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后唐滅后梁,都洛陽,以長安為西都、太原為北都,降開封府為汴州。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后晉滅后唐,以洛陽為都。兩年后,遷都汴州,稱東京,升汴州為東京開封府,以洛陽為西京。其后,后漢、后周相繼建立,均以東京開封府為都城,以西京河南府(治洛陽)為陪都。
后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以開封為都城,稱東京;洛陽為陪都,仍稱西京。東西二京為當時全國兩大都會。趙匡胤是在洛陽出生和長大的,他曾擬遷都洛陽,并修洛陽宮室以作準備,又將皇家陵園選在洛陽下轄的鞏縣和洛陽西郊的谷水。北宋時不少大臣如范仲淹等也都有“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陽”的主張。而北宋開封皇城及其宮殿都是按洛陽圖式修建的,排列規整,左右對稱。
金朝滅北宋后,南宋以臨安為行都,在法律上仍以東京開封為都城,以西京洛陽為陪都。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遷都開封府,興定元年(公元1217年),升洛陽為中京,設金昌府,當時修建的中京城,即今洛陽老城。后來蒙古和南宋聯合滅金,曾一度收復開封和洛陽。在蒙古和金的戰爭中,開封和洛陽遭到嚴重破壞,兩個城市同時衰落,從此失去全國中心城市的地位。
從五代到金亡的三百多年中,洛陽基本上是開封的陪都,是政治、經濟的副中心,文化的中心?!疤煜旅麍@重洛陽”,“洛陽牡丹甲天下”。洛陽有許多宏大的酒樓食店,經營高檔宴席。與酒樓的發展相對應,洛陽釀酒業發達。
宋代國子監(國家教育管理機關)設判監事二人,一在東京開封,一在西京洛陽,是當時全國二位最高的教育行政官員。并在洛陽設國子學(最高學府)。西京多世家大族,許多政界、文化界的要人、名人都曾在洛陽生活、置宅建園,或著書立說。如趙普曾任西京留守(軍政長官)、歐陽修任西京留守推官;富弼有富鄭公園、邵雍有叢春園、李格非有仁豐園、司馬光有獨樂園;邵雍、程顥、程頤在這里創立理學,司馬光完成《資治通鑒》,歐陽修撰《洛陽牡丹記》,李格非撰《洛陽名園記》等。
開封為京師,但是其皇宮用品不少由洛陽供給。例如京西路、河南府(均治洛陽)都是北宋瓷器的重要生產地,故《元豐九域志》曾說西京洛陽瓷器為貢品。洛陽花多,產蜜、蠟亦多,故《宋史》有洛陽“貢蜜、蠟”的記載。洛陽又是金融中心之一,西京伊陽(治今嵩縣古城村)設有銀場,西京河清縣(治今孟津縣白鶴村)設有阜財監,專門鑄造銅錢。
五代北宋時,洛陽、開封間的驛道是最繁忙的官道,驛路上有眾多的酒店,皇帝常來往于兩京間。洛陽牡丹盛開時,西京留守令人采摘置竹籠內,用驛馬送往開封,“一日一夕至京師”,史稱“置驛貢花”。
金朝末年,元好問、李汾、劉昂霄等金朝最著名的一批詩人都曾居住在宜陽三鄉。元好問《緱山置酒》云:“西望洛陽城,大路通平津。行人細如蟻,擾擾爭紅塵?!薄洱堥T雜詩二首》云:“遙遙洛陽城,梅花千樹春?!倍急憩F了對繁華洛陽的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