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開講#
公元1643年,皇太極突然病逝。豪格和多爾袞爭搶帝位,互不相讓,搞得劍拔弩張,差點內訌。宗室貴族們經過反復協商,最終決定擁立福臨登位,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兩人攝政。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從小與皇太極一起長大,他有勇有謀,軍功顯赫,威望很高。濟爾哈朗原本是傾向豪格的,但見多爾袞咄咄逼人,毫不相讓,他擔心發生內亂,從大局考慮,不得已與代善等人商定了折中方案。
有的史書說,立福臨為帝,就是濟爾哈朗提議的。也有的史書說,是多爾袞首先提出來的。宗室貴族們最終同意了這個方案,并推舉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共同輔政。濟爾哈朗為人謙和,不爭強好勝,大權逐漸落到多爾袞一人手里。
多爾袞確有雄才偉略,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多爾袞智勇雙全,善于統兵,他率領的白旗軍十分強悍,在偷襲北京、大凌河之戰、征伐察和爾、討伐朝鮮、松錦大戰等歷次戰役當中,均作為主力,戰功累累。白旗軍是滿州八旗中的一張王牌部隊,幾乎沒有打過敗仗。所以,多爾袞才在皇位爭奪中有恃無恐,毫不相讓。
多爾袞胸有謀略,富有戰略眼光,他曾經向皇太極建議說:“明朝雖然已經腐朽,但依然塊頭很大,很難將其一口吃掉。應該不斷派兵襲擾明朝腹地,毀其屯堡,耗其國力,等到時機成熟,再大舉進攻。”
皇太極認為這個意見很好,于是不斷派出精銳騎兵,繞過關寧錦防線,從蒙古地盤越過長城,深入明朝腹地,大肆燒殺搶掠,給明朝造成了很大損失。
公元1638年,皇太極任命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率軍南下,襲擾明朝。豪格作為多爾袞的手下將領,隨軍出征。多爾袞從山西突破長城關口,向南攻擊,然后調頭往東,攻破濟南,殺了明朝大總督盧象升,再往北搶掠京畿地區,所向披靡,獲全勝而歸。
多爾袞此次率軍出征,充分展示了他非凡的軍事才能。此役歷時半年,轉戰數千里,連勝十七仗,攻破城池四十二座,俘獲人畜二十六萬。清軍如入無人之境,明軍聞風喪膽,多爾袞威名遠揚。
皇太極對多爾袞十分器重,讓他管理最重要的吏部,文武大臣的升降去留,皆由多爾袞提出建議。另外,多爾袞還統轄其他六部,表現出很強的行政管理能力。皇太極對多爾袞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兒子豪格。
所以,多爾袞覺得,自己有資格、有條件與豪格競爭皇位,同時他也自信滿滿,認為憑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使大清強盛,干出一番大事業。經過明爭暗斗,多爾袞雖然沒有登上皇位,但當上了攝政王,大權在握,他覺得仍然可以大有作為。
多爾袞當上攝政王以后,雄心勃勃,準備大顯身手,出兵南下,奪取大明江山。恰在這時,出現了天賜良機。
公元1644年3月,多爾袞攝政半年之后,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推翻了明朝統治,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中原無主,一片混亂。洪承疇、范文程都建議說,大清應該趁此良機,迅速揮師入關,奪取中原。
多爾袞正有此意,他親自率領清軍鐵騎,從沈陽出發,急速南下。走到半路,鎮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乞求降清,共同對抗李自成起義軍。多爾袞大喜,接納吳三桂,輕松跨過山海關,打敗起義軍,驅逐李自成,進入北京城。
多爾袞占領北京以后,一面抓緊穩定局勢,一面繼續追殺起義軍。多爾袞為崇禎皇帝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博得許多漢人好感,同時布告安民,維護秩序,救濟窮人,收買人心,很快占穩了腳跟。清軍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以吳三桂等人為先鋒,對李自成起義軍窮追猛打。不久,李自成犧牲,清軍占領了中原。
公元1644年9月,多爾袞把都城從沈陽遷至北京,從此開始了對全國二百六十八年的統治。為了表彰多爾袞的功績,以小皇帝順治的名義,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并為多爾袞建碑紀功。此后,多爾袞凌駕于諸王之上,完全掌握了清朝大權。
多爾袞在遷都北京、占領中原以后,隨即開始兵進江南,奪取天下。在幾年之內,清軍滅掉弘光、隆武、魯王等多個南明政權,消滅了明朝殘余勢力,占領了南方大部分地區,只剩下廣東沿海一帶和西南永歷政權了。多爾袞為清朝統一全國立下赫赫大功。
多爾袞在攻打江南戰爭中,頒布剃發令,對江南人民實行殘酷鎮壓和白色恐怖,制造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給江南帶來沉重災難。多爾袞對此犯有大罪。
多爾袞依仗功高,權勢熏天。他為了方便以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把皇帝璽印由自己掌管;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護衛人員,均與皇帝相同;在多爾袞的尊稱上,由叔父攝政王改為皇叔父攝政王,后又改為皇父攝政王;朝廷大小政務,全由多爾袞一人決斷。多爾袞的所作所為,引起順治皇帝和一些宗室大臣們的強烈不滿。
那個失去登位機會的肅親王豪格,雖然心懷不滿,但也無可奈何。豪格隨清軍入關,先是領兵平定了山東,后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征討四川的張獻忠。經過一年多時間苦戰,清軍攻占了四川,豪格親手射死了張獻忠。
豪格為清朝立了大功,班師回京。順治皇帝非常高興,親自設宴慰勞。不料,多爾袞羅織罪名,將豪格下獄。不久,豪格死在獄中,年僅四十歲。關于豪格之死,有自殺、被謀殺等多種說法,總之是死在了多爾袞的手里。豪格無辜而死,也引起順治皇帝悲憤和許多大臣憤慨。順治皇帝在清算多爾袞的時候,為豪哥平反昭雪。
公元1650年,多爾袞在打獵時意外墜馬受傷,傷重而死,時年三十九歲。
多爾袞死后不久,對多爾袞心懷不滿的宗室大臣紛紛揭發他的罪行。一向處事沉穩、忍辱負重的濟爾哈朗首先發難,聯合一些王爺給順治皇帝上書,要求追究多爾袞的罪責。
順治皇帝當時只有十三虛歲,并沒有親政,但有母親孝莊皇太后輔佐和支持,于是召集群臣商議。經過眾議,順治皇帝宣布多爾袞十四條大罪,剝奪其一切爵位和封典,并毀墓掘尸。多爾袞死后只有兩個月,就從榮譽的頂峰迅速跌落到地下。
多爾袞攝政七年,有功有過,但他畢竟為大清入關、統一天下做出了重大貢獻。過了一百多年之后,乾隆皇帝下令為他重修墳塋,恢復了封號。
大清是在李自成攻占北京、推翻明朝之后,借機大舉入關,占領中原的,然后奪取了整個天下。所以,大明朝實際上是被李自成滅掉的。李自成滅掉了明朝,卻為大清獲得天下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和條件。請看下一集,李自成進京滅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