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之十—介子推
介子推,春秋時期晉國人,為人清廉賢明,忠君愛國,割股奉君,忠孝兩全,被得后世歌頌。
春秋時期,晉國晉獻公有四個兒子,太子申生、公子夷吾、公子重耳,以及和寵妃驪姬所生的奚齊。不過晉獻公昏庸無道,色令智昏,寵幸驪姬,驪姬得勢后,想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便陷害太子申生自盡而亡。
公子夷吾以及重耳連夜逃出晉國,是為了避免被驪姬陷害,重耳很有賢名,跟隨他出逃的義士有很多,其中有五人最出名,分別是狐偃、趙衰、魏犨、司空季子、介子推。重耳在外逃亡19年,從青絲變成了白發,逃亡時經常吃不飽,穿不暖,19年的逃亡生活可想而知是非常艱辛的,可即便如此,介子推等五人依然不離不棄追隨重耳。
有一年重耳一行人逃到了衛國,盤纏被自己手下偷走了,重耳等人饑餓難耐,向當地的農民行乞,不但沒有要到吃的,還被農民嘲笑一番,隔天重耳餓昏了過去,這時候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一塊,再摘些野菜來煮成肉湯給重耳喝,重耳知道后深受感動。
公元前636年,在外逃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并且奪得晉國王位,號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更是一個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人,他首先是對跟隨自己逃亡19年的人大加封賞,狐偃封為上將軍,趙衰封為上大夫,魏犨封為大夫,等封到介子推時,他死活不肯受封,并寫下一首詩,大意是說:“曾經有一條龍走遍天下,有五條蛇跟隨,是為了輔佐他,現在龍回家了,有四條蛇得到了賞賜 ,但有一條蛇感覺十分羞愧,就不敢受封了。”
晉文公看到這首詩后,想到介子推割股奉君的義舉,不封賞介子推,感覺自己就是個忘恩負義的人,遂派人招他入宮受封,結果發現介子推已經逃到深山躲了起來,晉文公帶大量的人馬到深山搜尋介子推,結果一無所獲。
這時候晉文公手下有個人出了餿主意,放火燒山把介子推逼出來。可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勢熄滅后,依然沒有把介子推逼出來,這時候晉文公下令繼續搜山,有人在一顆柳樹下發現了被燒死的介子推母子,晉文公悲痛欲絕,在介子推尸骨前痛哭不已,最后下令厚葬介子推母子。
公元前635年,晉文公帶領群臣到介子推墳前祭奠,為了悼念介子推,晉文公把燒死介子推的日子3月5號列為全國禁火日,這一天不能生火,不生火就只能吃寒冷的食物,從此留下一個著名的節日“寒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