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15年,北魏宣武帝元恪駕崩,年僅5歲的太子元詡繼位,其母胡太后臨朝稱制,自此北魏開始了第二個太后掌權時代,北魏末年的亂局正式拉開序幕!
胡太后年輕貌美,年紀輕輕突然喪夫,這擱誰誰也受不了,何況是臨朝稱制的太后。很快,胡太后就有了新目標,那就是自己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懌。
元懌,字宣仁,是孝文帝元宏第四子,宣武帝元恪異母弟。從小機敏聰慧,容貌秀美,博覽群書,是宗室諸王中的佼佼者,叔父彭城王元勰十分器重他,認為他風度神韻,外表魁梧,帶有中和之色,德行充備。如果上天假借他年歲,可與周公、召公相媲美。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元懌被孝文帝冊封為清河王。宣武帝元恪即位后授侍中、尚書仆射、司州牧,累遷特進、司空公、太子太師。孝明帝元詡即位后歷任司徒、太傅、太尉公,年不過30歲便位列朝廷宰輔之位,時有霍光之稱。
有一天,胡太后以商議政務為由召元懌進宮,元懌作為百官首魁經常去宮同胡太后決策軍政,所以沒有多想就去了。結果當天胡太后百般相逼竟然拿下了這位美男子小叔子,自此元懌白天宮外輔政,夜晚宿于太后寢宮。
但很快元懌因受寵和秉公行事受到太后的妹夫侍中、領軍將軍元乂的忌恨。元乂兼統宮中禁衛,他倚仗胡太后的寵幸為所欲為,元懌常常對他的行為進行懲戒,元乂因此對他恨之入骨。太后的寵臣衛將軍劉騰(宦官)也權傾朝野,吏部為了討他的歡心,奏請任命他的弟弟為郡太守,但他弟弟無論才能和資歷都不夠格。元懌便壓著遲遲不肯上奏推薦,劉騰也因此對他懷恨在心。二人逐漸合謀除掉元懌。
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乂和宦官劉騰突然發動政變,在顯陽殿要求孝明帝親政,隨后囚禁胡太后,將前來上朝的元懌囚禁在門下省,隨后誣陷元懌給皇帝下毒試圖篡位殺死元懌,元懌死時年僅三十四歲。朝野上下都滿懷悲傷,遠近震驚。在京城和返回的夷人,聽說元懌的喪事,為之以刀劃臉的有幾百人。
正光四年(523年)二月,胡太后再次臨朝掌握大政,孝明帝下詔追封元懌為范陽王,以禮加葬。八月,孝明帝又改追封為原爵位清河王,謚號文獻。公元534年,權臣高歡立元懌的孫子元善見為帝,是為東魏孝靜帝。
元懌的墓志于1948年前夕在河南省洛陽市城北邙山南麓一座俗稱“青菜?!薄ⅰ八抉R懿?!眱缺槐I出,現藏洛陽古代藝術館墓志上記載:孝昌元年(525年)葬,“魏故使持節、侍中、假黃鉞、太師、丞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太尉公、清河文獻王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