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長,關于職場,還有心理學
帶你打開全新的視角
過上想要的人生~
?
文|趙曉璃
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的話題源于一則讀者后臺留言,大意如下——
“曉璃老師,你好。我是一名畢業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遇到了困惑......你說,我是選擇五險一金到手3500的工作,還是選擇沒有五險一金到手6000的工作呢?”
希望今天的回答,能夠給你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單從問題本身來看,似乎能夠察覺出,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學生,感受到的撲面而來的生活壓力。
就我自己而言,在我剛畢業那會兒,我太知道幾百元的差距意味著什么了,在我們收入很低的時候,500元就是一個巨大的差距了,何況是3500和6000之間的2500元的差距呢~
包括問題中提及的五險一金更是如此,作為職場新人而言,工資的差距和五險一金,確實是難以取舍的選項。
不過,越是如此,我們越要跳出眼前的物質利益,站在更加綜合的角度,考量職業選擇和決策問題。
接下來,我謹結合個人經驗和體會,給出一些分析和建議,僅供參考。
撇開可見的到手工資差異,我覺得“五險一金”背后的因素很值得我們細思量。
1、一家不能給你五險一金的公司意味著什么?
要知道,在如今的就業市場上,國家陸續出臺了各種政策對企業實施監督,為的就是規范企業行為,甚至不惜強制企業給員工購買五險一金。
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一家公司不給你買五險一金,這背后意味著什么呢?
今天這家企業可以無視國家政策不給你交保險,明天就會拖欠你的工資,這也完全不意外。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不繳納五險一金的工作用工方式和傳統不同,例如現在的滴滴司機,他們和平臺是合作關系,非雇傭關系,所以滴滴不負有給司機繳納五險一金的義務。
2、在滿足基本保障的前提下,選擇工作不要只盯著收入;
因此,從第一點的分析來看,我的建議很直接也很簡單,就是那份不給你繳納五險一金的工作機會你要多考慮一下。
如果可以,不妨再去找找其他能夠給你繳納五險一金的工作機會,再做衡量和比較。
一份工作,最首當其沖的功能當然是換取生存資料,但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我還是建議從長計議,才能最大可能地規避未來的風險和危機。
那么,我們該如何思考職業選擇這件事情,避免未來的悔恨呢?
1、這份工作是否符合你的職業目標?
一個人在選擇職業時,首先需要考慮自己的職業目標。
所謂“職業目標”,我們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粗暴的劃分辦法,那就是——
未來,你對自己的期待是希望成為一個領域的專業人士(深度)?還是成為一名可以調配指揮他人的管理者(高度)?
不論你的選擇是什么,剛開始這份工作是否能給到足夠多的機會學習實踐,有沒有成熟的團隊和培訓機制,對你而言是比薪資更為重要的考量因素。
有了這個判定標準,很多問題自然就不對你構成困擾了。
例如,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有兩份工作機會,一份是能夠讓你未來成為專家的工作機會,但由于你剛入行,所以待遇很低;一份是不給你繳納五險一金的,類似滴滴司機這種,如果你不辭勞苦,每個月到手6k是可能的。
這個時候,想想你的目標是什么?
如果你立志于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展,同時考慮到未來的專業積累,想必就不難做出理性的選擇了。
2、這份工作是否有利于你的成長?
在我看來,除去可見的薪資待遇,這份工作的領導和同事如何?工作氛圍怎樣?有沒有明確的激勵機制?等等。
3、這份工作是否符合你的興趣?
在我經手的職業案例中,很多人職業出現了錯配,其中比較集中的問題在于,做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興趣,導致身心割裂,每天內耗嚴重。
例如,一個喜歡和人打交道的求職者偏偏做起了事務型工作,一個喜歡創新的人偏偏從事的死板的工作,等等,這都是非常折磨人的,讓人在工作過程中感受不到開心和意義。
所以,我們在進行選擇的時候,不僅要看工作的物質層面的回饋,更要考慮非物質層面的回饋。
最后需要提醒你一點的在于,作為畢業生而言,不論怎樣的選擇,都不是一勞永逸,最根本在于提升自己的身價和實力。
如果你的能力強、經驗足,好的公司自然會搶著要你,不用你提要求,都可以給到你想要的收入待遇。
既然我們都不希望被人看扁,就需要努力增強自己的實力;
因此,如果有一份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可以讓你有很多鍛煉的機會,請沉住氣,要知道,能力提升了才是你最大的財富,才能在未來給你帶來增值和底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