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是北魏王朝的開國皇帝,堪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建立的北魏對中國歷史的走向產生了巨大影響。拓跋珪的一生也極具傳奇色彩,他是獻明帝拓跋寔的遺腹子,母親是賀蘭部的公主,也就是后來的端明皇后。拓跋珪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教導以及賀蘭部的支持。而拓跋珪建立北魏之后,因為貪圖美色,霸占了已嫁為人婦的姨母,而且還生下了次子拓跋紹。拓跋珪卻在正值壯年之時,荒唐的死于拓跋紹之手。
拓跋珪身處五胡十六國時期,北魏又是當時的一大強國,拓跋珪的10個兒子與同時期其他帝王的皇子相比,結局卻相對較差。為什么這樣說呢?
拓跋嗣(392年—423年)是北魏第二任皇帝,是太武帝拓跋燾之父。拓跋珪稱帝建魏之后,拓跋嗣初封齊王,拜為相國,任車騎大將軍。拓跋珪去世的前一個月,拓跋嗣被立為太子。拓跋珪為了防止拓跋嗣繼位后,其生母劉夫人干涉內政,采用漢武帝劉徹立劉弗陵為后賜死其生母鉤戈夫人的先例,也即是被后世稱為子貴母死的制度。拓跋嗣十分孝順,得知生母的死訊后十分被殺,痛苦數日,不能自持,這讓父親拓跋珪十分憤怒。在親信的勸諫下,他接受了小責受,大責走的建議,偷偷溜出宮去。拓跋珪被次子拓跋紹刺死后,拓跋嗣入宮誅殺了弟弟拓跋紹,繼位。拓跋嗣在位期間,從“選賢任能”和“察守宰不法”兩個方面著手整頓吏治。他文武雙全,在位是時改革官制,設立六鎮,內遷鮮卑民眾,保衛邊疆,重用崔浩等能臣,使北魏更快的向封建社會轉變。拓跋嗣在位十四年去世,時年32歲,雖然英年早逝,但他上承父親拓跋珪武功建國,下啟兒子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為北魏的強大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起到了紐帶作用,而他的文治足以媲美前秦的苻堅大帝。
拓跋紹(394—409年)的生母賀夫人,是道武帝拓跋珪的母親獻明皇后賀氏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的姨母,長得非常美麗,且早已嫁為人婦。拓跋珪在前往賀蘭部時,見到了自己的這位姨母,對其一見傾心,便請求母親納她為妾。拓跋珪的母親認為太美的東西,定有不好的地方,而且賀夫人已有丈夫,不能強奪。愛美心切的拓跋珪卻秘密派人把殺死了自己的姨夫,強占了自己的姨母,而后剩下了拓跋紹。后來拓跋紹被封為清河王,任征南大將軍。拓跋紹為人兇殘、陰險,自幼性格叛逆,常常在街上閑逛,以搶劫路人為樂。更殘忍的是,他居然剖開一位孕婦的肚子,只為觀看胎兒。拓跋珪知道后十分生氣,把他倒懸在井中以示懲罰。拓跋紹的大哥拓跋嗣曾多次用仁義的道理來教導他,因此兄弟二人關系很不融洽,拓跋嗣總擔心他日后會叛亂。
果不其然,多年后,拓跋紹的母親賀夫人因為過失被囚禁宮中,拓跋珪下令處死她,由于天色已晚,沒有立刻處決。賀夫人偷偷派人向拓跋紹求救,于是,在當天晚上拓跋紹親信、宦官等發動叛亂,闖入宮中,拓跋紹毫無防備,被殺死。第二天時值中午,宮門還沒有打開,拓跋紹矯詔召集百官在端門集合,詢問群臣聽命自己的叔父們還是自己的哥哥。王公大們被拓跋紹突如其來的問話,搞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作答。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才意識到拓跋珪已經不在人世,只是不知如何而死。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只有南平公長孫嵩表示愿意擁護拓跋紹。而大部分人皆表示反對,紛紛召集人馬準備平叛。拓跋紹見狀對文武百官大加賞賜,以收買人心。
此時,太子拓跋嗣聽聞父親去世后,便從外地匆匆趕回,但不敢露面,藏在一個叫王洛兒的家里。然而拓跋嗣回京的消息很快讓附近的百姓知曉,大家十分高興,紛紛奔走相告。拓跋紹聽說后,派人四處打探拓跋嗣的下落,打算殺死他。王洛兒多次進城,代表拓跋嗣與多位重要的大臣取得聯系,文武官員知道后,紛紛響應拓跋嗣。隨后,皇宮衛士拓跋紹擒獲,拓跋嗣下令殺死拓跋紹母子,并誅殺了拓跋紹的親信、宦官以及多位宮女。而最先刺殺拓跋珪的人,被大臣們活生生地分食了。拓跋紹被殺時,年僅16歲。
拓跋熙(398-421年)生母為大王夫人,被父親封為陽平王。拓跋熙自幼聰慧,品行端正,深受父親重用。拓跋珪在位時,拓跋熙受命治軍,都督十二軍校閱,軍容儀范規整,拓跋珪龍顏大悅,對其賞賜豐厚。在帶兵征討西部越勤時,立下大功。很可惜,拓跋熙英年早逝,于泰常六年去世,年僅23歲。拓跋嗣痛失愛子,悲痛不已。拓拔熙生有七子,死后由長子拓拔他熙爵,太武帝拓跋燾繼位后,改封淮南王。拓跋他去世后,因為世子拓跋吐萬早逝,由孫子、拓跋吐萬的兒子元顯襲爵。元顯去世后,由世子元尊襲爵。元尊去世后,由兒子元敬先襲爵,后死于元顥叛亂。
拓跋曜(400-422年)生母為王夫人,被父親封為河南王。擅長射箭,箭術高超,成年后,因為武藝出眾,曾與三哥陽平王拓跋熙奉命講武,深受將士們欽佩。拓拔曜在泰常七年去世,年僅22歲,生有七子,由拓跋提襲爵。太武帝拓跋燾繼位后,改封為穎川王,后因功改封武昌王。拓跋提死后,由兒子拓跋平原襲爵。拓跋平原死后,由兒子元和襲爵。
拓跋脩(?-416年)是長樂王拓跋處文的同母兄,生母為賀夫人,被父親封為河間王,泰常元年去世,因為年幼,死后無子,封國廢除。其弟拓跋處文和其兄拓跋曜的生卒時間,推測其終年在15歲—17歲之間。
拓跋處文(402-416)為河間王拓跋脩的同母弟弟,自幼聰慧過人,少年老成,被父親封為長樂王。可惜在泰常元年,年僅14歲的拓跋處文也去世了。對于愛子的去世,拓跋嗣十分悲痛,親臨葬禮慟哭,并將其陪葬于自己的金陵。拓跋處文因為早逝,死后無子,封國被廢除。
拓跋連(?-427)生母為段夫人,是京兆王拓跋黎的同母兄。拓跋連被父親封為廣平王,死于太武帝拓跋燾始光四年。拓拔連為拓跋處文的七弟,應當生于402年(含)之后,故拓跋連去世時,年齡應在25歲之內。拓跋連死后無子,拓跋燾以陽平王拓跋熙的次子拓跋渾襲其爵位,改封南平王。
拓跋黎(?-428)是廣平王拓跋的連同母弟弟,被父親封為京兆王,太武帝拓跋燾神麚元年去世。拓跋黎為拓跋處文的八弟,應當生于402年(含)之后,故拓跋黎去世時,年齡應在25歲之內。死后由其子拓跋根襲爵,改封江陽王,拓跋根死后無子,獻文帝拓跋弘以南平王拓跋霄次子元繼為其后。元繼死后由長子元乂襲爵,元乂是靈太后的妹夫,因此在靈太后臨朝時,一度權傾朝野。
拓跋渾、拓跋聰幼年早逝,史書上沒有傳記記載。巧合的是拓跋珪第三子陽平王拓跋熙的次子也叫拓跋渾,后被太武帝拓跋燾過繼給廣平王拓跋連為嗣。改封南平王,加平西將軍,這位拓跋渾擅長騎射,箭術出眾,頗受拓跋燾喜愛和器重,常侍奉左右。拓跋渾在鎮守地方期間,政績頗佳,深受百姓擁戴,死于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一年。
結語
拓跋珪的10個兒子,除了長子明元帝拓跋嗣壽命32歲,其余九子的年齡皆未超過25歲,是同時期最短命的皇室。但拓跋珪的兒子們并非無能昏庸之輩,唯獨次子拓跋紹生性殘暴,同時也是身世最悲慘的一位,他與自己的父親即是父子關系,又是表兄弟,可謂荒唐至極。更為諷刺的是,拓跋珪又死于這位兒子之手。拓跋珪英雄一世,因為自己的母親獲得成功,卻因為自己的姨母(愛妃)而死,真是成也女人,敗也女人。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
《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