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清十二鐵帽王之十五,替罪自盡,莊王善終,清.和碩莊親王下篇

和碩莊親王下篇

莊親王一系經歷了允祿,綿課,奕镈三位親王之后,最終因奕镈的荒唐無度,被道光皇帝削爵坐罪,發配黑龍江,道光三十年(1850)才奉旨釋回。他死于咸豐十年(1860)十一月二十九日,終年47歲。和碩莊親王的爵位由允祿的二子弘普的大宗轉換成了八子弘融(弘曧)一系的小宗承襲,繼承莊親王爵位的是弘融長孫、永蕃的長子綿護,又奕字輩傳回綿字輩。

小宗一脈的繼承關系由康熙皇帝孫,愛新覺羅·胤祿第八子弘曧,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丁巳七月初九日辰時生,母側福晉張氏,張存仁之女;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封二等鎮國將軍,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襲輔國公,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丙寅十月十三日卯時卒,享年七十歲。

弘曧長子叫愛新覺羅永蕃,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封二等輔國將軍,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卒。永蕃的長子就是承襲莊親王爵位的綿護(護)。

愛新覺羅綿護(護),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五月二十九日生,作為康熙玄孫,莊王小宗的綿護僅僅在乾隆五十四年被封為奉國將軍,為清朝宗室爵位的第十三等(含世子長子)。只比最低級宗室奉恩將軍高出一階,相當于武官三品。直到嘉慶十八年,才承襲了輔國公的爵位。

本來想著每年領上五百多兩銀子和五百多斛祿米簡簡單單過日子的綿護,怎么也想不到他親愛的侄子奕镈會被革爵論罪,綿護做夢也不敢觸及的大清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王冠會戴砸在他的頭上,簡直是人生的飛躍。他的職務也是直線上升,道光十八年(1838年)襲莊親王以后,歷任都統、領侍衛內大臣、閱兵大臣,并負責管理健銳營事務。但僅僅當了三年莊親王的綿護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四日午時去世,終年59歲,謚曰勤,是為莊勤親王,他的二弟綿諽繼承了莊親王爵位。

愛新覺羅·綿諽是永蕃的第二子,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也僅僅授封奉國將軍,道光二十二(公元1842年)襲莊親王,雖然也承襲王位時間不長就去世了,但他有兩個比較意思的“事跡”,非常值得書寫一番。

第一個是,綿諽的母親是永蕃的繼妻鈕鈷祿氏,這位鈕鈷祿氏是大清名將策布坦二女兒,策布坦是一位狠人,當年隨大將軍阿桂一起在陜甘一帶打過仗,立了不少戰功,官至延綏鎮(今榆林)總兵,授正二品的武官職,但后來因坐失戰擊,援助不力被革職發配到伊犁,他的大女兒嫁給了肅親王靜敏,這樣來說肅親王靜敏成了莊親王綿諽的“大姨夫”。

策布坦的兒子福克京阿官至西寧辦事大臣,管理當地邊疆和少數民族事務,他的女兒也就是策布坦的孫女又嫁給了鄭親王端華,梳理關系的話莊親王綿諽成了鄭親王端華的姨表舅哥,肅王靜敏成了鄭親王端華的姨夫。

更加混亂的是福克京阿的兒子穆揚阿(策布坦之孫)的女兒又嫁給莊親王綿諽的兒子莊親王奕仁……,暈菜了吧,所以這三家鐵帽子王的輩分大家有興趣自己排吧。但這位做過工部郎中(正五品)和廣西右江道的道臺(正四品)的穆揚阿,他的另外一位女兒在咸豐二年二月選秀進宮,詔封為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十月,立為皇后,時年十六。她就是赫赫有名的“東太后”慈安

所以說慈安能被咸豐帝立為皇后除了慈安本人的漂亮聰慧等優點外,另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她龐大而深厚的家族宗室關系網,本人冒著大腦宕機的風險為大家梳理一下慈安的家族關系網:

莊親王綿諽是她舅舅。

莊親王奕仁為她表哥兼姐夫。

鄭親王端華是她姑父。

肅親王敬敏為她姑爺爺。

同治的孝哲皇后阿魯特氏是端華的外孫女,也就是慈安表姐的女兒,是她外甥女,同治帝載淳又是西太后葉赫那拉氏的兒子,所以同治帝也是東太后慈安外甥女婿。

慈安皇太后這背景的確是不得了,功封八大鐵帽子她占了三家,她自己和她的表外甥女還成為了大清咸同兩代皇帝的正宮皇后,要是論家族出身那真是直接把“胡同大妞兒”出身的西太后慈禧甩出二里地去。

言歸正傳回到莊親王綿諽,第二個值得一書的就是他的所負責的朝廷工作,他擔任的是宗室右翼近支總族長,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職位呢?

清代皇族分為宗室和覺羅兩種,就是所說的“黃帶子”和“紅帶子”,清制,以太祖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為大宗,稱其直系子孫為宗室,腰間系黃帶子,而以其叔伯弟兄之子孫為覺羅,腰間系紅帶子,以區別親疏遠近,血脈高低。具體請看之前關于宗室覺羅的問答。

而宗室又分近支宗室和遠支宗室,清代規定,宗室按照旗分成左右翼,各二十族,這些族是以旗分為單位,把本旗的宗室進行“編組”,每個“組”,就是一個“族”每族設族長一名,學長三名。族長要管束本族的宗室,在有需要的時候,為本“族”的宗室作擔保人而學長的任務,是輔佐族長,起到“教化”族人的作用。

乾隆年間,又在遠支宗室各旗加設了“總族長”,用以稽察本旗宗室,并且兼管本旗族長。之后為了區分了遠支宗室和近支宗室,把近支宗室單設立了左翼兩族(頭族,二族),右翼四族(頭族到四族),加設每族族長一名,學長兩名。再到乾隆三十三年,又在盛京設立了宗室“族”制。

近支族長一般由親王大宗擔任,爵位從和碩親王到鎮國公都有,比如左翼頭族(鑲白正藍)由恩封鐵帽子王慶親王奕劻(慶王大宗,右翼近支鑲藍旗第一族)擔任族長。最低的爵位的族長,比如右翼四族(鑲藍) 由鎮國公溥堃(淳王大宗,左翼近支鑲白旗第二族),擔任族長。近支宗室左翼2族,右翼4族,一共6族,共族長6名,學長12名。

清朝中后期遠支總族長基本是入八分的高等爵位出任,族長一般也是三品以上的宗室出任(之前無職無權,無法駕馭),穩定了其管理權力,并且可以跨旗出任,清遠支宗室在八旗中共有40族,一共有總族長16名,族長40名,學長68名。

莊親王綿諽出任的就是管理宗室右翼近支的總族長,掌管著右翼近支四族。在宗室貴族中的地位很高,所做工作主要是處理宗室出生報戶口,領錢糧,結婚,當差,去世以及訴訟、矛盾、作奸犯科,非法行為等等宗室內部事務,本文因篇幅有限,會在隨后的文章中具體介紹這一職位。莊親王,他曾任右翼近支總族長,道光二十五年(1845)綿護九月十三日去世,享年60歲,謚曰質,是為莊質親王。

之后莊親王爵位在綿諽一脈傳承,綿諽的長子奕仁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襲莊親王,繼續擔任右翼近支總族長,咸豐九年因病辭去一切管轄,親王俸祿照舊分發。

奕仁的福晉就是慈安皇后的姐姐鈕鈷祿氏,奕仁本身身體不好外加得罪不起自己的老婆,索性什么也不管了,莊王府里大小事務全都有鈕鈷祿福晉做主。莊王福晉倚仗自己是慈安皇太后姐姐的身份,以“近畿一帶荒歉”為藉口,把道光十八(1838)莊親王大宗改小宗時,各族分家析產的條款推翻,從咸豐三年直到同治二年所欠宗族分支載燾等各家分家款白銀萬余兩。

大清到了咸豐,同治之時,國力嚴重衰退,內憂外患,列強環伺,國庫空虛。莊王各本家早已是窮苦不堪,為了生存載燾把這件事直接告到恭親王奕訢的面前。莊王家的事兒恭親王也不好說什么,只能前往調節一下,主持各家協商并定好條款。奕仁也答應按時還款,結果不到一年他又不按約定給宗族還款。同治六年(1867)幾乎因窮苦活不下去的載燾等宗族又上告醇親王,醇親王不敢怠慢,上奏給兩宮皇太后才獲最終解決。

這讓莊王欠款一事中間的曲折變得很有意思,功封八大鐵帽子王之一莊親王奕仁的老婆(福晉)是東太后慈安的姐姐,而恩封四大鐵帽子王(之后)奕譞的老婆(福晉)是西太后慈禧的妹妹,所以莊王欠款這件事載燾上告也算是找對了人。在兩宮太后的“周旋之下”,奕仁和載燾各打五十大板,奕仁立即償還欠款,而載燾等人被“一并斥革”,隨被免職回家,但拿到銀兩后一家老小總算是能繼續生活下去,不用再受“凍餓之苦”。他們整理了編了《述恩儆嗣記》記載其事。莊親王奕仁于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病故,終年51歲,朝廷給的謚號為“厚”,是為莊厚親王。

奕仁第二子愛新覺羅載勛,承襲了父親的王位,這時大清已經進入了光緒時代,光緒元年(1875年)二十二歲的他承襲莊親王后,莊親王一系已經歷了十代。

因為光緒皇帝非慈禧親生,慈禧對光緒一直抱有戒心,尤其是在戊戌變法之中,慈禧得知譚嗣同等人“圍園殺后”,企圖兵變的計劃之后,從此便認定光緒有謀害她之心,把光緒皇帝囚禁起來。慈禧也動過廢黜光緒帝心,在宗族之中再另立新君。

她先是散布光緒帝病重的消息,借病做文章,欲置光緒帝于死地,后因英國公使竇納樂等警告,并派外醫入宮診視,慈禧的陰謀才未能得逞。迫于洋人和朝中榮祿及慶王一班老臣的壓力,慈禧未敢輕易動光緒。但慈禧培植的莊親王載勛,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等人,并企圖擁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皇太子),并預定于庚子年元旦(1900年1月31日)行讓位禮,改元“保慶”。當年載漪在戊戌年間,力挺慈禧,表明忠心。戊戌政變前夕,載漪和慶親王奕劻趕到頤和園覲見慈禧,哭請慈禧訓政,言辭懇切,很讓慈禧感動。此舉讓載漪成為了慈禧心中可以信得過的自家人。

此事公諸世后,慈禧太后命人通知各國公使入宮祝賀,不料各國公使不僅不來祝賀,反而絕不承認新皇帝。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聞知建儲之事,立即鼓動上海紳商名流1000余人,于二十六日聯合發出保皇通電,懇請光緒帝“力疾臨御(帶病堅持親政)”。此后,各地阻止建儲的通電、公告如雪片般地飛來。慈禧下令捕捉經元善,而經元善在英國的幫助下逃往香港。在國外的康有為、梁啟超聯合華僑號稱10萬之眾,通電國內,揭露建儲陰謀。再加上當時京城盛傳外國軍艦集結于北洋海面(今江蘇以北的山東、河北、遼寧等省沿海海面),迫于洋人和朝野的壓力慈禧太后及其黨羽被迫擱置建儲計劃。

端王載漪總理各國事務,掌管虎神營,他憎恨洋人的入侵和干涉慈禧的廢黜光緒的計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大清皇帝,于是與管理宮廷禁軍的莊親王載勛及載濂、載瀾等人經常偕私憤羞辱光緒,慈禧則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庚子年鬧義和團之時,載勛,載漪甚至帶領著精選的60多名義和團團員闖進皇宮,以查驗洋人為借口企圖趁機干掉光緒,光緒帝被嚇的體如篩糠,不知所措。慈禧連忙命令榮祿率軍攔住載漪等人,告訴他們不可胡來,才保下了光緒的性命。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浩浩蕩蕩的義和團運動興起,四十七歲莊親王載勛和端郡王載漪認為時機到了,力主借義和團力量打擊洋人勢力,以達廢黜光緒帝的目的。 光緒二十六年初夏,慈禧太后見時局已直接威脅到清王朝政權的穩固,在主戰派的支持慫恿下,不顧西方外交人員的抗議,發布支持義和團的詔令,清政府承認義和團為合法組織,這種態度直接導致六月初義和團拳勇大量進入北京。后來慈禧更是下令對西方各國宣戰。她命令莊親王載勛與剛毅為統率京津兩地義和團的王大臣,準許在莊親王府設立拳壇,不久載勛又被任命他為京師步軍統領,提督九門,懸賞捕殺洋人。

此時在莊王府內,“扶清滅妖”的吶喊聲此起彼伏,義和團的各路“神君”紛紛“駕臨”,“金木水火土”五色匯聚,“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向前來,一時之間,府內變成了各路“神仙”聚會,畫符的,吞鐵球的,金身不破的,胸口碎大石的各種“才藝展示”和“比武切磋”比那天橋兒還熱鬧幾倍,就差賣春藥和大力丸的了。

莊親王載勛一身大紅短衣長褲,身后還披著飄逸的大紅斗篷,頭戴紅色裹頭方巾,足蹬黑色長靴,腰夸一把柳葉長刀,在眾人簇擁下邁著方步來的臺前向大家拱手致敬,這時旁邊一身綠衣綠襖披著大綠斗篷,“掛”著三尺長須的“關帝老爺”手拿青龍偃月刀站在載勛之后。大清堂堂的和碩莊親王回過頭來,頷首便拜,不敢仰視,隨后敲鑼打鼓,鼓炮齊鳴,好生的熱鬧。

載勛下令,京城內的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并開始攻擊教堂,在京城外的義和團,在天津,廊坊與聯軍爆發大規模戰斗,并取得“廊坊大捷”等勝利。但慈禧卻為了自己留余地,彷徨不決,不肯全力進攻使館。她多次命令停止進攻使館,還向使館送去米、面、蔬菜和西瓜等物資。對使館的圍攻一直持續到北京被聯軍攻陷,也沒能進入使館。八國聯軍解圍后,法國公使前去西什庫教堂看望樊國梁主教,他們“互慶余生,擁抱為禮”。

這也不知道是打的哪門子的仗,在北京的清軍和義和團對于據守使館區和西什庫教堂的外國軍隊有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慈禧卻始終對戰與和猶豫不決,最終被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大沽口,三萬將士八里臺殉國,天津衛失守。慈禧派長江水師大臣李秉衡等率軍在北京東郊與義和團,忠義軍等共同抵御聯軍,結果諸路勤王軍又大敗,但也給了八國聯軍以慘重打擊。

8月13日,聯軍進抵北京城下,14日凌晨,八國聯軍對北京發動總攻,并攻破東直、朝陽、東便、廣渠各門進入北京,董福祥的甘軍和義和團堅持抵抗,而此時的慈禧見勢不妙,遂帶領光緒帝、隆裕皇后等與部分王公、太監于15日晨出神武門西逃。聯軍繼續進攻北京,經巷戰后于16日攻陷北京。12月10日列強成立管理北京委員會對北京進行統治。北京失陷也標志義和團運動失敗,史稱“庚子之亂”,莊親王府作為義和團的“壇口”,也慘遭八國聯軍踐踏,建筑大部分被焚,府內的拳民,仆役一千七百余人全被燒殺而死,有一隊侵略軍竟把一群中國居民逼到一個死胡同內,用機關槍掃射, 直到不留一個人為止,被稱為“莊王府慘案”。

莊親王載勛,端王載漪,“大阿哥”溥儁也跟隨“兩宮”逃往西安。清政府派李鴻章、慶王奕劻與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及各國公使議和。聯軍提出兩個條件:一是嚴辦抗擊洋人的罪魁;二是速請“兩宮”回京,并擬條約,無奈之下慈禧派肅親王善耆和慶王等陪同與洋人談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割地賠款條約。請參閱大清十二鐵帽王之九,英明半世,復辟夢空--肅(顯)親王系下篇

在榮祿的建議下,慈禧將原推薦義和團的山東巡撫毓賢革職;革去抗擊洋人的“神將”莊親王載勛、怡親王溥靜、貝勒載濂、載瀅官職;撤去端王載漪的一切職務,交宗人府議處;將協辦大學士剛毅等交都察院議處,以示懲戒(剛毅在赴京途中病故)。但聯軍認為處罰太輕,要求嚴懲,甚至以威脅慈禧的生命做要挾。慈禧沒有辦法,最后只好發布嚴厲的懲辦罪魁諭旨,以“庇拳啟釁”的罪名賜令莊親王載勛自盡,端王載漪革職為民發配新疆,輔國公載瀾(載漪之弟)革職為民發配新疆,山東巡撫毓賢即行正法,已故剛毅追奪原官職,董福祥革職還鄉,留太子少保銜。還有不少大臣或令自盡,或被斬首。

當時載勛還不知道自己要被賜死的消息。他被革職后由蒲州府派員管束監禁居住,宣讀諭旨的行刑官兼欽差葛寶華受命后趕到了蒲州行臺時,門外放炮迎接。欽差的到來使載勛警覺起來,連忙問是不是關于自己的事情,差役回答欽差只是從此路過歇歇腳而已。載勛在見到葛寶華后還詳細詢問慈禧行在的各種情形,葛寶華也沒有過多的回答,只是應付性的支應了幾句。

葛寶華起身背著手,一邊與載勛閑聊。一邊環視軟禁載勛的屋子,發現屋后不遠有一座荒廢的古廟,十分荒涼。他于是下令左右突然將載勛鎖拿,把他押到古廟之內才從懷中掏出諭旨命載勛自盡。載勛領旨之后平淡的苦笑一聲說到;“不就是自盡嗎?我早知道有會有這么一天,只是老佛爺的命也長不了!只求欽差一事,讓我與家人作別。”葛寶華背過身去點了點頭。等到載勛的兒子和妻妾都已來到,他對兒子說:“你們一定要為國盡力,不要將祖宗的江山送給洋人!”他的兒子痛哭顫抖不能回答,妻妾聽到這個消息后痛哭昏厥,載勛茫然的看著這一切,問葛寶華:“死所何處?”葛寶華曰:“請王爺入此房內。”莊親王載勛把發辮一盤,進屋一看白綾早已高懸,掉頭對葛寶華說:“欽差辦事真周到,爽快!爽快!”遂懸帛于頸,一刻不到,即已氣絕。

這一年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和碩莊親王載勛自盡,他還有一件比較有名的的事就是曾邀請八卦掌大師,“鐵掌”蕭海波入府擔任教習,蕭海波和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大師同為武術宗師,董大師避禍去了肅王府,蕭海波則被載勛請到了莊王府。

莊親王載勛被賜死后,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其弟(奕仁四子)載功承襲莊親王。他哥哥的死讓載功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慈禧與光緒逝世后,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溥儀退位,大清王朝轟然倒塌。載功財源斷絕后,把莊親王府以二十萬元價格賣掉,買方是北洋江西督軍李純之弟李馨(字桂山),他們是聽說豫親王府挖出金窖才買的。李家將莊親王府地上建筑全部拆除,結果王府建筑慘遭毀壞,挖地三尺卻毫無收獲,便把拆下的磚瓦木料編好號后,運輸到天津建了李氏祠堂(今南開文化宮)。李純將土地以五萬元價格賣給了中孚銀行,中孚銀行又轉手賣給輔仁女校。載功隨后在民國四年去世,隨大清去了,溥儀賜謚號為“恭”。

但溥儀小朝廷依然享受民國的皇室優待條例,莊親王的爵位由其長子溥緒繼承,愛新覺羅·溥緒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后一位莊親王。愛新覺羅·溥緒,字菊隱,號清逸居士,溥緒襲爵之時,滿清已經滅亡了兩年,溥儀尚且自顧不暇,朝廷那里還有俸祿給這些宗室勛貴呢。

溥緒也和其他的宗室一樣,靠賣祖業產維持生計,馬馬虎虎的過日子。溥緒繼承了老祖允祿的音樂基因,對音樂事業及其愛好,但他不是喜歡彈琴寫譜,而是對京劇無比癡迷。

溥緒酷嗜京劇,他不光娛樂票戲,還親自登臺演出,文武生戲唱的最好,唱念做打樣樣精通,會的戲非常多,對梨園行的規矩典故,歷史文化也是非常熟悉,他還大量收藏南府、升平署劇本檔案和梨園耆舊抄本,還自己編纂了不少的戲本,比如著名的《旗裝戲考》等書。

但好景不長,莊王府的銀兩只出不進,一大家子人最終坐吃山空,陸續賣掉家中的古玩字畫、田地后,甚至把祖墳上種植的松柏樹木也賣了換錢。最后山窮水盡的溥緒只能為名伶編纂劇本以貼補家用。人生的大起大落讓他對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有著特殊的敏感體會。憑借較高的文藝素養和對京劇藝術的熟諳,溥緒先后創作改編了數十出京劇劇本,為京劇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33年5月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五十二歲,有一子二孫,而大清和碩莊親王的爵位至此也告終結,隨風而去了。

和碩莊親王承襲順序:碩塞、博果鐸、允祿、永獻、綿課、奕镈、綿護、綿深、奕仁、載勛、載功,歷九代十二王)

碩塞:太宗第五子,和碩承澤裕親王

博果鐸:碩塞長子,和碩莊靖親王(改號莊)

允祿:圣祖十六子,出為博果鐸嗣,和碩莊恪親王

永瑺:允祿孫,和碩莊慎親王

綿課:允祿曾孫,和碩莊襄親王

奕镈:綿課子,和碩莊親王(后革爵)

綿擭:允祿曾孫,和碩莊勤親王

綿:綿擭弟,和碩莊質親王

奕仁:綿子,和碩莊厚親王

載勛:奕仁子,和碩莊親王(后革爵)

載功:奕仁子,載勛弟,和碩莊恭親王

溥緒:載功長子,末世和碩莊親王

另有永瑺之父弘普被追封為莊親王。

和碩莊親王莊親王府所在地是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所建的永昌寺。后來,永昌寺改名為太平倉。進入清代以后,太平倉成為承澤親王府。承澤親王碩塞(1628-1654年)為皇太極第五子,順治元年十月封承澤郡王,八年二月以軍功懋著晉親王,十一年十二月初五逝世,年僅二十七歲。其長子博果鐸承襲爵位,改號莊親王。從這時起,承澤親王府遂改稱莊親王府。

莊親王府中路建筑物與其他各親王府相同,外有宮門五開間,宮門內有東西配殿各五間,銀安殿七間,建在月臺之上。銀安殿后是后殿五間、后寢七間、后罩房九間。莊親王府東路偏北是莊親王府的祠堂,王府西路是府中的花園部分。如今,莊親王府的位置已是樓房林立,僅有新疆土爾扈特郡王帕勒塔的小樓碩果僅存。

天津莊王府:位于天津南開區的“莊王府”并非天津土生土長的建筑。1914年,江蘇督軍李純在北京西直門外以20萬元購得前清莊親王府,拆下建筑部件、材料運抵天津,歷時十年建成仿古建筑。不過最初建造的目的卻是李府的家廟,人稱李純祠堂。李純在1920年暴死,工程卻沒有停下,其建筑結構與當年的王府建筑一模一樣,故有莊王府之稱。李純祠堂的建筑格局,基本保持了莊王府的原貌,北京的王府能夠完好保存至今的已不多,而能夠比較完整地保存在外地的,在全國來說也是僅此一座。府邸古建筑群氣勢宏偉,巍峨壯觀,宛若帝王行宮一般,素有“天津小故宮”之美譽。

莊王一系在北京的墳地均集中在房山磁家務,磁家務風水極佳,可說是“遍山龍脈,遍地金井”。具體劃分為前陵(葬碩塞)、后陵(葬博果鐸)、西陵(葬允祿)、小西衙門(葬弘普、永瑺、綿課)、小新陵(葬綿護,綿諽,奕仁)、松樹圈(葬奕镈,載功)、姑娘墳(不明)、大立峪(葬載勛)八處園寢。原有九代12位親王下葬于此。現僅存后陵莊靖親王果鐸墓前的牌坊。據史書記載,和碩承澤親王葬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三合土寶頂下砌兩層大理石高臺,前有碑石和供桌。石牌樓設在墓前。和碩莊慎親王葬于乾隆年間,有兩個寶頂,一個用三合土夯實,一個用磚砌筑。兩個寶頂前各樹一碑。和碩莊襄親王葬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三合土寶頂下用大理石筑座,高4米,直徑6米。墓前有螭首龜趺碑。莊親王墓石牌樓是四柱三門形式。通天柱為方形,高7.5米,寬0.48米,柱頂上雕刻著望天吼,柱腳兩側有抱鼓石,共8對。牌樓通面寬為9.8米,中門寬3.2米,兩側門寬為2.8米。梁、枋上浮雕海水江崖,祥云圖飾。為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莊親王墓諸園寢由于多散于山野,年久而失修,再加上后人的拆賣,幾乎盡數傾毀,而唯后陵莊靖親王博果鐸墓地之火焰牌坊尚存。

清朝功封八大鐵帽子莊王府全盛之時,土地,銀兩何其巨大,難以想象。民國初年,莊親王府長史桂斌,開列了一張各地莊園數字的清單,注明了莊王府開列的土地數目,在河北省的二十二個州縣中,莊王府有地七萬八千余畝,在張家口、承德等處有地四千余畝,在獨石口有地七萬一千余畝,在山西省有馬廠地三十二萬四千余畝,在遼寧九個縣有地七萬余畝,共有地五十五萬余畝。以光緒十三年的情況來看,全國民賦田是九百一十一萬九千余頃,而莊親王一府,就占地五千多頃。而莊親王在八大功封鐵帽子王中,所處的地位還遠遠不如其他的功封世襲罔替諸王,可以想象當時世襲罔替鐵帽子王的赫赫王威和強大實力!

清初功封八大鐵帽子王咱們介紹到這里就全部完結了。下一篇開始,咱們再來看一看清朝恩封的四位鐵帽子親王的情況,感謝大家都閱讀,歡迎大家關注!

參考資料:

《清實錄》

《清宗室系列》

《清史稿》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京王府——鄭親王府(簡親王府)
清朝親王列表1和碩親王(簡稱親王)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
明清宗室爵位一覽:清朝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
在清朝爵位制度中,宗室爵位分1
清:清朝宗室中哪些人擁有親王爵位? 親王究竟又是什么級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上思县| 吴桥县| 乡城县| 赤城县| 登封市| 郓城县| 山阳县| 沈阳市| 株洲县| 白河县| 湟源县| 清徐县| 天台县| 双桥区| 白水县| 岢岚县| 通化县| 亳州市| 庆云县| 确山县| 鲁山县| 商城县| 南漳县| 驻马店市| 九江县| 菏泽市| 辽源市| 杂多县| 中卫市| 乐安县| 岑溪市| 炉霍县| 罗城| 新郑市| 隆回县| 关岭| 大兴区| 吴堡县| 礼泉县| 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