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身為后唐高官、皇帝駙馬,卻向契丹稱臣稱兒,借用契丹力量滅掉后唐,建立后晉,自己甘當兒皇帝。從此,中國詞典中便有了“兒皇帝”這個名詞,成為依靠外敵、卑躬屈膝的代名詞。石敬瑭這一做法,使他備受非議、遺臭萬年。
后唐李嗣源死了以后,他的第三子李從厚繼位。李從厚軟弱無能,只當了五個月的皇帝,就被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奪去了皇位。李從珂戰功卓著,帶兵打仗很有一套,但不會治國理政,更不會用人,再加上他不是親子,得位不正,致使朝廷混亂,人心不穩。
石敬瑭和李從珂,是李嗣源最倚重的兩個人,功勞也最大,因而兩人原先就有點貌合神離。李從珂當上皇帝之后,自然猜忌提防石敬瑭;石敬瑭心里有數,忐忑不安。
石敬瑭當時擔任河東節度使,他在洛陽為岳父李嗣源守喪結束之后,李從珂沒說讓他回河東,石敬瑭也不敢提,整日小心翼翼,愁眉不展,竟然患了病,病得骨瘦如柴。夫人李氏知道丈夫的心思,去找母親曹太后幫忙,由曹太后說情,李從珂才放石敬瑭回去。
石敬瑭松了一口氣,趕緊回到河東自己的地盤。可沒過多久,李從珂一紙詔令,命他去當太原節度使,并且冠冕堂皇地說,契丹勢力日盛,需要由重臣把守北大門。石敬瑭心里明白,這是在削弱他的勢力。
石敬瑭知道,被皇帝懷疑,終究是沒有好下場的,于是悄悄做著應變的準備。他以抵御契丹為名,積極擴軍備戰,購買了大批武器糧草。同時,他千方百計麻痹李從珂,每次朝廷派來使者,石敬瑭都裝出一副病歪歪的樣子,說自己久病纏身,恐怕活不長了。
李從珂不是那么好騙的,仍然對石敬瑭心存戒備。有一次,李從珂過生日,石敬瑭夫人李氏回洛陽為他祝壽。生日宴會剛一結束,李氏就急著要回太原。李從珂喝醉了,心里話脫口而出,說:“你這么著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一起造反啊?”石敬瑭知道以后,大驚失色,覺得李從珂快要對他下手了。
果然,時間不長,朝廷突然下發命令,調石敬瑭去當鄆州節度使,并催他立即上任。石敬瑭對鄆州人生地不熟,沒有一點勢力,如果去了那里,肯定就任人宰割了。石敬瑭十分驚恐。
石敬瑭急忙與心腹大臣桑維翰、劉知遠商議。當時,石敬瑭的兵力不強,難以與朝廷對抗,三個人商議了半天,束手無策。最后,三人不約而同地都把目光盯上了北鄰契丹,打算借用契丹的力量。
石敬瑭說:“我本來沒有異心,如果皇上能夠容我,我自當尊奉朝廷。如今皇上昏庸,步步緊逼,大禍即將臨頭。我不能坐以待斃,只能去聯絡契丹,求他們相助了。”
契丹,是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源于東北地區。在唐末的時候,契丹出了一位英雄人物,名叫耶律阿保機。耶律阿保機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他英勇善戰,胸有謀略,統一了各部,力量大增,然后學習中原文化和制度,任命漢人韓延徽為宰相,建立了契丹國,登基稱帝。耶律阿保機曾經與李克用結為兄弟,后來因為利益之爭,又反目成仇了。
耶律阿保機死后,他的第三子耶律德光繼承了皇位。耶律德光也是英雄了得,他繼續重用韓延徽,按照漢族制度改革官吏和軍隊,進一步擴大勢力,時常南侵。在李存勖時期,曾經將契丹驅逐到漠北。后來,趁著后唐混亂之際,契丹勢力發展很快,擁有騎兵幾十萬,陣兵于邊境,對后唐虎視耽耽。
石敬瑭、桑維翰、劉知遠三個人都認為,要想對抗朝廷,只有借助契丹的力量才行。可是,他們也知道,請契丹出兵相助,必須要給他們好處。
石敬瑭提出了三條:一是割讓幽云十六州給契丹;二是每年進貢帛三十萬匹;三是向契丹稱臣,并且認耶律德光為義父。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十歲。
桑維翰對這三條完全贊同。劉知遠猶豫著說:“前兩條可以,第三條太過屈辱了,沒有必要許諾那么多吧?”
石敬瑭振振有詞地說:“耶律德光本來就比我高一輩,認他做義父,順理成章,有什么屈辱的?尊稱他為父,他必定會全力支持我們,為一虛名而得到實惠,是很劃算的。”
耶律德光的父親曾經與李克用結為兄弟,而石敬瑭是李克用的孫輩,所以,石敬瑭以此為借口,認耶律德光為父輩,自己甘當兒子。
石敬瑭讓桑維翰起草好有關文書,命心腹去和契丹商談。耶律德光本來就想出兵南侵,見石敬瑭給了這么優厚的條件,大喜過望,一口答應下來。
石敬瑭見契丹很爽快地答應了,也是大喜,頓時有了底氣。于是,他給朝廷寫信,不僅拒絕前往鄆州,而且還指責李從珂不是親子,沒有資格當皇帝,要求他退位,把皇位讓給李嗣源五歲的幼子李從益。
李從珂見了石敬瑭的書信,鼻子都氣歪了,立即下詔,免去石敬瑭一切職務,并派兵討伐。李從珂任命張敬達為主將、楊光遠為副將,率領十幾萬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向太原。
石敬瑭也緊急調兵遣將,令部將安重榮等人率軍進入太原,準備防御,同時與契丹聯系,約定好出兵日期。邪律德光立即調集契丹騎兵,隨時準備南下。
公元936年8月,后唐將領張敬達、楊光遠率兵抵達太原,隨即將太原城包圍起來,四面攻打。城中早有準備,防守嚴密,頑強抵抗。張敬達攻城一月有余,沒有進展。
這個時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親率大軍,從雁門關南下,直撲太原,旌旗連延不斷,長達五十里。張敬達軍隊沒有想到石敬瑭會勾結外敵,毫無防備,忽然聽到背后擂鼓般的馬蹄聲,回頭一看,契丹騎兵已經排山倒海般地沖到眼前,頓時大亂。契丹騎兵兇悍,揮舞馬刀,狂呼亂叫,后唐軍隊死傷慘重,潰散而逃。
石敬瑭出了太原城北門,親自迎接契丹皇帝,像對待父親那樣,恭恭敬敬地跪拜行禮,從而確定了義父義子的身份。
耶律德光傲慢地說:“我遠奔三千里救援,大事必能成功。看你相貌堂堂,我想冊封你為天子。”石敬瑭聽了,立即撲倒在地,磕頭謝恩,感激涕零。
不久,在太原城南修筑祭壇,舉行儀式,石敬瑭被耶律德光冊封為皇帝,國號為晉。為了與從前的晉朝相區別,史稱后晉。石敬瑭這個后晉皇帝,實際上是契丹冊立的,自然是“兒皇帝”了。
石敬瑭稱帝以后,隨即與契丹一起,急速向南進軍。張敬達兵敗之后,好不容易收攏起一些殘兵,只剩下五六萬人了。張敬達在晉安寨固守,很快被契丹騎兵包圍起來,喊話叫他們投降。張敬達寧死不降。副將楊光遠卻把張敬達殺了,率部投降了契丹。
李從珂聽說石敬瑭勾結契丹,領兵南下,大吃一驚,急忙派將領趙延壽、范延光等人,分別率軍抵御。契丹鐵騎進軍神速,攻勢凌厲,沿途州縣或潰逃,或投降。契丹軍隊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最后,領兵將領趙延壽、范延光也兵敗投降了。
公元936年11月,石敬瑭和契丹軍隊攻破洛陽,李從珂自焚而死,后唐滅亡。石敬瑭建都洛陽,后來遷到了開封。
石敬瑭在契丹的扶持下,滅掉后唐,占領中原,當上了“兒皇帝”。然而,他這個“兒皇帝”,當得并不穩固和舒心。請看下一集,石敬瑭兒皇帝并不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