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楊堅之死,幾乎無人不知,他是被自己的兒子楊廣殺害的。很多小說、戲曲、影視等文學作品,都描寫了楊廣這種禽獸不如的罪行,使楊廣背上了千古罵名。
然而,文學作品是可以虛構的,并不是歷史真實,而在正史當中,對楊廣弒父卻沒有記載。那么,楊堅到底是不是被兒子殺死的呢?
記載隋朝歷史的正史,是《隋書》?!端鍟肥翘瞥瘜懙?,唐朝是隋朝的敵人,是不會為楊廣掩飾的;《隋書》是貞觀年間寫成的,離楊堅之死只有二十多年,許多當事人都活著,因而史料比較準確;《隋書》的主編是魏徵,魏徵被公認為是正直之人。所以,《隋書》在史學界評價良好,可信度是比較高的。
《隋書》記載,公元602年,獨孤皇后病逝。獨孤皇后與楊堅共同生活了近五十年,是他的賢內助,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兩人感情至深。獨孤皇后的死,對于垂幕之年的楊堅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以至于楊堅整日失魂落魄,悲痛萬分。
大臣和高僧們著了急,紛紛上書,說皇后是觀世音菩薩下凡,已經被諸神迎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是好事,以此來寬慰楊堅。
楊堅有點相信了,便召集了五十多名高僧,在皇宮舉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宏大法會,超度皇后靈魂升天。到了孤獨皇后下葬那天,楊堅堅持要親自為愛妻送葬。術士蕭吉勸諫道:“根據陰陽書,陛下親自送葬,會對自身不利的”。楊堅卻置之不理,冒著嚴寒,奔波數百里,親自護送獨孤皇后的靈柩到了陵園,送了愛妻最后一程。
獨孤皇后死后,楊堅雖然寵愛了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兩人日夜不離左右,但仍然無法取代獨孤皇后在他心中的位置。第二年,楊堅一反勤儉作風,耗費巨資,為愛妻修建了一座天下最大的禪定寺。
禪定寺占地近千畝,比現在的故宮略小一點,里面供奉著中國唯一一顆釋迦牟尼的佛牙舍利。楊堅在為獨孤皇后做佛事的時侯,每次都淚流滿面。從以上記載來看,楊堅對妻子的感情,是深厚的、真摯的。
獨孤皇后去世的時候,楊廣三十四歲,已經當了兩年多太子。楊廣繼位心切,找到了術士蕭吉,吞吞吐吐地表示,希望他在辦理獨孤皇后喪事的時候,能想些辦法,讓父親能夠早點到地下與母親團聚。
蕭吉精通陰陽算術,曾經推算楊廣能當太子,因而與楊廣關系密切。蕭吉知道楊廣的心意,向他保證說,四年之內,太子必定掌管天下。楊廣大喜。《隋書》在《蕭吉傳》中,記載了這個事情,似乎暗示著,楊廣急于接班,有殺害父親的動機??墒?,有殺人動機,與真的殺人是兩回事。
公元604年初夏,楊堅想去仁壽宮避暑。仁壽宮位于今陜西省麟游縣,離長安三百多里地。十多年前,楊堅令楊素在此地營造了仁壽宮,楊堅和獨孤皇后經常來這里避暑。獨孤皇后死后,楊堅怕觸景傷情,沒有再去過,今年忽然心血來潮,又想去仁壽宮。
《隋書》在《盧太翼傳》中記載說,盧太翼是當時著名的術士,他經過測算,認為皇帝出行,大不吉利,于是極力勸阻。楊堅不聽,揚言回來后與他算帳。盧太翼固執,竟然說:“陛下如果不聽,恐怕就回不來了”。楊堅大怒,下令將他關進監獄,說回來以后,就砍他的腦袋。
楊堅到了仁壽宮不久,果然患了病,而且病情日漸沉重,御醫束手無策。楊堅感覺情況不妙,急令宰相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三個心腹大臣,到仁壽宮侍疾,又令楊廣入住仁壽宮,以備不測。
楊廣見到了父親,看到父親病重,痛哭流涕。楊堅撫摸著愛子楊廣的脖子,囑咐他要克勤克儉,掌握好法度,不要辜負了重任。楊堅還叮囑楊廣,把盧太翼從監獄里放出來,并善待他。
7月10日,楊堅感覺大限將至,詔令朝廷百官,一齊趕到三百里外的仁壽宮。楊堅流著眼淚,一一與他們握手訣別,眾臣無不掩面流涕。楊堅把朝廷事務,全部交給楊廣處理。
楊堅甚至還寫好了遺書。在遺書中,楊堅回顧了自己一生的經歷,敘說創業之艱難,并再次解釋了廢黜楊勇的理由,盛贊了楊廣,囑咐眾臣要盡忠竭力地輔佐他。這一切,都顯得十分正常、十分自然。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就在這自然平靜之中,突然風云驟變。原來,楊廣眼見父親即將歸天,除了表面悲傷、內心喜悅之外,還有一些擔心和焦慮,他迫切需要考慮的,是父親死了以后,他應該怎么辦,有哪些大事需要處理?
楊廣知道,根據歷朝歷代的經驗,每逢皇帝駕崩之際,都是最敏感、最容易出亂子的時候,何況在楊堅身邊的三個大臣當中,有兩個是楊廣的死對頭,楊廣必須要想辦法對付他們。
楊堅病重期間,在他身邊侍疾的三個心腹大臣,分別是楊素、柳述和元巖。楊素是楊廣的死黨,可柳述、元巖二人,卻與楊廣、楊素有矛盾。柳述、元巖身份特殊,都受到楊堅寵信,楊廣不能不防。
柳述,是楊堅的女婿,娶了楊堅最疼愛的小女兒蘭陵公主。蘭陵公主的前任公公王誼,是被楊素誣陷逼死的。蘭陵公主的丈夫病死以后,想改嫁柳述,楊廣極力反對,但沒有成功。另外,柳述還曾經是廢太子楊勇的屬下,與楊勇關系密切。因此,柳述和蘭陵公主夫妻倆,都與楊廣、楊素有仇。楊堅晚年的時候,對楊素有所猜忌,分了他一部分權力,提拔重用了柳述,讓柳述擔任了權力很大的兵部尚書。
元巖,與那個輔佐楊秀的益州長史同名,時任黃門侍郎,是皇帝身邊近臣。元巖的父親曾經與楊素是同事,也與楊素有著很深的矛盾。因此,元巖看不慣楊素的為人,而與柳述關系很好。
楊素、柳述、元巖在楊堅身邊侍疾,另外還有宣華夫人也在寢宮服侍,其他人無詔不得入內,太子楊廣也不例外。楊廣內心著急,便寫密信給楊素,詢問皇帝駕崩后如何處置。楊素自然也很重視,寫了好幾條意見,派人秘密交給了楊廣。
7月13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送信人把楊素給楊廣的密信,誤送給了楊堅。楊堅看后很惱火,覺得自己還沒死呢,他們就忙著搶班奪權,自然心中憤怒,但并沒有發作。
這個時候,偏巧又出了意外。宣華夫人陳氏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垂淚說:“太子無禮”。楊堅終于大怒,捶著床板大罵:“這個畜生,怎么能夠托付大事?獨孤皇后誤我!”
楊堅怒不可遏,叫來柳述、元巖,說:“速召我兒”。柳述、元巖認為是召喚楊廣,楊堅忿忿地說:“不是楊廣,是勇兒”。于是,柳述、元巖趕緊去起草詔書。這個時候,楊堅傳詔楊勇,明顯是想重新更換太子。楊廣面臨著巨大危機。
楊素此時處于高度警惕之中,自然知道了這突發事變,心中大急,火速告知了楊廣。兩人經過緊急商議,當機立斷,立即采取了四項緊急措施。一是馬上將柳述、元巖逮捕,關進監獄,后來二人被害;二是撤換宮中衛士,由楊廣的親信宇文述,帶領東宮士兵包圍了仁壽宮,嚴禁任何人出入;三是派心腹張衡進入楊堅寢宮侍侯,而把包括宣華夫人在內的所有人,全都關到別的房間里;四是派楊素的弟弟楊約,火速趕回長安,假冒皇帝詔令,殺死了楊勇,絕了后患。
當時,楊廣、楊素已經控制了朝廷,大權在握,采取這些措施,自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實際上就是一場政變,他們果斷囚禁了皇帝,切斷了楊堅對外的一切聯系。這個時候,不管楊堅有多大本事,也無能為力了,何況他還是一個垂死的病人呢?
就在楊廣、楊素囚禁楊堅的當天晚上,楊堅去世了,終年六十四歲。楊堅是怎么死的,是連氣加驚,病情加重而死,還是楊廣命人害死的?《隋書》沒有記載,只是說駕崩。
《隋書》還記載說,楊堅死后,宣華夫人陳氏恐惶不安。不久,楊廣派人給她送來一個金盒。宣華夫人擔心是毒藥,戰戰兢兢地打開一看,原來是幾枚同心結,這才放了心。當天晚上,楊廣就和宣華夫人住在了一起。
《隋書》對楊堅去世前后的整個過程,記載得十分詳細?!端鍟凡]有記載楊堅是被楊廣殺害的,可見楊廣弒父,是沒有證據的,如果有證據,《隋書》一定出大書特書,決不會隱瞞。不過。從《隋書》記載的邏輯推理來看,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在突發事變的時候,楊廣為了搶奪帝位,殘忍地殺害了父親。
《隋書》作者出于職業道德,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沒有記載楊廣弒父,卻似乎引導著人們,朝這個方面去猜想。所以,有不少學者,對《隋書》的記載存有懷疑,特別是對事變中關鍵人物宣華夫人的行為,提出了不少質疑。
宣華夫人姓陳,是南陳皇帝陳叔寶的異母妹妹,南陳滅亡時當了俘虜,被充入后宮做了宮女。陳氏性格文弱,又很聰明,令人憐憫。獨孤皇后活著的時候,性情妒忌,不準楊堅接近任何女人,唯獨允許陳氏可以侍侯皇帝。獨孤皇后死后,陳氏受到寵幸,被封為宣華夫人。
楊廣與宣華夫人早就熟悉,而且關系很好。在楊廣任揚州總管的時候,就經常送給陳氏一些江南珍寶,希望陳氏為他美言。陳氏也愿意結交楊廣,為楊廣當太子出了不少力氣?!端鍟氛f:“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
一些學者認為,楊廣之所以獲得太子之位,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以“不好女色”而取悅于父母。楊廣掩飾本性,專寵蕭妃十幾年,而不近其他女人,怎么可能在父親病危的時候,就忍耐不住了呢?何況當時楊廣滿腦子想的是登基大事,特別是要提防和對付柳述、元巖兩個政敵,哪里有這種閑情逸致?另外,憑著楊廣與陳氏的友好關系,以及陳氏謹小慎微的性格,即便楊廣真的調戲她,陳氏也不可能去告發楊廣。后來,陳氏在楊堅去世一年后病逝,年約二十九歲。楊廣對陳氏十分懷念和傷感,專門寫了一篇《傷神賦》,可見關系非同一般。
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宣華夫人陳氏告發楊廣的行為不合情理,如果這個關鍵情節不真實的話,自然推斷不出楊廣弒父的邏輯了。那么,楊廣弒父的故事是怎樣流傳開的呢?
最早記載楊廣弒父的,是唐初趙毅所寫的《大業略記》。該書說,是楊素、張衡二人進入了楊堅的寢宮,用毒藥把楊堅毒死了??墒?,《大業略記》是野史,趙毅也不是名人,特別是書中錯誤百出,把陳氏寫成了蔡氏,楊堅發喪的日期也搞錯了,因而不被史學界認可。
到了唐代中朝,有個叫馬總的人,寫了一本叫《通歷》的野史,說得就更邪乎了?!锻v》說,是張衡一人進入了楊堅寢宮,然后直接朝著垂死的楊堅砍殺,血濺屏風,楊堅的慘叫聲、呼救聲傳出很遠。這就更不可信了,楊堅已經病得奄奄一息了,還用得著這樣大砍大殺嗎?
楊堅弒父,由于題材獨特,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特別是楊廣后來的形象很壞,所以,千百年來,一些野史、戲劇、小說等,對此大加渲染,有毒死、勒死、捂死、棒殺、刀砍等多種說法,使得楊廣弒父的惡行,幾乎路人皆知。可是,在正史當中,均沒有楊廣弒父的記載。
其實,按當時情況看,即便楊廣真的盼望父親早死,他也沒有必要下手了,因為楊堅已經瀕臨死亡,而且還被囚禁,沒有任何作為了,楊廣還殺他干什么?
筆者認為:流傳甚廣的楊廣弒父,實際上可能并不存在,不過,楊廣盼父親早死,卻是真的。根據楊廣的為人和性格,為了皇權,他不是不敢弒父,只是沒有必要罷了。
即便楊廣沒有弒父,但楊堅之死,他也逃脫不了干系。在楊堅病重期間,楊廣實際上是搞了一場政變,囚禁了皇帝,奪取了皇權,加速了楊堅死亡。所以,說楊廣害死了父親,也不冤枉他。
假如楊堅當時召回了楊勇,重新更換了太子,隋朝的歷史,有沒有可能改寫呢?可惜,在歷史的詞典中,是沒有假如兩字的。
楊堅死了,按照傳統習慣,似乎可以蓋棺定論了。那么,楊堅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看下一集,外國人把楊堅評為中國皇帝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