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原之戰,是發生在唐武德元年六月到十一月的一場戰爭,是唐朝秦王李世民率領軍隊在淺水原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戰。因此這場戰爭的參展方就是唐朝和薛舉父子,這一戰役一舉擊敗了薛仁杲,同時奪取了隴西,并且除去了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
淺水原之戰圖
淺水原之戰中李世民采用了后發制人、疲敵制勝、堅壁不出、窮追猛打的戰略,最后將唐朝反敗為勝,取得了隴西。之所以會發生這場戰役的的背景是在唐政權建立時,隋末的內亂也隨著煬帝的逝世而達到了高潮。宇文化及楊浩為皇帝,率領隋軍主力十萬多人北上,要回到長安奪取政權。與此同時,洛陽的隋朝立楊侗為帝。楊侗政權設法去拉攏李密,想讓他去擋住宇文化及。一向托大的李密果然中了計,與同宇文化及展開激戰。因為李密倉促應戰,所以被打得潰不成軍。關東連番混戰的時候,關中地區雖然仗崤山黃河的天然屏障而沒有被波及,但更嚴重的威脅正從西方逼近。李淵剛剛稱帝,當年六月,薛舉便親自率軍,開始了策劃已久的大舉東進。李淵命秦王李世民為元帥,統領八總管約四萬人的兵力前去迎戰。于是唐朝開國后的第一場大戰便拉開了序幕。戰爭的結果就是唐朝平定了隴西,消除了西顧的憂患,保全了關中的安全,而薛軍以全軍覆沒而告終結束。 淺水原之戰結果淺水原之戰的參展方是唐朝和薛舉父子,這場戰役是發生在唐武德元年,也就是618年六月到十一月,總共經歷了5個月的時間,是唐朝的親王李世民率領軍隊在淺水原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所部的戰役。那么淺水原之戰結果是怎么樣的呢?
淺水原之戰圖
淺水原之戰的結果是唐朝李世民一舉擊敗了薛仁杲,除去了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消除了西顧的憂患,同時也保障了關中的安全。那么秦王李世民是怎樣反敗為勝,他是怎樣作戰的呢?李世民采用了后發制人、疲敵制勝、堅壁不出、窮追猛打等戰略,最后反敗為勝戰勝了淺水原之戰。在武德元年六月的時候,薛舉率領軍隊侵入到安定郡,主力軍向高墌前進,而在東北、西南兩翼,則派機動騎兵侵襲北地、扶風二郡。在七月的時候,李世民來到高墌,不料得了瘧疾病倒,于是只能讓劉文靜和殷開山代替指揮。李世民對他們說:“薛舉孤軍深入,他們的糧食不多,士兵疲憊,如果他們再來挑戰,就不要應戰?!薄5且箝_山并沒有聽此,于是就跟雙方激戰,結果導致陣亡,李世民連夜收拾殘局,將劉文靜等人罷官。之后,在八月時候,薛舉再戰,他們多次挑戰,李世民堅守不出。幾天之后,薛舉的軍隊糧食也吃完了,手下的將領紛紛來投降,于是在這時,李世民給了薛仁杲沉重的一擊,窮追猛打,最后薛軍打敗,唐軍才得以反敗為勝。淺水原之戰評價淺水原之戰是唐朝秦王李世民采用后發制人、疲敵制勝,堅壁不出,窮追猛打的策略,最后反敗為勝。淺水原之戰是發生在唐武德元年六月到十一月之間,李世民率領軍隊在淺水原對隴西割據勢力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戰,這以戰役一舉擊敗了薛仁杲,奪取了隴西,同時除去了關中的一大威脅勢力。那么對淺水原之戰評價如何呢?
李世民畫像
淺水原之戰,唐朝爭取李軌成功,使薛軍側后受到了威脅,李世民再戰淺水原,閉壘以待,抓住了有利作戰時機,前后夾攻,并乘勢追擊,使薛兵不得聚,從而獲得了勝利。在淺水原之戰中,李世民巧妙地利用了騎兵和步兵這兩個兵種在攻守上的不同優勢,在長期的正面堅壁挫銳之后,又突然加以狂風暴雨般的突然襲擊,從而獲得戰爭的勝利,而此后又趁破竹之勢,讓騎兵快速突擊,殲滅了敵人的老巢。李世明這一套兵法成為后來他連破強敵的典范之作,比如后來擊劉黑闥、宋金剛、竇建德、劉武周等人,所采用的戰術和淺水原之戰都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利用騎兵突襲敵軍的側背,當占有騎兵優勢時還不困難,但如果像淺水原之戰那樣,唐軍在騎兵上完全占了劣勢,卻仍然能大獲全勝,這不能不歸功于李世民過人的軍事才能。所以從李世民作戰的成果來看,他的作戰能力還是很強大的,他的才能是十分卓越的。
綜合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