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發生在1950年11月26日到12月24日,因為主戰場在長津湖地區,史稱長津湖戰役。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第二次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非戰斗減員最慘重的一次戰役。長津湖位于朝鮮東北部的蓋馬高原,是朝鮮半島上最大的高原,也是朝鮮半島上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地區。此地海拔高,緯度也高,直面西伯利亞的冬季風,冬季尤其寒冷。
長津湖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雖然在前期占得上風,一路南下控制了朝鮮半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土地,但隨著美國的直接干預,形勢逐步惡化,在仁川登陸之后,朝鮮的局勢急轉直下,朝鮮人民軍主力被截斷在三八線以南的地區,在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打擊下,朝鮮人民軍遭受了重大損失。朝鮮人民軍一方,此前對局勢估計不足,意圖畢其功于一役,幾乎動用了所有主力部隊南下作戰,致使后期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在志愿軍的庇護下休整了很久才恢復了一定的戰斗力。
朝鮮戰爭
在朝鮮局勢急轉直下的情況下,中央軍委當即命令駐扎在鴨綠江一線的第十三兵團迅速入朝參戰,十三兵團入朝后,在10月25日打響了第一次戰役,第一次戰役規模不大,也沒有完全使用入朝作戰的志愿軍部隊,但彭德懷等志愿軍指揮員依然感到兵力嚴重不足,于是中央軍委當即命令入朝參戰的第二梯隊,三野九兵團立即入朝參戰。11月3日,九兵團接到中央軍委立即開赴朝鮮參戰的命令,當夜九兵團從山東乘上北上的火車,準備秘密入朝參戰。
志愿軍入朝參戰
九兵團從南方出發時,僅僅換裝了南方的薄棉衣,顯然是無法應對東北的寒冷天氣的,原本后勤方面也是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的,但在溝通時,華東局與東北局之間發生誤會,華東局以為由東北局為九兵團準備冬裝,而東北局則誤以為華東局自行為九兵團準備了冬裝。最后的結果是華東局和東北局都沒有為九兵團準備冬裝,而這一失誤卻為國家造成了重大損失,直接造成了九兵團在長津湖地區的慘烈犧牲。
11月6日,九兵團開進遼寧,二十軍進駐皇姑屯,在路上,二十軍接到中央軍委的急電,由于朝鮮戰場形勢急劇惡化,原先進入朝鮮的兵力嚴重不足,九兵團只得立刻入朝參戰。雖然之前東北局沒有為九兵團準備冬裝,但是九兵團稍微有一點時間在國內休整一下,東北局依然是有能力在較短的時間內為九兵團調集冬裝的。但不幸的是,戰場形勢十分緊迫性,九兵團必須立即入朝作戰,因此九兵團也錯失了唯一一個補充冬裝的機會。
長途遠征,到不熟悉的地區作戰,這是九兵團面臨的直接困難,由于部隊是通過火車運輸的,受限于火車的裝載能力。九兵團的部隊在事實上是被割裂。有的部隊被分成幾段,有的連隊一部分已經出發,而另一部分卻要隔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趕到。而且因為部隊處于機動之中,很多部隊無法與指揮部聯系。面對這樣的情況,九兵團二十軍指揮部經過研究,決定由副軍長廖政國將軍率領一個精干的指揮部到沈陽指揮部隊的開進。等廖政國到沈陽火車站時,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也剛好趕到,廖政國趕緊上前敬禮,賀晉年一邊還禮一邊說道:“廖副軍長辛苦了,我是受總參委托來檢查你們兵團入朝準備情況的。”而廖政國卻只能回一句:“太倉促了!”僅此而已,其他的也沒有什么好說的,只能寄希望于賀晉年能夠把真實情況報告給中央軍委。
廖政國將軍
賀晉年目光一掃就看到了二十軍的戰士穿著的衣服十分單薄,他們大多穿著溫帶衣物,連身上背的棉被也是薄薄的!有的干部甚至連簡易棉衣都沒有,還穿著薄薄的單衣,整個人被凍的瑟瑟發抖,賀晉年看到如此情景,都不忍心看。賀晉年是北方人,對北方的冬季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加上賀晉年在東北干了很久,知道東北冬天的威力。東北的冬天是關內北方無法比的,在冬天東北人都是貓在家里,一般不外出的。賀晉年嘆著氣向廖政國說到:“你們這是什么冬季裝備呀!也能入朝作戰?凍也把你們凍僵了!”而廖政國只能無奈地搖了搖頭回答到:“軍令如山倒嘛!”
賀晉年看著二十軍的冬裝,頓感二十軍這樣出征會出大問題,但軍情緊急,二十軍也無法改變,于是賀晉年讓廖政國多停留部隊兩個小時,他去安排一下。說完之后,賀晉年立刻匆匆離去。但部隊行進調動是十分嚴密的,即便是作為副軍長的廖政國也不能改動,他只能按照兵團的命令,迅速安排部隊快速渡江進入朝鮮。等賀晉年帶著部分冬裝趕回來的時候,已經有不少部隊出發了。他向廖政國解釋到,我已經命令東北后勤部立即籌集冬裝,隨后運到朝鮮,而帶來的棉衣是動員干部戰士從身上脫下來的,機關就這么大,衣物就這么多,雖然是杯水車薪,但也我們的一點心意。
然而朝鮮戰事的危急情況,連帶走這一部分衣物的時間也沒有了,這批衣物也只有一部分被領走。二十軍進入朝鮮之后,立刻遇到了一大批向北逃難的朝鮮難民,其中偶爾有幾輛汽車通過,里面擠滿了傷病員,廖政國估計是從南朝鮮零星撤回來的朝鮮人民軍部隊。在這些人員中,廖政國遇到了一個會說漢語的朝鮮人民軍上尉,此人是在東北參加四野的朝鮮人(甲午戰爭之后,從朝鮮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人,后來這些人大部分都獲得了中國國籍,成為了中國的朝鮮族人民),他參與了中國的解放戰爭,從東北一直到打海南島,后來為支援故國的革命返回朝鮮。他看到志愿軍依然是輕步兵,便向廖政國說到:“同志,沒有飛機大炮,要打美國鬼子,不行呀!”聽到他說的話,廖政國心里也嘀咕:“新的戰場,新的對手,新的環境,一切都是新的,這一切都是對部隊全新的挑戰!”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
第一次戰役中,由于各方面條件都不是十分成熟,在加上志愿軍南進,聯合國北進,雙方是在朝鮮北部打了一場遭遇戰,雖然聯合國軍遭到志愿軍的一定打擊,但沒有傷及聯合國軍的根本。但聯合國軍也因此發生誤判,認為中國僅僅派遣了數萬部隊進入朝鮮,沒有十分重視志愿軍的實力。美軍自從戰勝日本后,就更加認為自己對亞洲民族國家有巨大的種族優勢,然而將歷史前推幾百年,就可以看到,被中原王朝驅逐的游牧民族也能把歐洲打得滿地找牙!鑒于聯合國軍對志愿軍的輕視,中央軍委認為打幾個大的戰役才能使戰線穩固,改變戰局的不利形勢。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志愿軍司令部制定了,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的作戰方針。先期進入朝鮮的十三兵團合計6個軍負責西線作戰,而新入朝作戰的九兵團3個軍負責東線作戰。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九兵團負責的東線地區蓋馬高原,海拔在1000到2000米。此地原始森林密布,地形復雜,人煙稀少,最低氣溫在零下40度,十分的寒冷。而1950年,恰好是朝鮮幾十年不遇的嚴寒天氣。穿著單薄的九兵團將士不斷有人被凍傷,由于九兵團長期在南方作戰,缺乏防凍經驗。使得凍傷的情況更加嚴重。有的腳趾被凍壞,慢慢地就壞死了;有的雙手被凍傷,有的手指腫脹得像胡蘿卜;有的耳朵直接被凍的流血。還沒有開始作戰,部隊就出現大量傷亡,這是三野的部隊此前不曾遇到過的。以前三野的部隊都如同猛虎下山一般英勇戰斗,而同自然環境戰斗卻又顯得十分的無助!
長津湖簡圖
11月26日,志愿軍東西兩線同時打響,戰役打響之后,九兵團二十軍不顧凍傷減員嚴重,不顧一切困難。拼盡全力向美軍陸戰第一師進攻,志愿軍與美軍在長津湖周圍的新興里、德洞里、死鷹嶺一線與美軍反復爭奪。美軍面對被包圍的局面,不顧一切地向志愿軍的陣地傾瀉彈藥,山上的樹木被炮火攔腰炸斷,山間的石頭被炮火炸得粉碎。但九兵團一次又一次頑強地打退了美軍的突圍行動,無論美軍任何進攻,甚至到了他們都認為志愿軍的陣地上已經不可能有活著的人了。但每一次美軍準備攻克志愿軍的陣地時,總是有無數戰士站起來!
美軍
12月3日,在死鷹嶺的1519高地上,二十軍59師177團60余個指戰員在這個陣地上連續打退了聯合國軍的八次進攻,美軍在進攻無果的情況下,放棄了對這個陣地進攻,但敵人從山下逃竄時,177團的將士卻無可奈何。因為他們被凍在雪坑里了,只能看著大量的敵人從眼皮子底下通過,而他們卻無法阻止,這些身經百戰的鋼鐵漢子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到黃昏時,這個陣地接到了上級的命令,要求他們轉移。但59師師部接到的消息卻是說他們撤不下來。59師師長戴克林在電話里聽到177團政委胡益的報告:他們手腳都被凍壞了,連爬都爬不起來。戴克林一聽到這句話,立馬就火了,當即向胡益吼到:“給我抬!”
59師政委何振聲一聽,馬上把電話拿了過來,說:“我來處理”,何振聲跟胡益做了一些簡單交代后,馬上把師指揮部能動的人員都集中起來,什么政治部科長、參謀、干事、管理員都被找來了,何振聲一邊向他們交代,一邊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我們沒有攔住突圍的敵人,責任不在部隊,他們個個都是英雄,死鷹嶺上的陣地打了六天六夜,凍傷的同志下不來陣地,我們還沒有凍傷,我們還能動,我帶領你們把他們背下來!”后來他們會同177團的救護人員趕到陣地。陣地上,這些鐵打的漢子看到如此多的戰友來接自己,眼淚再一次無法忍住,花花花的又流了下來,看著如此慘像,更多的人痛哭起來,大家都哭的一塌糊涂!
冰雕連隊
至于其他部隊,還有更加慘烈的情況,60師180團2連在1081高地上防守,但美軍從此突圍時,他們卻沒有射出一顆子彈,20軍軍長張德翔接到了這個戰況報告,所有人都感到十分奇怪,但卻沒有人能夠搞明白是怎么回事,等第二天打掃戰場時才發現,180團2連,整整一個連隊,上百號人被活活凍死在了陣地上,他們在死之前依然保持著戰斗姿態,每個人都緊緊握住鋼槍,目光炯炯!此刻,他們儼然化為了二十軍的軍魂,永遠戰斗!
長津湖戰場
到12月10日,美軍徹底放棄了從陸上突圍,而是轉向元山方向,準備從海上撤退。此刻二十軍幾乎已經精疲力竭,部隊沒有幾個是完好無傷的,甚至能打的都沒有多少,但強軍就是強軍,即便自己已經精疲力竭也要戰斗。二十軍軍領導把58師、60師最后還可以動的100多人組織起來,組建成了一支追擊小部隊,由60師參謀長蔡群帆親自帶領去追擊美軍。戰斗打成這樣,已經不是戰斗了,而是在拼意志,拼的是中國人不服輸的意志!中國永遠不輸!
戰場
長津湖戰役中,有無數革命先烈長眠于此,有的是戰死,而更多的是非戰斗減員。他們懷揣為國征戰的信仰,到異國他鄉作戰,不求榮華富貴,只為國家繁榮強大,他們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為祖國流盡了最后一滴血。今天我們能夠有這樣一個安定祥和的生活環境,那是他們用愛國的熱血打出來的!和平永遠都是打出來的,沒有強大軍隊國家民族永遠沒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