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劉孫三家終于在此戰開始終于同臺亮相!
而扛起后三國的兩個年輕人也在人前后腳的登上了歷史舞臺(兩個僅僅相差一歲的一生之敵,諸葛亮VS司馬懿)
先介紹皇叔這里的情況
劉備之前在汝南郡被曹仁率領的虎豹騎打敗后,以連結劉表為由,向袁紹申請帶兵復到汝南,他聯合黃巾余黨龔都,眾有數千人,繼續大肆劫掠汝水、潁水之間,許都以南風聲鶴唳。
曹操不得以再次南下來打劉備,劉備聽說曹操又來了,知道汝南這回是徹底沒法待,只得繼續南奔投劉表,之后被劉表安排屯軍新野。(類似于之前張繡的工作。)
不過劉備的條件和張繡比就差遠了,當年張繡占據了整個南陽郡,劉備僅僅只有一個小小的新野。
劉備雖然繼續落魄,但是名氣是越來越大,畢竟眾多諸侯中能從曹操手下死里逃生的目前為止就他一個。
劉備替劉表守北大門期間,趁曹操率主力北上之際,曾主動出擊,打到南陽郡最北面的葉縣。
許縣的朝廷一度非常驚慌,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率軍反擊。
劉備聽說夏侯惇、于禁、李典這幾位曹軍中最能打的將領聯袂而來時,假裝燒掉自己的營寨撤退。
夏侯惇下令追擊,副將李典認為不可:“敵人無故退兵,很可能有埋伏。往南面去的道路狹窄,草木很深,不能追??!”
夏侯惇不聽,果然在博望被劉備伏擊(火燒博望坡可是皇叔親自導演的大戲,那時候還沒有丞相啥事),曹軍大敗,趙云的老鄉夏侯蘭被擒獲。(在三國演義里夏侯蘭被張飛一槍刺死,實際上他因為明于法律,后來還做了軍正,掌軍事刑法,當大官了)
這波皇叔其實打的非常漂亮(只要不是曹操親自帶兵,似乎劉備可以吊打曹操手下的任意大將),而且葉縣離許縣只有咫尺之遙,為什么劉備不乘勝追擊呢?
背后的劉表不給力。
劉表也不是不想北上,只是荊州的情況和北方完全不一樣。
黃巾起義后,整個中國北方被多次蹂躪,地方上的豪族要么被起義軍屠戮干凈,要么投靠袁紹、曹操之類的大軍閥,少數較強的結寨自保,整體來說豪族的能量并不強。(當然也不能小看他們,兗州豪族一聯合,就差點把曹操剃成光頭司令)
南方因為較為偏僻,經濟與人口遠遠落后于北方,沒有被黃巾軍波及到,
這也導致了南方的地方世家大族和豪族的話語權極重。(揚州,荊州,益州,都是如此。這也決定了無論后來的吳還是蜀,北伐永遠都打不出去,當然也就更突顯出了丞相的北伐有多么悲壯)
南方三大州,論統治者的實際控制力度,順序應該是這樣:
孫權》劉璋》劉表
孫權有孫策留下了的老兵部曲,孫策取江東的核心密碼:男人事業上最大的福氣就是有一個背景厚、能力強又忠心耿耿的好兄弟
劉璋有東洲軍,在劉備入蜀會詳細介紹這支力量還算是手中有自己核心力量的
最弱的就是劉表,誰讓他當初只是單槍匹馬就騙取的荊州呢
你能拿下荊州,更多的是依靠當地的豪族代表蒯良、蒯越及蔡瑁等,利用他們的力量才招降剿滅了荊州的各類流民,反叛勢力,最終安定了除了北邊南陽外的剩下荊州六郡。
豪族為啥要北伐?
打下來的地方又不歸我,曹操那么牛,一旦打成持久戰,還得供應天量的糧草,這筆賬不劃算?。ú惶斫獾目梢栽俅位仡櫜懿俳洑v的兗州之亂 陳宮呂布之亂:兗州全境叛亂的絕境下曹操是如何反敗為勝?)
從201年南投劉表始,整整八年,劉備基本上就擱新野那杵著。
劉備屯駐新野是在他40歲到47歲這一段時間,正是大干一番事業的好時候,大好的時光啊,如流水般匆匆的就這么流走了,這讓劉備感到非??鄲?!
一次,劉備到劉表那里喝酒,席間去上廁所,寬衣解帶,劉備突然看到大腿內側的肉長了起來,不禁慨然流涕。返回座位,劉表見劉備悶悶不樂,詢問原因,劉備說:“我常常身不離鞍,所以大腿內側的肉都沒了。現在好久不騎馬,這里的肉又生了出來。時光流水,日月如梭,我眼看快老了,卻沒有什么功業,所以悲傷??!”(許縣的劉備多機警啊,曹操一句話他就感覺到了殺意,但是長期的蹉跎也慢慢磨去了他的警惕,這話你能對著劉表說嘛?只能提醒劉表要更好地提防你)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主力北征烏桓,劉備認為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建議劉表趁機襲擊許縣,但劉表依然沒有采納。
就在這一年劉備迎來了兩大喜事,一件喜事是他有兒子了,劉禪,小名叫阿斗。
另一件喜事就是終于等來了他的王佐之才:諸葛亮
說到諸葛亮,得先介紹下他的至交好友:徐庶。
徐庶,字元直,豫州潁川人(又是一個潁川郡人,此地真是出人才)
徐庶為避戰亂,與同郡好友石韜南下到荊州居住,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于四海,便前來投奔,劉備見到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徐庶告訴劉備,還有一個叫諸葛亮的比他更牛,人稱臥龍,但是不能委屈他前來,將軍要放下自己的身份去見他。
劉備于是親自跑到隆中去請諸葛亮,前后去了三次。
該介紹下我們偉大的諸葛丞相了。
諸葛亮字孔明,徐州瑯邪國陽都縣人,生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曹操155年生,劉備161年,周瑜175年,司馬懿179年,孫權181年,丞相要是能有司馬懿的壽命,蜀國何愁不能光復關中,振興漢室?。?/strong>
諸葛亮的祖上可以追溯到西漢初年的司隸校尉諸葛豐,家族人物關系譜如下
諸葛亮父親名叫諸葛珪,當過泰山郡郡丞。(諸葛氏原非兩漢高門顯族,但之后在曹魏的兩支族人先后與司馬氏聯姻,諸葛緒女嫁與晉武帝司馬炎,諸葛誕女嫁與瑯琊王司馬伷, 諸葛氏開始地位尊崇,甚至能與瑯琊王氏爭族姓先后)
諸葛亮幼年時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
諸葛玄初為劉表的屬吏,奉劉表之命出使漢廷傳達荊州概況,出發前獲知堂兄諸葛珪病逝,向劉表請求完成使命之后赴泰山照料諸葛圭的后事,獲劉表準許。
適逢曹操出兵徐州征伐陶謙,為躲避戰禍諸葛玄攜帶諸葛亮、諸葛均及兩位侄女,輾轉逃往廬江一帶,受袁術推薦為豫章太守,后來被朱皓取代,再度投奔老領導劉表。(能得到劉表、袁術兩大軍閥認可,諸葛玄本事不?。?/span>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臨終前將諸葛亮等托付給劉表照料,諸葛亮在劉表的安排下開始在隆中隱居,之后娶了當地大族黃承彥的女兒,當了荊州的頂級豪族蔡瑁的姐夫。(兩位姐姐的婚事也安排的很好,她們所嫁的對象都是荊州赫赫有名的大族,其中大姐嫁給了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山民,龐山民的父親龐德公是荊州名士。對于諸葛玄必須贊一句:中國好叔父)
有了劉表的照拂,加上自己也邁入豪門,諸葛亮由此結識了許多荊州名士:司馬徽(精通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崔州平(太尉崔烈之子)、龐統、孟建、向朗、尹默等人。
諸葛亮與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一塊游學時,自比于管仲、樂毅。他廣泛涉獵諸子百家,別人讀書務求精通、熟練,而諸葛亮只注重大的方面。(這個讀書方法值得學習)
與諸葛亮相見后,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向他詢問道:“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帝之命,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伸張大義重振天下,但自己的智慧謀略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自董卓之亂以來,豪杰在各地同時并起,占州據郡,稱霸一方,多得已數不過來。曹操與袁紹比,名氣差,實力弱,然而曹操竟然打敗了袁紹,由弱變強,其原因不僅是時機好,而且在于謀劃得當。現在,曹操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確實不宜和他爭雄。孫權占據江東,經過了三世,那里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有才能之人,孫權以之為外援,也不可謀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南達沿海,東面和吳、會相連,西邊和巴、蜀相通,這正是用兵之地,但是劉表沒能力守住它,這是上天拿來要資助將軍的,將軍是否有意奪取它?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而肥沃的土地,是個天府之國,高祖劉邦憑借此地建立了帝業。如今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又在北面威脅,那里人多物豐,劉璋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君。將軍是皇室后代,聲望聞于天下,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南邊的少數民族部落和好,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殺向宛、洛,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打出關中,百姓怎能不拿著飯食、酒水來歡迎您呢?如果真這樣,那么霸業可成,漢室可以復興?!?/span>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隆中對》
核心要點有幾條
1、謀劃很重要(然而曹操竟然打敗了袁紹,由弱變強,其原因不僅是時機好,而且在于謀劃得當。
2、別在和曹操硬干了(曹操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確實不宜和他爭雄。)
3、找孫權聯盟(孫權以之為外援,也不可謀取。)
4、要打下自己的地盤(如能占據荊、益兩州)
5、北伐的出擊路線(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殺向宛、洛,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打出關中)
劉備之后完全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策略執行,最終打下了三分之一天下。
劉備這里有了王佐之才,孫權那邊也不甘示弱。
孫權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穩住了江東的局勢,之后從203年到208年,孫權連續發動了三次攻打江夏郡的戰役。
劉表為了防范孫權,也做了周密的部署
江夏郡太守黃祖駐守西陵(即今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
黃祖的兒子黃射駐扎在沙羨,控制著從沙羨到柴桑這一段江防。
劉表的劉磐率兵駐扎在彭蠡(彭蠡即今鄱陽湖)
劉磐與江夏郡的黃祖、章陵郡的黃射形成三角之勢,江東出兵攻擊其中一部,另外兩部可以策應和增援。
朔江而上攻打荊州軍相當困難,孫權一直在等機會。
機會很快來了,建安八年(203)8月曹操曾親自帶兵南下征劉表(劉備之前大敗夏侯淳的連鎖反應),不過曹操的計劃仍是北進冀州,所以這次出兵只是虛張聲勢而已。
但是劉表嚇壞了,趕緊調集人馬向襄陽及其北部一帶布防。
西征機會出現了,這一年的10月,孫權集中江東精銳人馬,第一次西征黃祖。
東吳名將盡出(周瑜、徐盛、太史慈,程普、呂范、凌操、黃蓋、韓當、周泰、呂蒙等部),吳軍由柴桑沿江一路西上,勢如破竹,打到了沙羨。
沙羨如果攻破,荊州將失去整個東部防線,黃祖父子拼死守城,沙羨攻防戰打得很激烈,雙方在城內外展開了激烈爭奪。孫權手下破賊校尉凌操在此戰身亡,凌操的兒子凌統時年15歲,孫權任命他為別部司馬,破賊都尉,統領他父親的人馬。(射死凌操的那個人叫甘寧。)
眼看破城之時,孫權卻下令撤軍了,大后方的山越趁孫吳主力西進之機同時起事。(山越,指的并不是一個特定的民族,而是一些居住在南方山區的大大小小部落的總稱。在秦時,稱為“百越”。秦朝建立后曾派大軍南下平百越,但由于這些部族居住分散,山大溝深,未能完全將其納入朝廷管理之下。漢末時局動蕩,朝廷式微,百越更成為法外之地,加上許多不滿苛捐雜稅和逃避戰亂的人向山里涌去,百越勢力不減反增,他們憑借山水險峻,在深山里形成了獨立的勢力,稱為“山越”,主要分布于今安徽、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帶的山區,這些地方恰好是孫吳的勢力范圍。)
這次山越起事范圍非常大,涵蓋了豫章、丹陽、廬陵、吳郡、會稽等郡,孫權派呂范到鄱陽,派程普到樂安,派韓當、周泰、呂蒙等分赴其他鬧事厲害的郡縣,全面開展平定山越的戰斗。(孫吳的一線將領幾乎都有與山越作戰的經歷。)
歷時五年,孫權才解決掉境內的山越問題,正準備謀劃西征黃祖的事時,黃祖大將甘寧突然前來投奔。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
甘寧“少有氣力,好游俠”。但他不務正業,他常聚合一伙輕薄少年,四處游來蕩去,時人以“錦帆賊”稱呼他們。
后來甘寧幡然醒悟,開始鉆研諸子百家之說,從計掾開始,逐漸升遷成為蜀地的郡丞(秩六百石)。
益州一把手劉焉病亡,其子劉璋掌權益州,在劉闔的策反下,甘寧與沈彌、婁發等人起兵反叛劉璋,但被趙韙擊敗。甘寧便率領八百多人,去荊州依附劉表。
在與孫權的戰爭中,甘寧立下大功,射殺了孫權的大將破賊校尉凌操,保全黃祖性命,但黃祖仍不重用。
甘寧也覺得劉表既沒有深謀遠慮,接班人又差,根本守不住荊州,想棄之而去,只是沒有一條萬全的途徑。
好友蘇飛提議,讓甘寧出任邾長,甘寧利用這個機會帶著原來的部下東投孫權。
由于周瑜、呂蒙的推薦,孫權對甘寧十分器重,甘寧遂向孫權獻計:“黃祖手下戰船及各種作戰器具,破損而不加修整,軍隊缺乏訓練有素的隊伍。主上現在前往進取,必定將他打敗。一旦擊敗黃祖的隊伍,即可擊鼓西進,前據楚關,軍勢即增大擴廣,這樣可逐漸謀取巴蜀之地了”
此時江東經歷五年血戰才鎮壓了山越,內部反對出兵的聲音很大,張昭說:“江東自身危急,如果軍隊真的西征,恐怕必然導致國內大亂。”甘寧不客氣地反駁:“國家將蕭何那樣的重任交給閣下,而您卻留守擔心出亂子,用什么來追慕古人呢?'’
孫權采納甘寧之計,建安十二年(207年),第二次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此次戰斗沒有徹底展開,原因是孫權的母親病危,而不得不撤軍。)
第二年,孫權緊接著又發動了第三次西征黃祖戰役。(孫權已經得知曹操親征烏桓獲得大勝,完全統一了北方,時不我待啊)
有了甘寧的帶路,吳軍連下蘄春、鄂縣、邾縣等要地,沿長江一直打到了沔口(漢水也稱沔水,沔口即漢水入長江之口,也就是今天武漢三鎮一帶,由此上溯不到百里,就是荊州西部重鎮沙羨)
黃祖父子在沔口布下了一道堅固防線,江面上橫著兩只大船,然后用棕櫚大繩系石為碇,把船固定在江中。在這兩只船上有上千人,他們手持弓弩,飛矢雨下,吳軍不得近前。
前鋒董襲和凌統各率100人的敢死隊,每人穿兩副鎧甲,乘船突至敵人的大船下。董襲親自揮刀砍斷了系船用的兩根大繩,敵船不穩,在江中橫擺,讓開了江面,吳軍趁勢突破了沔口防線。
吳軍各路齊進,兵至沔口城下,果如甘寧所料,黃祖父子已經喪失斗志,棄城而逃,在逃亡途中被呂蒙手下干掉。
第三次西征黃祖,孫權取得了全勝,攻占沔口后,孫吳的勢力由柴桑西進了數百里,打開了荊州東面的門戶。盡管黃祖死后劉表派長子劉琦繼任江夏郡太守,但劉琦的勢力僅限于江北地區,沔口以下的長江各要塞都掌握在吳軍手中。
總結下曹劉孫三方在赤壁大戰前的情況
1、劉備:諸葛亮在關鍵時的這一年總算前來報到了
2、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完成內部權力重組改革,同時在大本營鄴城挖了個湖訓練水軍
3、孫權:干掉了把守荊州東大門的黃祖。
這時,荊州傳來一個重大消息:劉表快不行了。
曹操得知此事后,沒有太多的準備,立即南下荊州。
曹操如此匆忙的南下,是有著原因的,劉表一旦走人,荊州將沒人能再攏的住,最終的演化方向,大概率是兩個可能:
1、劉備有可能再撿到一個大便宜
2、孫權大有拿下荊州之勢
便宜了劉備倒還好說,面對劉備曹操此前保持了全勝紀錄,但是孫權完全是一個陌生的對手,而水軍并不是曹魏擅長的領域。
必須要快,去晚了就沒啦!
此時劉表內部也亂成一鍋粥。
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在嫡長子繼承制的體制下,劉琦接班是遲早的事。
但是,荊州的豪族不同意。
原因是劉琮娶了荊州大族蔡氏的侄女,(蔡瑁和他外甥張允,二人掌握著劉表的水軍),如果劉表不顧實力強大的蔡氏集團的反對執意讓劉琦接班,在他死后荊州必然是一場內亂,所以劉表主動疏遠了劉琦,并且把劉琦派到外地任職,以安撫蔡氏。
劉琦聽說劉表的病情后急忙從江夏郡趕回襄陽探望,被蔡瑁阻止,連門都不讓劉琦進,劉琦無奈,流涕而去。(這就是蔡氏豪族的力量)
建安十三年(208)8月,劉表病逝,在劉表妻子蔡氏以及荊州主要將領蔡瑁、張允等人主持下,劉表的次子劉琮繼位。
9月,曹軍前鋒抵達新野。
荊州守將文聘率部投降,曹操讓文聘繼續統率所部(文聘日后成長為曹魏的著名將領之一。)
劉琮說:曹操來了,咱該咋辦啊?
群臣異口同聲:“投降啊!”
劉琮不想當第二個韓馥,對大家說:“現在我們據有整個荊州,守著先君之業,又有劉備相助,即使投降,再觀望一陣子難道不行嗎?”
荊州豪族們不接受,大家推舉鎮南將軍府東曹掾傅巽出面做劉琮的思想工作。傅巽說:“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曹操代表的是朝廷,是皇帝,我們是臣子,以人臣抗人君這叫做以逆抗順,以地方抗中央這叫做以弱抗強,以劉備抗曹操這叫做以卵擊石,你對抗中央難道要找死嗎!”(傅巽說出了荊襄世家大族的心聲:曹操再是漢賊,但人家名叫漢相,人家荊州這幫世家大族投降后只不過換個招牌接著過日子,該是好日子往后還是好日子,憑啥要陪著你玩命呢?很快江東也會上演同樣的好戲。)
接著傅巽做了更殘酷的舉例:劉備比得上曹操嗎?
劉琮說:那肯定比不上。
傅巽說:“劉備打不過曹操,荊州歸人家,劉備打得過曹操,荊州能歸您嗎?趕緊投降最合適!
就連在荊州避難的大名士王粲(“建安七子”之一)都參與了勸降,他對曹操的評價是“雄略冠時,智謀出世”,勸劉琮不要做無謂的抵抗,只有投降才能保全宗族、安享幸福生活,這些話已經是赤裸裸的威脅了,劉琮無可奈何,同意投降。(享受著劉表的庇護,關鍵時刻反過來威脅自家主公,這就是所謂的名士)
派人遞完降表之后,劉琮也知道投降的事無法再隱瞞,就派著名學者宋忠到劉備那里傳達命令,說準備投降。
劉備聽了又驚又駭,對宋忠說:“你們這幫人如此做事,又不早點相告,事到臨頭才通知我,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皇叔此刻想殺人的心都有了,這TM太坑人了,但是劉備是真仁義,忍住極大的怒氣,還是沒有動手,鄭玄死后宋忠可是全國文化界公認的頭號人物,這樣的大人物要是死了,那劉備的名聲就臭大街)
此時曹操已經到了新野,劉備在漢水北岸的樊城,劉琮在樊城一水之隔的襄陽。
劉備召集大家商議對策,有人勸劉備劫持劉琮以及荊州官民南下江陵,依托那里的水軍以及豐厚的軍用物資再做打算,但劉備同樣拒絕了:“劉荊州臨亡前對我有托付,背信自救的事我做不來,死后有何面目去見劉荊州啊!”
劉備不同意搶占襄陽,但他接受了進軍江陵的建議。(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位于江漢平原西部,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古稱“七省通衢”。春秋戰國時是楚國的郢都。在漢代,它曾長期作為荊州刺史部的治所,劉表把治所遷往襄陽后,江陵的地位才有所下降。)
為了對抗西進的孫吳,劉表在江陵苦心經營,儲存了海量的物資,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軍。
如果江陵得手,可以獲得充足的物資補給,同時擁有這支水軍,還能控制從江陵到夏口上千里的長江防線,就可以以長江為依托和曹操周旋。
聽說劉備向江陵方向去了,曹操決定不進襄陽,親自帶領五千虎豹騎,狂奔一日一夜來追殺劉隊長。(五千虎豹騎,已經很多了,兼程而行的話,至少每人多帶兩匹馬,一日夜三百里,光馬就得三萬匹,這種級別的突擊部隊,曹軍當年的組織動員能力確實不是吹的。)
騎馬狂奔三百里!還一天一夜!你不能不佩服曹操,五十幾歲的人了,關鍵時刻永遠親自擼胳膊上!官渡之戰下部:創業者成功的一條重要教訓!
而劉備所部行動非常緩慢,原因是一路上不斷有向南逃避兵災的荊州百姓加入,人數很快多達10多萬,其中夾雜著各式各樣的車輛,有數千輛之多,劉備軍一天頂多走10多里。
為什么老百姓要跟著他跑呢?
曹操屠城的事例讓大家印象太深刻了!而劉備這輩子打了上百戰,從來沒有屠過一次城。昭烈皇帝“仁”這個詞是名副其實的。
劉備部下急了:這一天十幾里馬上就讓人家攆上了!
劉備于是命令關羽帶著精銳上船順漢水先往下走去江陵,自己非堅持和這十幾萬人同進退,并說出了一句穿越時代的話:“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隨行百姓自此徹底歸心劉備,關羽帶走的那一萬多精兵從此愿意誓死效忠。領導親自給我們殿后!歷史上底層士兵和百姓誰有這種待遇!荊州后來為什么迅速歸順劉備,荊州軍為什么后來戰力爆棚,把曹仁打回許縣,樂進嚇得從荊州申請調往合肥,最能打的于禁數萬精銳被關羽降服。這就是原因,士為知己者死!皇叔壯哉?。。。?/strong>
曹操帶著五千虎豹騎追殺大隊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在長坂坡追上了劉備,劉備棄妻子輜重,與諸葛亮、張飛等數十騎關鍵骨干逃走。
關鍵時刻,長板英雄趙子龍現身!
由于蜀漢最終沒統天下,這段歷史的具體過程沒能留下來,只有短短數字記錄:先主為曹公所追於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三國演義里的描述很傳神,這段推薦大家以演義為主)子龍憑借此戰就此封神!
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
公孫瓚打發劉備跟著田楷搶青州的時候安排了趙云的部曲跟著一塊去,在雙方的交往過程中,趙云被劉備折服。后來云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云辭曰:終不背德也。
劉備被曹操碾回冀州后,趙云得知消息又來找皇叔了。
先主與云同床眠臥,密遣云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劉備對趙云的信任有多厚?。?/span>
趙云立功后,三爺也發威了!
面對緊追的五千虎豹騎,劉備扔出了最后的底牌進行阻擊!
張飛為首的特種兵,人數合計21人。
張飛站在橋頭,看見曹操大兵來后,吼出了那句名震天下的霸氣之句:我乃燕人張益德也?。。≌l敢過來決一死戰?。?!
然后,這支強行軍五百里后仍能力斬踏頓、百里挑一、人數多達五千人的虎豹騎就此打住了。
五虎將不是浪得虛名的,關羽白馬斬顏良,張飛長板退精騎。
再來品味一下程昱的評語: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如此頂級武將,加上王佐之才,皇叔,再堅持下,打過接下來這場大仗,你多年的努力終將得到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