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今天趣歷史小編來說說瑯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的故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三國之后的西晉,僅僅維持了短時間的統(tǒng)一,就因為八王之亂而分裂,加上 “五胡亂華”,北方少數(shù)民族南下,使中國的北方戰(zhàn)亂頻發(fā)、尸橫遍野。
然而,無論政權(quán)如何更迭,皇帝姓甚名誰,有一股勢力總能屹立在廟堂之上,成為那個特殊時代的“常青樹”——門閥士族勢力。
門閥士族通常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利用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壟斷知識獲取的渠道,同時占據(jù)大量土地和財富。在科舉制度出現(xiàn)之前,做官通常需要通過推薦,門閥士族通過聯(lián)姻的手段,互相推薦同盟家族的子弟,實現(xiàn)了對官位的壟斷。
為了鞏固已經(jīng)掌握的官僚體系和土地,這些大門閥還豢養(yǎng)了大量軍隊。尤其是東晉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遠遠超過了皇族勢力,皇帝的詔令甚至傳不出宮門。這其中最著名的兩大家族就是瑯琊王氏和陳郡謝氏。
瑯琊王氏可以說是東晉的締造者。東晉的第一位皇帝司馬睿,是被當時瑯琊王氏的王導扶上的王位。在大典上,司馬睿親自拉著王導坐在御床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可見王氏的滔天權(quán)勢。就連史書都說,“王與馬,共天下”。
瑯琊王氏憑借著在朝中的勢力,長期把持著東晉實權(quán),前后共有三十五人擔任過宰相,出了三十多位皇后和眾多名人,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就屬于瑯琊王氏。三國時期袁紹引以為豪的“四世三公”,在王家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謝安在挫敗桓溫篡位的陰謀后,逐漸掌握了東晉的權(quán)柄,他施政寬仁,恩威并濟,得到了大臣們的擁戴。對待桓溫的繼任者桓沖,謝安以大局為重,很好平衡了兩家關系,使東晉上下一心,共同面對北方前秦的壓力。
謝玄是謝安的侄子,在謝安的授意下組建了赫赫有名的“北府軍”。這支軍隊在謝玄的帶領下屢立戰(zhàn)功,更是在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中,僅僅以八萬之眾,打敗了前秦皇帝苻堅親自率領的百萬大軍,讓陳郡謝氏的聲望和權(quán)力達到了頂點。
謝家雖然在謝安和謝玄辭官離世后迅速沒落,但聲望卻僅次于瑯琊王氏。后世詩句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把王謝兩家當做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的代表。
后來侯景之亂,士族門閥幾乎被滅門,但是氣數(shù)未盡,一直到了安史之亂,門閥貴族勢力這一政壇“常青樹”才在殺戮和寒門十子的取代下,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