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唐王朝》之五十三:白馬之禍

欒氏春秋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山河殘破

唐昭宗李曄昭宗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同母弟弟。咸通八年(867)二月二十二日生于長安宮中。6歲封壽王,最初名李杰,文德元年(888)三月六日唐僖宗崩于武德殿,他被立為皇太弟監國,改名李敏。八日即位,又改名李曄。幾次改名,昭示著他政治身份的變化。

唐昭宗即位這年22歲,按說也是成年天子了。不過,在唐僖宗彌留之際,朝廷群臣并沒有看好他,而是看中了吉王李保,理由是吉王在諸王當中最有賢名,年齡又長于壽王。當時支持昭宗的只有掌握軍權的宦官楊復恭等人。楊復恭之所以擁立壽王,仍然是宦官自行廢立的慣用舊例。除此之外,可以看到的理由有:一是昭宗和僖宗是同母所生,關系最為密切;再是他在僖宗多年避難逃亡過程中都隨侍左右,而且還能夠表現一些軍事才能,與楊復恭關系相處也算和諧,比較能為楊復恭等人接受。就這樣,昭宗在宦官的擁立下成為唐朝最后一個以皇太弟身份即位的皇帝。

唐昭宗聽政以后,頗有重整河山、號令天下、恢復祖宗基業的雄心壯志。他認真讀書,注重儒術,尊禮大臣,企圖尋找治國平天下的道術。此刻的昭宗意氣風發,神氣雄俊,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贊譽他“有會昌之遺風”。唐昭宗要重振朝綱,壓制強藩,剛即位就招募十萬大軍,試圖實現以強兵威服天下的目標。然而,事情似乎并不像他設想的那樣簡單。多年來,各地強藩勢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與朝廷百官、內廷宦官的關系盤根錯節,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年輕氣盛的唐昭宗想要畢全功于一役,不僅難以成功,而且還引發了更大的政治危機。

大順元年(890),唐昭宗在準備尚欠充分的情況下,迫不及待地下詔削奪太原李克用的官爵和賜予他的皇室宗族的身份。結果,各地藩鎮為求自保,對此消極觀望,唐昭宗派往河東(今山西)地區的官軍幾乎全軍覆沒。楊復恭乘機將支持唐昭宗的宰相罷免,并聯合山南西道節度使要挾朝廷,這給待機而動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提供了口實,他以討逆為名聯合關中其他幾個藩鎮打敗了楊復恭。李茂貞公然指責唐昭宗“只看強弱,不計是非”,難以忍受李茂貞驕橫的唐昭宗,就想仿效唐憲宗削藩而對他用兵。

宰相杜讓能認為李茂貞就在京師附近,萬一有個閃失后果難以收拾,勸他謹慎從事,但昭宗不聽,結果三萬禁軍還沒有進入鳳翔就被打敗。李茂貞隨即兵逼朝廷,昭宗無可奈何,只好殺死了親信宦官和宰相杜讓能推卸責任,李茂貞才算罷休。從此,李茂貞占據關中十五州,成為京畿地區最強大的藩鎮,他以朝廷元勛自居,干預朝政,遂有“問鼎之志”。

乾寧三年(896)九月,占據汴州(開封)的黃巢降將朱全忠、河南尹(治洛陽)張全義與關東諸侯紛紛上表,說關中地區有災,請車駕遷都洛陽,并說已經著手繕治洛陽宮室。這個時候,唐昭宗為了保障皇室安全,一度想任用宗室典掌軍隊,因阻力重重沒有實現,卻給宗室諸王帶來了滅頂之災。乾寧四年(897),華州節度使韓建要挾來華州行宮的昭宗將宗室睦王、濟王、韶王、通王、彭王、韓王、儀王、陳王等八人囚禁,他們所統領的殿后侍衛親軍兩萬余人也被迫解散,唐昭宗還不得不在韓建的要求下,將德王裕冊為皇太子——這一決定為日后的政變埋下了隱患,并進封韓建為昌黎郡王,賜“資忠靖國功臣”。這年八月,韓建又因私怨,借口諸王典兵導致“輿駕不安”,勾結知樞密劉季述假傳皇帝命令發兵圍十六宅,白玉帶將通王、覃王已下十一王及其侍衛,無論老少統統殺死,而韓建僅以諸王“謀逆”告訴昭宗了事。當韓建發兵圍住諸王的住所以后,宗室諸王驚懼萬分,披發逃命,沿著城垣大呼:“官家(宮中對皇帝的稱呼)救兒命。”有的還登屋上樹,以圖僥幸。景況之慘痛,使人嘆息。即使這樣,唐昭宗仍以韓建為守太傅、中書令、興德尹,封潁川郡王,賜鐵券,并賞賜他御筆書寫的“忠貞”二字。


光化元年(898)十一月,又發生了昭宗遭宦官廢黜、皇太子裕監國的宮廷政變。

原來,唐昭宗經過這番折騰,往日的銳氣消失殆盡,終日飲酒麻痹自己,脾氣也變得喜怒無常,這引起了宦官的恐懼。十一月的一天,昭宗在禁苑中打獵,大醉而歸。當天夜間,手殺宦官、侍女數人。左右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王仲先借機要挾宰相召百官署狀同意“廢昏立明”,隨即帶兵突入宮中。剛剛酒醒的昭宗突然見到門外的兵士,驚墜床下,還掙扎起來想逃跑,被劉季述、王仲先左右挾持著摁在座位上。

唐昭宗皇后何氏馬上出來周旋:“軍容長官本是護衛官家的,你們不要嚇著他,有事請各位做主就是了。”劉季述立即拿出百官簽署的文狀說:“陛下厭倦了這個寶位,大家的意思是要太子監國,請陛下頤養于東宮。”昭宗還辯解:“我昨日與卿等歡飲,不覺過了點,何至于此呢!”皇后馬上阻止說:“圣人就依他們的意思吧!”說完,就在昭宗面前取出傳國寶璽交付劉季述,然后就和皇帝共乘一輦,帶著平日的侍從十余人赴東宮。昭宗一入宮中即被囚禁,劉季述親自給院門上鎖,每日于窗中給他送飯食。這一天,宦官又迎皇太子監國,假傳昭宗之命自稱太上皇,并令皇太子登皇帝位。

后來,宰相崔胤聯合禁軍將領孫德昭發兵打敗了劉季述,天復元年(901)正月昭宗“反正”,接受了群臣的朝賀。劉季述為亂棒擊死,棄尸于市。皇太子裕降為德王,改名祐。昭宗被幽禁時,崔胤曾告難于正在定州(今河北正定)行營的汴梁(今河南開封)朱全忠,請他發兵問罪。此時,崔胤又派人到朱全忠軍中請他以兵迎駕。這正中朱全忠下懷,他立即前往長安,崔胤率文武百僚迎接。朱全忠隨后與鳳翔的李茂貞圍繞爭奪昭宗展開了激戰。朱全忠大軍圍困鳳翔一年多,鳳翔孤立無援,城中百姓多餓死,昭宗也不得不在行宮自磨糧食以求生存。最終,鳳翔城破,昭宗成為朱全忠的戰利品。天復三年(903),昭宗在朱全忠的押解下還京。他賜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并親解玉帶相賜。

昭宗返回長安以后,朱全忠很快發兵將朝中宦官全部殺死,同時下令各地藩鎮將擔任監軍的宦官一律殺死。多年來宦官專權的局面因宦官肉體上被消滅而結束了,但是唐朝政治腐敗黑暗的局面并不能得到扭轉。朱全忠為了更有利于控制昭宗,天祐元年(904)正月,他提出要皇帝遷都洛陽。為了杜絕唐朝故舊對長安的念想,朱全忠令長安居民按戶籍遷居,宮室和民居被毀,房屋被拆后的木材扔在渭河當中,順河而下,月余不息。數百年古都經過這一浩劫,元氣大傷。長安城哭聲一片,關中百姓在道路之上大罵崔胤是“國賊”,斥責他引來朱朱全忠(溫)像溫傾覆社稷,連累眾生。


罵歸罵,懾于朱全忠的淫威,唐昭宗不能不聽任擺布,離開京師向關東而去。這次離開長安,就再也沒有能夠回來,長安故都,終于成為夢中的遙想了。

天祐元年(904)四月,唐昭宗到達陜州(今河南三門峽)時,他近乎哀求地向朱全忠聲明,說中宮剛剛生育,月子里出行不方便,要到十月再入洛陽宮。朱全忠認為他是有意拖延以待變,很是惱怒,惡狠狠地對手下牙將寇彥卿說:“你馬上到陜州,立即督促官家動身。”


唐昭宗無奈,只好從陜州出發。此刻唐昭宗身邊已沒有了禁衛親軍,隨從他東遷者只有諸王、小宦官十幾人和打馬球的內園小兒共二百余人。朱全忠仍然不放心,擔心這些人也會惹是生非,為防止節外生枝,下令將他們全部坑殺,將皇帝身邊的侍衛全部換成了他的部下。


就這樣,遷都到洛陽的昭宗完全成為朱全忠手上的傀儡和招牌。朱全忠成為控制關東和關中大部分地區的最大的軍閥,他覬覦皇位已久,篡國之謀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原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等連盟舉義,打出了“興復”的旗號來和朱全忠對抗。

昭宗自離長安,終日與皇后、內人“沉飲自寬”,他一直擔憂發生不測。朱全忠也擔心昭宗再次成為自己對手的招牌,就對他下了殺手。事情發生在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昭宗被朱全忠派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樞密使蔣玄暉弒殺于東都之椒殿。


這天夜二鼓,蔣玄暉率龍武軍將史太等百人來到內門,聲稱有緊急軍務面奏皇上,內門打開,蔣玄暉每門留兵十人把守,一直沖到皇帝寢宮所在椒殿院。貞一夫人打開院門,對蔣玄暉說:“急奏不應帶兵來呀!”話音未落,被史太一刀砍死。蔣玄暉帶人急沖到殿下,大聲問:“至尊何在?”昭儀李漸榮在門外道:“院使(指蔣玄暉)莫傷官家,寧殺我輩。”昭宗此刻半醉半醒,聽到動靜不妙,馬上從床上爬起來。史太早已持劍進入椒殿,昭宗身著睡衣繞著殿內的柱子逃命,被史太追上一劍結果了性命。昭儀李漸榮想以身保護皇上,也一起被殺。何皇后苦苦哀求,蔣玄暉才放她一條活路。就這樣,年僅38歲的昭宗成為朱全忠圖謀篡國的刀下鬼。


白馬之禍

白馬驛之禍又稱白馬之禍,是唐朝末期朱溫誅殺朝官的一次事件。

事件發生在天祐二年(905年),朱溫在李振的鼓動下,殺死了眾多大臣,大約三十余人。殺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稱“白馬驛之禍”。

事后兩年的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于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二百九十年。

朱溫打敗李克用后。在篡唐的路上,已經不必再擔心李克用與他角逐了。唐昭宗又封朱溫為宣武、宣義、天平、護國(河中)四鎮節度使。于是,自蒲、陜東到海濱,南起淮水直到黃河諸鎮都為朱溫所有。當時鳳翔、昭義節度使李茂貞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朱溫于天復三年(902年)引兵入關,并打敗了李茂貞,搶到唐昭宗,遷都至洛陽。隨后又在天佑元年(904年)秘密刺殺了唐昭宗。立昭宣帝,又稱哀帝,并且控制了唐朝政權。自此后,唐室衰微,朝臣官僚僅僅備員而已。同時,一些舊臣百官見所倚之主倍受凌辱,因而陰私悲憤之志,又對那些新發跡的官僚看不起。朱溫為了打擊舊日的高門望族,掃清妨礙他篡唐稱帝的社會勢力,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心腹,一方面也想清除朝內舊臣。


就是這樣,這場“屠戮”開始了。

李振在“咸通”(860年—874年)、“乾符”(874年—879年)二十年間(860年—879年)屢次不第,由是痛恨士大夫,對朱溫說:“這些官僚自命不凡,說自己是什么清流,現在將他們殺后投入黃河,讓他們永遠成為濁流。”朱溫笑而從之。


天佑二年(905年)二月,安南節度使、同平章事朱全昱為太師,之后退休。朱全昱,是朱溫之兄,憨厚樸實,沒有能力,卻統領著領安南,朱溫親自請求罷免他。在同一天,朱溫指使蔣玄暉邀請唐昭宗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瓊王祥,并在九曲池擺酒,待諸王子飲酒盡興后,蔣將他們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三月戊寅,朱溫任命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獨孤損,充任靜海節度使;任命禮部侍郎河間張文蔚為平章政事。甲申,任命門下侍郎、同平章政事裴樞為左仆射,崔遠為右仆射,并同時罷免他們的政事。

當初,柳璨及第,不到四年為宰相,性情傾巧輕佻。當時天子左右的人都是朱溫的親信,柳璨委曲己意而奉承朱溫。同裴樞、崔遠、獨孤損共事朝廷,他們都在朝廷有重望,但朱溫不同意,柳璨以此為恨。王傅張廷范,本為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因被朱溫所寵幸,朱溫便奏請任命他為太常卿。裴樞說:“張廷范成為朝廷勛臣,是得益于他擁有方鎮,他憑什么能成為太常卿!恐怕這不是元帥的意思。”相持不下。朱溫聽后,對賓客們說:“我常常把裴十四才能真正純,不入浮薄的黨派,聽此議論,你們本來的面目顯露出來了。“柳璨借此把裴樞以及崔遠、獨孤損三人全部誣陷,所以三人都被罷免。


任命吏部侍郎楊涉為同平章事。楊涉,楊收之孫,為人謙和厚道恭敬謹慎,聽聞要為相,便和家里人相對哭泣,并對他的兒子楊凝式說:“這是我們家的不幸,并且這一定是你的累贅。”并任命清海節度使劉隱為同平章事。


三月乙丑,彗星長竟天。

柳璨仗恃朱溫的趨勢,姿作威福。恰逢有星象變化,占卜的人說:“君臣都將會有大災,應該以誅殺以響應上天。“柳璨因此對疏遠自己并且平素不喜歡的人對朱溫說:“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抱怨、怨恨不滿,應該把他們全都殺了以堵塞災異。李振也對朱溫說:“朝廷之所以不理,是由于這些輕浮淺薄的人紊亂法紀;況且大王想要圖謀大事,這些人都是制造朝廷困難的人,不如把他們全都殺了。”朱溫也是這樣認為的。


癸酉,貶獨孤損為棣州刺史,裴樞為登州刺史,崔遠為萊州刺史。


乙亥,貶吏部尚書陸康為濮州司戶,工部尚書王溥為淄州司戶。


庚辰,被貶為太子太保退休的趙崇任曹州司戶,兵部侍郎王贊為濰州司戶。其余有的人門第高貴華麗,有的科舉中第,在三省臺閣,以名節自居,比較著名的人,都被說為浮薄之人,貶逐指日可待,士大夫這個職位為之一空。


辛巳,再貶裴樞為瀧州司戶,獨孤損為瓊州司戶,崔遠為白州司戶。


天佑二年(905年)六月,戊子朔,敕令裴樞、獨孤損、崔遠、陸康、王溥、趙崇、王贊等自殺。


當時朱溫又聚集了裴樞等被貶官的朝廷之士三十余人。之后朱溫在親信李振鼓動下,于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一夕盡殺左仆射裴樞、新除清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仆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稱“白馬之禍”,又稱“白馬驛之禍”。

李振每次從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到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朝廷一定有被驅逐的人,當時人稱他為貓頭鷹。他接見朝士都頤指氣使,旁若無人。己丑,已退休的司空裴贄,被貶為青州司戶,不久賜死。


柳璨將余怒所傾注進此次事件,他好像還沒有殺夠大臣,張文蔚便盡力勸阻他,他才停止了殺戮的念頭。


當時士大夫避亂,大多都不入朝。壬辰,敕令所在州縣督譴,不得延誤。前司勛員外郎李延古,即李德裕的孫子,離職在平泉莊,皇帝下詔未到。戊申,責令授予衛尉寺主簿。


秋,七月,癸亥,太子賓客退休的柳遜貶為曹州司馬。后來又敕令密縣令裴練貶為登州牟平尉,長水令崔仁略為淄州高苑尉,福昌主簿陸珣為沂州新泰尉,泥水令獨孤韜為范縣尉,同時將他們放置于外地。只是因為他們都是裴樞、崔遠、陸扆宗黨而已。七月,唐哀帝的使臣到來,賜給朱溫“迎鑾紀功碑”。并立于長安城內。

天祐二年(905年)十二月,朱全忠借故處死了樞密使蔣玄暉,又借口“玄暉私侍積善宮皇太后何氏,又與柳璨、張廷范為盟誓,求興唐祚”,將哀帝母后何氏殺死,并廢黜為庶人。不久,貶宰相柳璨為登州刺史,后被貶賜死,其弟兄也被全部處死。太常卿張廷范被五馬分尸,其同伙被除名賜死者若干。朱溫已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了。


朱溫曾經和自己的幕僚及游客坐在大柳下,朱溫自言自語地說:“這棵樹應該做車轂。”大家都應。有幾個游客起身回答說:“應該做車轂。”朱溫勃然大怒,大聲說:“書生們喜歡順口玩弄別人,你們都是這一類的人!車轂必須用榆木制作,柳木豈能做!”他便對左右的人說:“還等什么!”左右數十人嚷嚷說“應該做車轂”的人,全部都被打死了。


白馬之禍后,唐朝政府的勢力基本被掃除。唐哀帝朱溫為相國,總百揆。以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天雄、武順、佑國、河陽、義武、昭義、保義、戎昭、武定、泰寧、平盧、忠武、匡國、鎮國、武寧、荊南等21道69州為魏國,進封朱溫為魏王,加九錫


兩年以后的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梁”,史稱后梁,朱溫也成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滅亡。


哀帝先被降為濟陰王,遷于開封以北的曹州(今山東菏澤),安置在朱溫親信氏叔琮的宅第。由于太原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等仍然奉天祐正朔,不承認他的梁朝,朱全忠擔心各地軍閥的擁立會使廢帝成為身邊的定時炸彈,就一不做,二不休,于開平二年(908年)將年僅17歲的唐哀帝鴆殺。朱全忠為加謚曰“哀皇帝”,以王禮葬于濟陰縣定陶鄉(今山東定陶縣)。


白馬驛之禍是對唐朝舊臣的一次較徹底的清除,唐朝政府的勢力基本被掃除。也因此結束了綿延多年的唐朝官僚集團的黨爭。這次事件實際上掃除了他篡位過程中的一大障礙。當朝士們的尸體在渾濁的黃河水中隨波浮沉的時候,帝國的一切道德準則、禮法規范也隨之而被埋葬,帝國本身便再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了。


國破家亡

  唐昭宗李曄,為唐懿宗第七子。


  唐僖宗時未立太子,至其彌留,群臣欲擁戴最有德望的皇六弟吉王李保,然宦官首領十軍觀軍容使楊復恭,因李保難控制而全力推出皇七弟李嘩,冊為皇太弟,作為皇位繼承人。


  然唐昭宗繼位后,并非像楊復恭估計的那樣,成為他的掌中物,而是表現出了截然相反的面貌。他好讀書,好文學,尤重儒術,在先帝或崇佛、或獎道之后,重新恢復了儒術的一尊地位。他敬重大臣,極力招攬人才。他英氣勃發,雄風超過了唐武宗。他志在消除帝國的積弊,志在澄清海內的混亂,志在再造祖宗的輝煌大業。


  新主新氣象,贏得了天下一片贊譽。

  然一切只是新主的理想和精神,只是飽受苦難的臣民的愿望和期盼,要把已在進水的巨舟修復得完好如初,重新揚帆起航,實際已近于癡人說夢,根本沒有可能。


  唐昭宗是明白人,清楚他所面臨的局勢、所處于的環境。然他知其不可為而強為之,除存僥幸之心外,僅是要對得起他的良心、他的責任。


  時天下已大潰爛,然對唐昭宗而言,其最大的心腹之患,是外面的藩鎮割據和里面的宦官專權。對此,宰相張潛與他所見略同,說唐昭宗“內受制于家奴,外受制于藩鎮”。當唐昭宗問如何予以解決,張潛的對策是:招兵買馬,用強大的軍事實力來改變狀況。唐昭宗批準此策,在長安招募了十萬軍隊。


  楊復恭以擁立之功,極其飛橫跋雇,養了宦官六百人作義子,充任各道的監軍,根本不把唐昭宗放在眼里。當唐昭宗在殿上與宰相們談論如何對付藩鎮叛亂時,他乘著肩輿直行殿中。宰相孔緯指責他耀武揚威,收養壯士為義子,是企圖謀反。楊復恭傲慢地解釋說,收養義子,是捍衛社翟,并非謀反二唐昭宗駁斥道,既然如此,為何不讓壯士們姓李而姓楊?說得楊復恭啞口無言。


  唐昭宗尚未來得及對付楊復恭,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擅自擴大地盤,向云州(今山西大同)發起了進玫。與李克用有矛盾的宣武節度使朱溫,上表要求討伐。唐昭宗因李克用在平定黃巢時有大功,猶豫不決,遂令群臣進行討論。討論的結果,除了張潛、孔緯之外,竟無人贊同,楊復恭反對尤烈。然唐昭宗終被張潛、孔緯說服,詔令削去李克用的官爵,以張潛為統帥,統領朱溫等諸道兵,對李克用興師問罪。遺憾的是,由于準備不足,加上諸道各懷己見,致使征討遭到了敗局。


  李克用得勝后,上表指斥張溶,要求朝廷予以制裁。而楊復恭則乘機挾嫌報復孔緯。最終,唐昭宗不得不將張潛、孔緯貶為外官,恢復了李克用的官爵。張潛、孔緯外放后,向朱溫求援。朱溫上表為他們洗冤,言下之意罪在楊復恭。


  得了朱溫的聲援,唐昭宗生出了鏟除楊復恭之心。他以楊復恭謀反為名,命天威都將李順節、神策軍使李守節率兵,向楊復恭居住地進攻。楊復恭戰敗,率眾逃奔興元(今狹西漢中),以討李守節為名,與他的義子們聯兵對抗朝廷。唐昭宗用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以其本部兵,向興元進攻。楊復恭再度失敗,逃往間州(今屬四川)。


  討伐楊復恭的勝利,使李茂貞的名聲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他居功自傲,上表的言辭極是傲慢無禮,且充滿了羞辱性的指責,說唐昭宗“尊極九州,不能戮楊復恭一身”。


  唐昭宗怒不可遏,決計征討。宰相杜讓反對,從小不忍則亂大謀的角度出發,勸諫暫不用兵。


  然唐昭宗說:“王室日益卑弱,號令不出京師。聯不甘為儒弱之主,渾借過日。


  他強令杜讓進行協調,并征調禁軍,向鳳翔開去。然這禁軍由于是新募之兵,且多是長安的市井少年,在遭遇鳳翔軍后,一觸即潰。


  李茂貞揮兵向長安撲來,京師震動。唐昭宗不得己,以杜讓做了替罪羊,將他賜死,讓李茂貞以鳳翔節度使兼山南西道節度使,這才阻止了鳳翔軍的深人。


  李茂貞成了長安附近地區最大的諸侯后,派兵向聞州進攻。楊復恭及其義子楊守信、楊守亮等力不能敵,向河中逃竄,途中為華州(今陜西華縣)刺史韓建所獲,被押往長安斬首。


  在先后經歷了對李克用、李茂貞兩次用兵失敗后,唐昭宗的威信已喪失殆盡,并逐漸淪落為諸侯們隨意侮辱的對象。未出多久,邯寧節度使王行瑜會同李茂貞、韓建,各自領兵進人長安,將宰相韋昭度等人處死,并準備廢默唐昭宗,改立吉王李保為帝。陷人絕境的唐昭宗,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出于政治發展的需要,立即率部向長安運動。時李克用部隊的戰斗力在天下名列前茅,王行瑜等不敢與其爭鋒,各自領兵退回了本鎮。


  李克用到達朝邑(今陜西大荔),擊敗了匡國節度使王行約。王行約退往長安,與其弟左軍指揮使王行實大掠西市。李茂貞假子右軍指揮使李繼鵬,欲劫唐昭宗去風翔。神策軍中尉劉景宣與王行實聞訊,欲劫唐昭宗去鄰州(今陜西彬縣)。為爭奪天子,左軍與右軍相互攻戰,長安大亂。幸有勇悍的鹽州(今陜西定邊)六部兵駐扎在京師,為左右兩軍所憚,唐昭宗急令前來護駕,方將兩軍分別逼去了鄰州和鳳翔。


  王行瑜、李茂貞各自領兵,復逼近長安外圍,準備劫持唐昭宗。唐昭宗逃往南山莎城鎮,催促李克用進兵。李克用進至梨園寨,擊敗王行瑜。李茂貞向李克用求和,并向唐昭宗上表請罪。由此,唐昭宗方得以在李克用的護衛下,返回長安。


  待李克用返回河東后,李茂貞卷土重來,攻進長安,放火燒毀宮室、坊市。唐昭宗再度流亡,途中被韓建所得。韓建逼唐昭宗解散禁軍,伙同宦官樞密使劉季述殺死了十一個宗室王。然后,韓建將受盡凌辱的唐昭宗送回長安。

  然屢經患難的唐昭宗,其英氣仍未被磨滅,與宰相崔胤密謀,誅滅以劉季述為首的宦官。可劉季述等人聞得風聲,捷足先登,發動禁軍進行政變,廢了唐昭宗。有朱溫為后臺的崔胤,扶了太子李裕登位。崔胤表面與宦官妥協,暗中支持左神策指揮使孫德昭,進行了反政變,殺死劉季述及其黨羽,再擁唐昭宗復位。


  唐昭宗復與崔胤密議,欲誅盡宦官。樞密使韓全誨早有防備,拉攏李茂貞以固其勢。崔胤為彌補力量,調朱溫人京。朱溫進人關中后,韓全海挾持唐昭宗西往鳳翔,投靠李茂貞,并向李克用求救。朱溫擊敗李克用,兵圍鳳翔。李茂貞在強大的攻勢下,被迫殺了韓全海等宦官,與朱溫議和。和議達成,朱溫護送唐昭宗回長安,自己返回了汁州(今河南開封)。


  從此,唐昭宗落到了朱溫的手中,在他的遙控之下,成了傀儡皇帝。崔胤為讓唐昭宗擺脫朱溫的控制,在長安招募數千兵,重建禁軍。朱溫密令他在長安的代理人其子朱友諒,誅殺了崔胤及其集團成員。


  隨即,朱溫親自率兵進抵河中,強請唐昭宗遷至洛陽。已徹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唐昭宗,聽憑朱溫擺布,離開了長安。


  與此同時,朱溫為摧毀唐帝國的象征,令部將張廷范拆除了長安的宮殿、衙門、民居,并用所得材料營造了舟船,載著唐廷的財貨沿渭水順流而下,占為己有。


  長安毀了,毀成了廢墟。

  到了洛陽的唐昭宗,英氣猶存。朱溫為杜絕后患,令心腹蔣玄暉予以解決。蔣玄暉得到指令,唆使牙官史太下手。史太領百人夜人宮內,殺死了在醉中驚醒,穿著單衣繞柱逃避的唐昭宗。


  時為天祐元年,距唐朝滅亡僅有三年。


  殺了唐昭宗,朱溫立李柷為帝,史稱唐哀帝,又稱唐昭宣帝。唐昭宣帝為朱溫當擺設當了三年,于天祐四年(公元907年)被攆下了臺。


  唐朝到此結束。


  歷史進人了五代十國時期。 


       從天祐元年蔣玄暉假傳遺詔擁立李柷即位,到天祐三年李柷被廢被鴆殺,唐哀帝三年的皇帝生涯、十七年的人生是極其不幸的,而更加不幸的是,李柷背后那曾經空前繁盛的大唐王朝就此轟然倒塌,這不僅僅是唐朝的終結,也是中國歷史的一次重大轉折。盛唐不再,生靈涂炭。此后的歷代王朝盡管從瓦礫的廢墟上重新站起,但有的繁榮富庶,有的文治昌明,有的疆域遼闊,有的勵精圖治,卻始終也不會達到全盛了。歷史已成過往,今天的我們又該如何重新審視那令人魂牽夢縈的大唐王朝呢?


        請看下回:大結局——《帝國背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圖說中國歷代君主帝王177唐朝—唐昭宗李曄 哀宗李柷
唐昭宗李曄簡介資料年號
盛唐』唐玄宗在位期間的功與過[玄宗]
唐紀七十八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中光化三年(庚申、900)
昭宗削藩,壯志滿卻成空
10五代“季世”的肇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启东市| 河西区| 河东区| 伊川县| 靖安县| 达日县| 蓬溪县| 玉林市| 虎林市| 丹棱县| 宝丰县| 拉萨市| 台南县| 玉林市| 武安市| 徐闻县| 清苑县| 仁化县| 荣成市| 米林县| 德清县| 双柏县| 饶河县| 商丘市| 堆龙德庆县| 武胜县| 乌兰察布市| 扎兰屯市| 青川县| 惠东县| 龙川县| 宜州市| 吉木萨尔县| 阳东县| 来凤县| 临沧市| 南城县| 大连市| 日照市|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