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是一個質樸的人,她很小的時候,便是如此。
家里是書香門第,讀書這件事情,簡直就成了一個再自然不過的習慣。不用人教,耳濡目染。
小的時候,楊絳喜歡讀什么書,他的父親都盡力去滿足。她的家里,特別的民主。讀什么樣的學校,也由楊絳自主選擇。
一個人,只有自己開始為自己做決定的那一刻起,她才會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是一個淡薄的人。他不慕名利,生性寡淡,超凡脫俗,生活節儉。骨子里老楊家就是一家子的文化人,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只把握人生的大方向。這做法,在當今精細的育兒理論面前,該是有多粗陋。但實際上,這才是透著人生大智慧的家風。
一個人若能精神有所寄托,她就不容易空虛。一個人若沒有很強烈的物欲,那她就能獲得精神的自由,遠離塵世的喧囂。
所以,你看,楊絳就是這樣一個食五谷雜糧的人間仙女了,她只不過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所以,她總是很淡定,不隨波逐流。
楊絳和她的丈夫錢鐘書,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都是低調處事從容生活的人。除了柴米油鹽等家庭瑣事,他們的整個家庭生活,主要都圍繞著做學問。這也正是我向往的生活。
劉穎所著的《楊絳 淡定從容,便是優雅》,它用優美的筆觸,講述著楊絳淡定從容的一生,這位百歲老人,她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珍視一生。
她曾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楊絳是有著讀書人的清高的,她的不爭,也是她一生的寫照。
他們一家都是舉世無爭的性格。楊絳,錢鐘書以及他們的女兒錢媛。并非巧合,他們一家三口都出自清華大學。在錢鐘書去世后,楊絳按照他們一家三口的約定,將他和錢鐘書的全部稿酬都捐贈給了他們的母校清華大學,并設立了“好讀書”獎勵基金,旨在幫助那些喜歡讀書成績優異但是家境貧寒的學子們。
楊絳的舉動,震撼了整個教育界。不僅僅是因為楊絳的無私,更是因為她高潔的品格。要說很富裕,楊絳的生活水準還達不到。但是,她卻有著公益的心,想要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楊絳的一貫作風,她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并不期待著整個世界對她的贊美。
我很欣賞她的生活態度。劉穎說她淡定、從容、優雅,我很認同。這是一個活明白了的人才擁有的一種非凡氣度。她值得我們尊敬。
都說最好的感情是彼此的勢均力敵,但實際上鮮少有感情能夠做到這一點。縱使很多感情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琴瑟和鳴的,也很少有人能像楊絳和錢鐘書那樣,彼此成就。
楊絳是錢鐘書的命中注定,錢鐘書也是楊絳的天降良人。他們彼此扶持、共同成長、相伴一生。
錢鐘書曾說過:在遇到楊絳之前,從未想過結婚。遇到楊絳之后,卻從未想過娶別人。這大概就是命中注定了。
楊絳也絕不是一個拖泥帶水的人,她與費孝通是多年的好朋友,但卻一直拒絕曖昧,他們相識多年,也只是停留在朋友的那個階段。
楊絳愛書,錢鐘書也愛書,他們都是書癡,他們的女兒錢媛,也是非常優秀的學者。
錢鐘書經常給楊絳寫情書,用書信來分享自己的心得,分享自己的體會,表達自己的思念。正如《楊絳 淡定從容,便是優雅》所言:
這種分享,讓楊絳和錢鐘書即便分隔兩地,也能參與到彼此的生活里。他們的生活是交匯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楊絳和錢鐘書兩人的感情不懼風雨的摧殘,穩固而堅牢,這與他們日日的分享是分不開的。
在當今這個時代,寫信都成為了一種奢侈,更別提用真摯的話語去寫一封情書了。見了太多相顧無言,只是抱著各自手機的怨偶,真的很羨慕楊絳和錢鐘書這一對佳人。
楊絳是一個奇女子,她活得通透,是我們當今女人學習的榜樣。她一生只愛一人,愛的理性纏綿,彼此成就。她和錢鐘書一起做學問,把那種儒雅,刻到了骨子里,讓優雅從容成為了一種天然的氣質。
我想,這大概是一個女子活在這世上最美的姿態了。有人愛,有事做,常懷感恩之心,不被物欲所累,豁達通透,真真正正磊落坦然。
《楊絳:淡定從容變成優雅》,感謝劉穎讓我們更近距離地去了解這樣一位不平凡的女性。
楊絳,她是我心中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