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周瑜擊敗曹操影響頗大,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周瑜、程普在江南集結數萬人,戰斗尚未打響,益州將領襲肅率領部眾前來依附,周瑜在呂蒙的建議下仍舊讓襲肅統領自己的舊屬。
周瑜在甘寧的建議下,由甘寧率領數百人,偷襲占據夷陵。曹仁見夷陵失守,立刻派兵五六千人去圍攻夷陵。甘寧被困,派人請求周瑜救援。周瑜部將大多都以兵力太少不足以分兵救援,只有呂蒙建議留凌統守營,可保十天沒事,周瑜于是靈呂蒙救援甘寧,并在曹軍撤退的道路上設置木柴,曹仁兵馬損失過半,連夜撤回江陵,騎兵被木柴所阻,難以通行,周瑜率軍追擊,又繳獲戰馬三百匹。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軍因夷陵之勝士氣倍增,率軍渡江作戰, 前鋒幾千人先過,曹仁派遣將領牛金招募三百勇士,與周瑜前鋒交戰。但牛金兵少,迅速被圍。長史陳矯等勸曹仁放棄牛金,但曹仁不聽,披掛上馬,只率領幾十個騎兵將牛金救出。
聯盟軍劉備方兵力不足,劉備將張飛到周瑜帳下聽從調遣,并以一千士兵向周瑜換來兩千士兵,主動要求切斷江陵與襄陽之間的聯系,孤立曹仁。
劉備得到少量兵力補充后,派出關羽絕北道,執行切斷任務。
劉備又率領趙云等將領攻打江南四郡,四郡守將悉數投降。
曹軍將樂進、文聘等開始支援曹仁,但被關羽阻擊,關羽雖然多次落敗,但成功切斷了各路支援南郡曹仁的人馬。 曹操又調汝南李通前來支援,曹軍兵馬多以騎兵為主,關羽在路上設立鹿角阻攔李通軍馬,李通親自下馬拔除鹿角,卻因病而死。
曹仁孤立無援,周瑜這時與曹仁約定期限決戰,曹仁答應后周瑜親自執槍掠陣,被流矢射中右肋,傷得非常嚴重,退回營帳。曹仁聽聞周瑜負傷,以為是個機會,于是率軍出擊,周瑜卻突然出現陣前,巡營而出,激勵將士,曹仁見狀退走。
曹仁退走后,南郡遂為東吳所有。
南郡之戰是孫劉聯軍繼赤壁之戰后的又一次勝利。周瑜領東吳兵馬與曹仁鏖戰期間,關羽率軍絕北道,阻截了各路支援南郡的援軍。劉備又在此期間攻占了江南四郡。除了襄陽、樊城等尚在曹操手中以外,荊州的大部分領土都被劉備所攻取,而東吳所攻占的南郡,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劉備就將治所設置在南郡公安。
周瑜打下南郡后,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將南郡借給劉備,想讓劉備直接抵擋北方曹操。所謂借荊州實際上是借南郡,荊州襄陽、樊城等地尚在曹操手里,劉備自己打下了江南四郡,還有之前劉表之子劉琦占據的江夏。孫劉聯盟圍繞"借荊州"發生了許多摩擦。
建安十四年(209年),孫權趁劉備入蜀之際,派遣大船將嫁給劉備的妹妹接回,并試圖帶走劉備的兒子劉禪,但趙云及時發現,與張飛將劉禪截回,放孫夫人回吳。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平定蜀川,孫權派遣使者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說要等打下涼州后才能將荊州給東吳,孫權為此感到憤怒,派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為荊州,親自率軍來爭,恰逢曹操平定漢中,劉備不得已與孫權湘水劃界,平分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趁關羽北伐之際襲取荊州,擒殺關羽。
孫劉兩家合力攻取了南郡,但戰后兩家各有居心,因"借荊州"之事幾次兵戎相見,最后關羽被殺,劉備為此發動夷陵之戰。
曹仁傳記載周瑜有數萬人,赤壁之戰時,東吳方面孫權交給周瑜可用人馬三萬,所以周瑜乘勝進攻南郡的人馬應該不超過三萬。甘寧攻取夷陵時用了數百人,加上新得人馬有一千人。 劉備之前有江夏水軍一萬,攻打南郡時劉備用張飛加一千人從周瑜處換取了兩千人,最后總兵力不詳。曹仁分兵圍攻夷陵時派出了五六千人, 可見曹仁守南郡的兵馬也不會少,但具體數目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