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也叫烏丸,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漢末的時候,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jié)合,被稱為三郡烏桓,首領(lǐng)叫蹋頓。
蹋頓驍勇善戰(zhàn),才略過人,與袁紹關(guān)系密切,曾經(jīng)協(xié)助袁紹擊敗了公孫瓚。袁熙、袁尚兄弟投奔烏桓之后,蹋頓打著為袁氏收復(fù)失地的旗號,多次襲擊邊境,劫走幽州百姓十多萬戶。為了徹底消滅袁氏殘余勢力,統(tǒng)一北方,曹操決定遠征烏桓。
《三國志》記載,公元207年,曹操出兵烏桓,準備消滅蹋頓和袁氏兄弟。眾將紛紛反對,他們認為,袁氏兄弟已是逃亡之人,沒有必要再去追殺;烏桓路途遙遠,地形復(fù)雜,大軍出動難有勝算;劉備此時已經(jīng)南下投靠了劉表,擔(dān)心他們聯(lián)合起來,乘機襲擊許縣。眾將的說法不無道理,但他們只是看到了局部,只有郭嘉一人贊同北伐。
郭嘉認為,曹操已經(jīng)占據(jù)了北方,下一步的戰(zhàn)略目標,是南下進軍江南。如果大軍南下,袁氏兄弟勢必借助烏桓的力量,在背后搗亂,所以應(yīng)該盡早除掉,解除后顧之憂。而劉表不是能成大事之人,又對劉備不放心,是不會聯(lián)合攻打許縣的。郭嘉是從戰(zhàn)略全局考慮的,所以智高一籌。曹操對郭嘉很是贊賞。
曹操率大軍北伐,到達無終縣,無終縣在今薊縣一帶。當時正值夏天雨季,沿海地區(qū)地勢低洼,道路泥濘不能通行,敵人把守險要地段,曹軍道路不熟,不能前進。曹操無計可施,心中焦慮,忽然想到,此地有個出名的義士,名叫田疇,急忙派人去請他。
田疇,是本地?zé)o終縣人,素有忠義之名,曾經(jīng)是幽州牧劉虞的屬下。劉虞死后,田疇不愿歸附公孫瓚,率領(lǐng)宗族成員和賓客幾百人,進入徐無山中,找一塊平地建房居住,開荒種田,百姓紛紛前來歸附,幾年時間達到五千多戶。田疇把這些人治理得井然有序,大家和睦相處。袁紹多次請他出山做官,還授予他將軍印。田疇不為所動,婉言謝絕。袁紹死后,袁尚又來請他,田疇始終不肯答應(yīng)。
曹操早就聽說過田疇大名,這次大軍經(jīng)過無終,馬上派使者去請?zhí)锂牎L锂犘廊淮饝?yīng),立即讓手下趕快收拾行裝。手下人不理解,問:“當初袁公仰慕您,派使者來了五次,您都不答應(yīng);現(xiàn)在曹公的使者只來了一次,您就迫不及待地前去歸順,這是為什么呢?”田疇笑著說:“這不是你們能夠明白的。”
田疇到了曹營,立即獻上一計,說:“從無終到烏桓的這條道路,每到夏秋兩季,就積水難行。我知道還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往烏桓,那條路久已斷絕,很少有人知道。我們可以悄悄調(diào)轉(zhuǎn)進軍方向,從小路進兵,出其不意地發(fā)起進攻。”曹操大喜,依計而行。
曹操命人在路旁豎起一塊木牌,上面寫道:“現(xiàn)在道路不通,暫且等到秋冬季節(jié),再行進軍。”然后,率軍回撤。敵人的偵察兵見了,回去報告。蹋頓真的以為曹軍撤離了,因而放松了戒備。
曹操欺騙了敵人,就讓田疇當向?qū)В龑?dǎo)大軍,翻越徐無山,出盧龍塞,隱蔽行軍五百余里,直搗烏桓老巢柳城,柳城在今遼寧朝陽以南。
曹操的奇襲很有成效,大軍距離柳城不到二百里時,烏桓人才發(fā)現(xiàn),頓時慌了手腳,亂作一團。蹋頓和袁氏兄弟,倉促集結(jié)數(shù)萬騎兵,向西迎敵。兩軍在白狼山迎頭相撞,隨即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
白狼山之戰(zhàn),既是遭遇戰(zhàn),也是大決戰(zhàn),對雙方來說,都是生死攸關(guān)。當時的形勢,對曹軍并不利。曹軍經(jīng)過長途跋涉,體力消耗很大,特別是重裝備的步兵主力落在后面,前面的騎兵不如烏桓騎兵多。然而,曹軍騎兵人人心里都很明白,他們沒有退路,如果戰(zhàn)敗,只能是死路一條,因而人人不懼生死,奮勇向前。而烏桓騎兵,見敵軍驟至,倉促上陣,人人內(nèi)心恐慌,戰(zhàn)斗力大打折扣,這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曹操登上白狼山,見烏桓騎兵漫山遍野,人多勢眾,但軍陣不整,陣形松散,于是當機立斷,下令攻擊。曹操把指揮作戰(zhàn)的麾旗授予張遼,命他全權(quán)指揮。
張遼不愧是魏國名將,有勇有謀,所向無敵。他打著曹操的麾旗,一馬當先,勇闖敵陣,直撲蹋頓,一刀將蹋頓斬于馬下。曹軍將領(lǐng)徐晃、張郃、史渙、曹純等人,都是勇冠三軍,如狼似虎,士兵們也是個個拼命,一時間,軍心大振,殺聲震天,銳不可擋。烏桓騎兵見首領(lǐng)被殺,群龍無首,紛紛潰散逃命。
白狼山大捷之后,曹軍馬不停蹄,乘勝進軍,攻占了柳城,投降者達二十多萬人。袁尚、袁熙兄弟落荒而逃,投奔遼東郡太守公孫康去了。
有人建議曹操,乘勝征伐公孫康,活捉袁氏兄弟。曹操卻說:“公孫康一向畏懼袁氏兄弟,我如果去攻打,他們就會合力抵抗;我如果撤軍,他們就會自相殘殺。等著吧,公孫康會把袁氏兄弟的首級送來的。”果然,曹操從柳城撤兵不久,公孫康就殺了袁尚、袁熙,把他們的腦袋獻給了曹操。
平定了三郡烏桓,曹操就完全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曹操在得勝回師途中,登上碣石山,觀望滄海,他的心情,就像大海一樣難以平靜,于是寫下了著名的《觀滄海》一詩。曹操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都融匯到詩歌里面,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表達了他統(tǒng)一國家的英雄情懷和遠大志向。
曹操用了十幾年時間,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此時,他心潮澎湃,躊躇滿志,隨即向江南進軍,企圖占領(lǐng)南方,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可沒有想到,赤壁大戰(zhàn)的烈火,把他燒得焦頭爛額,統(tǒng)一天下的夢想,也隨之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