作,甚至連日常的用水,這些小細節都被反省到,是否需要更多,又該如何更好使用。
Michale還在浴室的一角,就有意采用了限流裝置,來提醒日常用量。
小戶型很難住?難得過人家14㎡的舊拖車嗎!
如果說空間是容器,要多大才能裝下我們的身體和靈魂?
生活是來表達真實的自我,那空間不就應該長成“自我”本來的樣子?(而不是一個個標準的樣板間呀)
害怕的不是蝸居,住不下你,而是你不愿意在里面注入你的生活。
哪怕區區14㎡,
圍繞真正快樂的源泉來改造
也是自給自足的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