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我國的行政區劃和現在幾乎完全不一樣,沒看過有關資料的人根本無法想象當時的區劃。不過,社會總是在進步,區劃也向更科學、更完善的方面發展。
建國初期地圖
剛建國的1950年,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但新中國百廢待興、急需調整;經濟建設還沒有走上正軌,一些省級行政區基本上還是沿襲以前的行政區劃。
當時共設有52個省級行政單位,具體包括:29個省;12個直轄市;9個行署區;l個自治區;1個地方(“地方”這個行政級別很少有人聽說)
一、29個省分別是:
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東省;湖南省;湖北省;廣東省;廣西省;遼西省;遼東省;平原省;云南省;西康省;寧夏省、綏遠省;貴州省;察哈爾省;吉林省;松江省;黑龍江省;熱河省;青海省;臺灣省;新疆省;甘肅省;浙江省;江西省;陜西省、福建省
建國初期的北京
二、12個直轄市分別是
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廣州市;南京市;西安市;武漢市;撫順市;鞍山市;本溪市;沈陽市
三、9個行署區分別是:
蘇南行署、蘇北行署、皖南行署、皖北行署、旅大行署、川南行署、川北行署、川西行署、川東行署
建國初期的天津
四、一個地方:
西藏地方
五、1個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以上52個單位,全部是省級。
其中:
熱河省會:河北承德
平原省會:河南新鄉
察哈爾省會:河北張家口
西康省省會:康定
遼西省省會:錦州
遼東省省會:安東(現丹東)
以下是撤并情況:(按時間順序))
1950年,旅大行署撤銷,改成旅大直轄市;
西康省(現在四川省西部及西藏一部分)所轄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區,解放的時間較晚,于1951年1月份成立省級人民政府。
至此,全國的省級行政單位達到最高峰,53個。
1952年,平原省撤銷,其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山東、河南兩省;
察哈爾省撤銷,劃歸河北、山西;
皖南、皖北兩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
蘇南、蘇北兩行署和南京合并,成立江蘇省;南京直轄市降格為省轄市;
川南、川北、川東、川西四行署合并,組建四川省。
1953年,哈爾濱、長春兩市,由省轄市升格為直轄市。
1954年,綏遠省撤銷,并入內蒙古自治區;
哈爾濱
寧夏省撤銷,并入甘肅省;
松江省撤銷,并入黑龍江省;
遼西、遼東兩省,合并為遼寧省;
撤銷除上海、北京、天津以外的11個直轄市,降為省轄市。(哈爾濱、長春剛升為直轄市一年就被撤銷)
到1954年6月底,全國共有26個省;3個直轄市;1個自治區;1個地區;1個地方,計32個省級行政單位。
1955年,熱河省撤銷,劃歸河北、內蒙古、遼寧三省區;
西康省撤銷,并入四川省;
新疆省撤銷,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956年4月,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
重慶夜景
1958年,天津直轄市撤銷,降為地級市后劃歸河北省;同時,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至天津;原來已并入甘肅省的原寧夏省東南部回族聚居區單獨劃出,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原屬于寧夏省劃歸到甘肅省的區域,再劃歸到內蒙古自治區;
廣西省撤銷,成立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
1959年,昌都地區撤銷,并入西藏。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成立。
1967年1月,天津市重新恢復為直轄市;同時,河北省省會又遷回保定;1968年又遷至石家莊。
此時,全國的省級行政區共30個,其中22個省;3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
石家莊
1969年,拆分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行政區域,分別劃給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5個省區;1979年,又恢復到劃分以前的原狀。
1988年,廣東省所屬的海南行政區撤銷,建立海南省;
1997年,重慶市由四川的省轄市,直接升格為直轄市。
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門回歸,分別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至此,全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即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