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稱曾有言:昭輔性勤謹介直,掌樞務,人不可干以私。
這里所說的昭輔便是北宋時期的開國功臣,一位在政治方面也算是頗有成就的政治家,楚昭輔是也。與大多數人相同,最開始他也并非在趙匡胤麾下任職,在機緣巧合之下,這才轉而投向趙匡胤的懷抱之中。
但有才華的人不管到哪里都會發光發亮,在趙匡胤麾下,楚昭輔憑借著才華得到了趙匡胤的看重,先后擔任過左驍衛大將軍,疏密使等官職。根據當時的一些記載,楚昭輔處理國家事務十分認真,從來不會因為關系親疏而辨別是非。也因此得到了百姓的尊重,奈何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喜歡積累財富,這也使他成為了當時富甲一方的大地主階級。
楚昭輔年輕時,在永興軍節度使麾下任職,雖然說擔任的職位并不重要,但也是具備著一定的地位,比普通的士兵要好得多。這位節度使去世后,楚昭輔便轉而跟隨在趙匡胤身旁,成為了趙匡胤的幕僚。
憑借著才華,楚昭輔逐漸得到了趙匡胤的信任,趙匡胤喜歡將一些事情交由他處理。其實早在這之前,節度使剛剛去世之時,楚昭輔就前往京城開封,臨行之前,他曾經向當時一位著名的道士算卦。
此人就說他將會遇到貴人,若是小心的侍奉在其身旁,將來一定能夠出人頭地。因此楚昭輔見到趙匡胤的第一眼,他就立刻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從此之后死心塌地的追隨在其麾下。
當初趙匡胤決定發動陳橋兵變之時,楚昭輔也在其中發揮了作用,就是他不斷的勸說趙匡胤,這才使趙匡胤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而在陳橋兵變爆發的整個過程中,他更是不斷的為趙匡胤出謀劃策,這也為兵變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這次政變結束之后,趙匡胤的母親居住在開封城中,趙匡胤在外面仍舊擔心會有殘余勢力危害母親的安全,因此干脆派遣楚昭輔前往京城照料,也是作為母子倆傳話的中間人。
楚昭輔每天就將其母的近況傳給趙匡胤,同時也對其講述趙匡胤的進展,這才使母子二人安下心來。趙匡胤也因此無后顧之憂,全力以赴的投入了對外戰爭中來。
北宋王朝建立后,為了感謝楚昭輔當初對他的幫助,他被任命為軍器庫使。這個官職極其重要,把控著國家武器庫。也可以這樣說,軍隊是否能夠進行交戰便要看楚昭輔是否已經準備妥當。
當初趙匡胤御駕親征澤州地區之時,將楚昭輔留守在京城之中,足以看出對他的信任。后來由于他的表現實在是太過出色,趙匡胤就讓他管理揚州,并擔負起出使南唐政權的重任。
正所謂能者多勞,之后宋太祖又命令他出招服負責鉤校左藏庫的金帛。如此繁多的工作,但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楚昭輔就已經全部完成了,并且在回答皇帝問題之時,井井有條,絲毫不見慌亂。趙匡胤也發現了楚昭輔在計算方面的才華,特意將他任命為左驍衛大將軍。
公元973年,楚昭輔被任命為疏密副使,這也標志著他正式進入了北宋王朝的權力中心。
之后的楚昭輔又與右位大將軍共同掌管南北方的事務,憑借著辦事認真,官職也再次得到升遷。自然也有人十分眼紅他的地位,多次在皇帝面前誣告他,好在皇帝不為所動,選擇了相信他。
也有一些投機分子想要賄賂楚昭輔,讓他能夠為其謀得私利。但對于這些,楚昭輔完全不為所動,而是選擇堅定自己的原則,繼續為國家效力。對于他的這一切,皇帝都看在眼中,因而在宋太宗趙光義繼承皇位之后,也一如既往的重用他。
趙光義御駕親征北漢政權之時,楚昭輔也跟隨在軍隊身邊一同出征,在赴滅北漢政權的過程中也算是發揮了一定的功用。趙光義論功行賞,將楚昭輔任命為檢校太尉。奈何不久之后楚昭輔就因為雙腳生病的原因而向皇帝告假,宋太宗顯得十分重視,親自前往慰問。
宋太宗發現楚昭輔所居住的地方實在是太過狹小,和他朝廷命官的身份完全不相符合,于是就專門命令政府出錢給他進行擴展。但楚昭輔卻認為這樣的舉動會侵占百姓們的土地,堅決拒絕,不希望繼續進行。
趙光義十分感動,認為國家還有這樣替百姓著想的官員,實在太過難得,便立刻獎賞他白銀一萬兩,在其他寬敞的地方為他修建住宅。
本想著等腳痊愈之后又重新回歸朝堂,皇帝也在等待他的歸來。卻不料一年多的時間里,楚昭輔仍舊沒有好轉。皇帝無奈,只好重新挑選人接替了他的職位。盡管如此,趙光義仍舊不忍心楚昭輔有落差,因此每逢祭祀或者宮廷宴會,也總是會邀請他來參加。要知道對于官員來說,這也是極其少見的,但皇帝在他退出朝堂之后仍然掛念著他,也足以看出皇帝對他的看重。
夏竦贊曰:具官某,端介自守,沈鷙有謀,早事先朝,罄輸亮節,嘗總司夫樞務,實備竭于忠。
楚昭輔一輩子都在為了國家而奔波效勞,直到晚年時期,這才有機會能夠享受屬于自己的人生。雖然說楚昭輔并沒有能夠在戰場上帶兵出戰,但他卻發揮了一位謀士應有的作用。
不管是在國家發展方面還是在治理地方上面,楚昭輔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積極向皇帝建言獻策,也對當時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而作為一位極其喜歡錢財的人來說,楚昭輔沒有在旁人賄賂他之時選擇接受,而是忍痛拒絕,繼續堅持自己的為官理念,這也是極其難得的。
參考資料:
《東都事略·卷二十五·列傳八》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傳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