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派人躥嗦孫權攻打荊州。孫權知道關羽不好對付,回信給曹操,建議曹操去打荊州。結果,曹操和孫權都不打,可都在暗中做著打荊州的準備。諸葛亮使壞,讓劉備派關羽起兵取襄陽,使荊州空虛。關羽知道取襄陽就等于攻打曹操,身后的孫權卻虎視眈眈。前有曹操后有孫權,腹背受敵,劉備又不派其他兄弟來援助,加防荊州。如此以一己之力對付曹操和孫權,豈不以卵擊石?
軍令如山,關羽只好做了兩手準備。一是所向披靡剿滅曹操,扶持漢室一統天下;二是戰敗而死。這兩種結果都不會落“漢賊”之名。后者正是劉備、曹操、孫權三人共同的期望。
關羽攻打樊城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天下。嚇得曹操,準備遷都。可司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吳三家都不希望關羽走得太遠的時候,他一定就走不遠。
孫權派呂蒙襲取荊州。如果此前諸葛亮派趙云去鎮守荊州,十個呂蒙也是白來。強弩之末的關羽兵敗,退守麥城,派部將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將劉封是劉備的干兒子,竟敢拒絕救關羽。如果沒有劉備或者諸葛亮的暗示,他豈敢如此?正面曹操,背面孫權,再加上劉備不救,關羽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不敗。被吳所擒,關羽決定死,正是求仁得仁。
不是秘密的秘密:諸葛亮謀殺了關羽,劉備、曹操、孫權都是幫兇。整個三國期間,他們唯一共謀作的一件事——就是殺了關羽。呂蒙擒殺關羽,沒有等到封賞就病死了。公元220年,曹操也病逝在洛陽。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公元221年, 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于武昌登基,國號大吳。魏、蜀、吳三國鼎立正式形成。
正因為如此,關羽最清高,唯有關羽才稱得起匡扶漢室的忠臣,被后人視作神人。有曲道:
墻上一佛龕,
關公坐里邊,
右手執“春秋”,
左手捋美髯。
龍鳳鑲綠袍,
蠶眉赤紅臉,
生前重仁義,
死后封神仙。
人稱“萬能神”,
護法進財善緣。
要賺就得干,
一分錢,
千滴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