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3日
“送酒”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了很久。后來正好王弘送酒來了,才醉飲而歸。這里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亂中,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五絕。此詩以重陽登高為題,表達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深深關切。
原文如下: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譯文如下:
勉強地想要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卻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把酒送來。
我在遠方想念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正寂寞地在戰場旁邊盛開。
詞句注釋如下: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
②強:勉強。登高:重陽節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禍的風俗。
③無人送酒: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這時正好王弘送酒來了,于是醉飲而歸。
④憐:可憐。
[王弘送酒]典故_名詞解釋:也作“白衣送酒”。重陽日陶潛賞菊無酒時,江州刺史王弘曾送酒給他。后因用作重陽典故,并表示地方官對賢者的尊敬。
〔出典〕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白衣:這時指穿白衣的差役。)〔用例一〕唐代李嘉祐《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贈酒》:“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用
【出典】 見“白衣送酒”條。
【釋義】 九月九日晉陶潛賞菊無酒時,江州刺史王弘曾送酒給他。后世用作吟詠重陽的典故。
【例句】 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李嘉祐《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2169)這里將薛播比作王弘,表示感謝他贈酒之情。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秦系《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2900)這里用王弘送酒比喻薛播贈酒,表示欣喜感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