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是曹操的從弟。嚴格確切地說,應該是從祖弟。所謂從弟,是同祖父而不同父親的同輩,且年幼于己,被成為從弟。從祖弟的關系,當然要比從弟更遠一些,定義是不同祖父的同輩幼已者。
也就是說,曹仁的祖父和曹操的祖父是兩兄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曾祖父。在唐宋以前,從弟的關系就等同于現在的堂弟,在唐宋之后,由于“從”這個字的含義越來越廣泛,就逐漸演化成現在的堂弟了。
曹仁年輕時放蕩不羈,喜歡結交江湖豪杰,暗地里勾結了一群人,等到“大風起兮云飛揚”的時候,帶著一幫兄弟去投奔曹操。等到升為大將軍,一下子變得正經起來,治軍有方,企圖跟著曹操“威加海內”,可惜隨著三國形勢的不斷變化,曹操確實威加海內了,但直到他死,也沒有統一中原,所以他“歸故鄉”的愿望好像也落空了。
在曹操“威加海內”的整個過程中,曹仁也算是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征討呂布、張繡,官渡之戰,南郡之戰,曹仁一直以偏師策應曹操主力大軍的行動,保障了其大后方的糧草物資運輸,為大軍的勝利提供了切實有效的保障。
曹操的父親曹嵩,在漢靈帝時位列高官,九卿并三公,位高權重,剛剛生下曹操的時候并不喜歡這個孩子,認為他太鋒芒畢露。然而日后曹操起兵,也沒依靠他父親多大的幫助。不過幸好“血濃于水”,曹操有一幫像曹仁、曹洪和夏侯家族的親戚幫助,要不然他統一北方的腳步也沒那么快。
?
曹仁大戰東吳兵的故事?
赤壁之戰,讓年僅34歲的東吳大都督周瑜一戰成名,也讓曹操南下企圖征服東南的八十余萬大軍丟盔棄甲,亡于頃刻之間。隨著曹操的北返,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和鞏固江南地區,荊襄地區成為了曹魏集團和孫劉聯盟的主要爭奪戰場。
?古代中國分為九州,荊州是其中一大州,其地域范圍包括南郡、南陽、江夏、零陵等在內的九大郡,統稱為“荊襄九郡”。而曹魏和孫劉爭奪荊州的戰場,主要圍繞著以南郡為中心展開。
曹操在北返之前,已經意識到孫劉聯盟可能會趁機對荊襄地區展開爭奪戰,因此遣曹仁、徐晃守江陵,樂進守襄陽。
曹仁,字子孝。一直以偏師保障著曹操大軍的進攻和撤退的順利。此次擔負起荊襄戰場的主帥,面對氣勢如虹的孫劉聯軍,已經感到了“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壓力。赤壁新敗,曹軍主力北返,周瑜趁機襲取夷陵。曹仁當機立斷,立即派遣五千余人反攻夷陵,將東吳名將甘寧圍困在城里。周瑜聞訊馳援甘寧,和曹仁戰于城下,曹仁力戰不敵,損傷兵馬兩千余人,不得已放棄夷陵,退守南郡。
周瑜趁勝追擊,在第二年春進逼江陵。由于赤壁之戰和之前夷陵之戰的影響,曹仁手中的可用兵馬已經不多。他臨時在當地招募了數百名勇士,派遣將領牛金
與周瑜的前鋒部隊接觸。可惜牛金兵少,很快被東吳大軍擊敗。曹仁親自上陣,僅率數十騎兵闖入東吳陣中,勇往直前,將牛金救出。讓圍困牛金的東吳大將直嘆“將軍真天人也”。這一戰,連“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也對其推崇有加。
記得曹操在北返前,曾對留守曹仁說,“孤以六軍繼之也”。也就是說,等他到了北方,會陸續派遣軍隊來增援他。但與此同時,劉備遣關羽“絕北路”,切斷了襄陽和江陵之間的聯系,將曹操派來的樂進、文聘、李通等集團軍阻隔在荊襄戰場之外,使得周瑜和曹仁這兩個名將有了決戰的時間和空間。
周瑜完成了對曹仁的包圍戰,邀擊曹仁。雙方城下決戰。周瑜被流矢擊中重傷。曹仁大喜,本以為周瑜受傷,他的機會來了,可以一舉擊破東吳大軍。誰知道周瑜在重傷之中還能正常辦理軍務,經常露面激勵將士。這讓曹仁產生了一個錯覺,周瑜受傷是假象。在大驚之下,只得退出南郡。由此,荊襄地區全部落入孫劉聯盟之手。
縱觀東漢、三國一代,曹仁算得上是世之名將,其綜合能力在當時可算得上是一流的。只可惜,他的對手,是像周瑜、關羽之類的超一流名將,在苦守南郡的一年時間里,其出色地完成了曹操赤壁戰敗后的掃尾任務,使孫劉聯盟產生了分歧,從而讓東吳和劉備失去了進取中原的希望,鞏固了曹操在北方的統治,不至于像“淝水之戰”后的苻堅那樣落得兵敗國亡的下場。
曹洪和曹仁是什么關系
曹洪,字子廉,曹操從弟;曹仁,字子孝,曹操從弟。從人物的家族關系來看,兩個人都是曹操的堂弟,雖然兩人到底是不是親兄弟無從考證,但從他們的字號來看,取了“方正孝廉”的意思,應該血脈關系還是很近的。兩人同位曹魏時代的名將,為大梟雄曹操實在是增光添彩,尤其是曹洪,在滎陽會戰時還救過曹操一命。
初平元年,以袁紹為盟主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一路進軍到滎陽,和董卓的部將徐榮激戰。卻被徐榮打敗,曹操驚惶逃竄,一不小心把坐騎給丟了。曹洪當即把自己的戰馬讓給曹操,曹操也不好意思要,再三推辭。這時曹洪說:天下可以無洪,不可無君。敢情是他目光長遠,早已預見到曹操會有飛黃騰達的一天。然而他自己沒了坐騎,沿著河走了一段路后,終于被他找到了一條小船,這才安然無恙地返回了營地。
在之后曹操的四方征戰中,他多次跟隨并立有戰功。最著名的是官渡戰張合,潼關拒馬超。晚年,曹操死后,魏文帝繼位。曹丕想起了他當時還是曹操世子時向曹洪借錢,曹洪吝嗇不給。曹丕找了個機會要治他死罪,幸虧多方求情,才免了他一死。但他也因此被貶為庶人。直到曹睿繼位后,才重新拜他為后將軍。
而曹仁也同樣是跟隨著曹操多次征戰,尤其在南郡之戰中,舍身救出部將牛金,被東吳譽為“天人”。之后樊城拒關羽,在水里被泡了幾個月,每天在竹筏、木板上辦公,也寧死不退,一直等到樊城的城墻都快要泡得發霉了,水勢稍減后,徐晃的大軍感到才擊退了關羽。?
三國志曹仁傳介紹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從弟,類似現在說的堂弟。生于漢靈帝建寧元年,卒于魏文帝黃初四年。其一聲跟隨太祖皇帝曹操南征北戰,戰功累累。最終累功升遷至大將軍、大司馬。
年輕時,曹仁喜歡結交豪杰,招募了一些人,投奔曹操,跟他一起參加了和袁術之間的戰爭,戰功卓越。在之后曹操征討徐州,彭城戰陶謙,破呂布、張繡,都一直有功。在官渡之戰,曹仁擊敗劉備軍團,在雞落山大戰韓荀軍團,大獲全勝,并襲擊了袁紹的糧草運輸隊伍,保證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在赤壁之戰后,曹操大軍慘敗在周瑜之手。曹操倉皇北顧,留下曹仁經營荊州戰場。面對剛剛獲勝的東吳大軍,曹仁堅守南郡,和周瑜率領的東吳軍隊展開了激烈的大戰。尤其當其部將牛金被東吳圍困的時候,他僅以數十騎闖入東吳的包圍圈,硬是把牛金救了出來。
南郡之戰,憑著他屈指可數的兵力,和東吳周瑜大軍足足拉鋸了一年,還將周瑜射傷,成了周瑜日后的死因之一。雖然最終他不得不放棄荊州,但也足以見得他的軍事領導能力不在周瑜之下。
在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的軍隊從荊州出發北伐,和曹仁對峙于樊城,當時有人懼怕關羽的勇武,勸曹仁退兵,曹仁抵死不退。關羽掘河放水,大水湮沒了樊城。曹仁沉白馬以激勵將士。
晚年,曹仁與徐晃攻占襄陽和陳邵,將從漢南歸附的人民遷移到漢北。黃初四年,也就是公元223年,曹仁逝世。死后,魏文帝賜謚號忠侯。
曹仁的兒子是誰
三國時期魏國的大將軍、大司馬曹仁于黃初四年薨,其膝下有史可查的有一女三子。長子名叫曹泰,次子曹楷,三子曹范,女兒曹氏。
曹仁的女兒與東吳聯姻,嫁給了孫堅的第四子,也就是小霸王孫策和東吳大帝孫權的弟弟,烏程侯孫匡。注意,此烏程侯非東吳的末代皇帝烏程侯孫皓,孫匡的爵位是承襲了他父親的而來。只可惜,紅顏薄命,孫氏一家叱咤江東,祖孫三代都是杰出的人物,偏偏她嫁的丈夫孫匡,二十幾歲是撒手人寰了。
黃武元年,魏文帝令曹仁、曹休、曹真三員大將,大軍三路齊出,討伐東吳。曹泰隨其父親曹仁一起出征。大軍一路攻克巢湖、濡須等地,遭遇了東吳的名將朱桓。曹仁命兒子曹泰佯攻,又命常雕,諸葛虔、王雙帶兵五千,駕駛油船偷襲中洲,企圖火燒東吳大軍。然而,朱桓識破了曹仁的計謀,假裝不設防,誘使曹泰突進,然后埋伏四起,打敗了曹泰軍隊,曹泰也差點被吳軍活捉,落荒而逃。朱桓又大破魏軍,斬殺了魏軍大將嚴圭,駱統,活捉了王雙。
黃初四年,曹仁病逝軍中。長子曹泰繼承了他父親曹仁的所有爵位和官職,封陳侯,官拜鎮東將軍。后轉封甯陵侯。曹泰死后,他的兒子曹初繼承了他的爵位。
曹仁另外兩個兒子,曹楷和曹范,也官至列侯。在南郡之戰中,曹仁舍命救出的部將牛金被拜為后將軍。
歷史上的曹仁厲害嗎
晉代傅玄的名著《傅子》曰: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意思是說,孟賁、夏育和張遼的武力都在曹仁之下。事實情況真的如此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和曹仁同一時代的張遼,張遼是個連武圣關羽都要讓他三分的人物,其攻城略地,名氣遠在曹仁之上。而夏育,是周代的勇士,有千鈞之力。最牛的還屬孟賁,是秦武王的武士,據說他力能分牛,秦武王不服,為了展示個人魅力,要和孟賁比試舉鼎,結果,秦武王的鼎是舉起來了,但是他的兩個臏骨折斷死了。這樣的三個人,勇力怎么會在曹仁之下呢?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曹仁的表現。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曹仁在戰場的表現欠奉。雖然在攻打呂布時,他奉命攻句陽,幫曹操滅掉了劉何這個心頭大患;官渡之戰時,他打敗劉備和韓荀,保證了曹軍后方的穩定。當然他最令人驚艷的一場戰績是南郡之戰,曹操在赤壁之戰吃了大虧后,一路向北逃跑。曹仁奉命經營荊襄地區,戰斗進行到一半時,他的部將牛金被東吳的大將陳矯圍困,他僅率數十騎就在千軍萬馬中把牛金救了出來。然后,這只是他的曇花一現。在接下來的樊城之戰中,他碰到了比周瑜更重量級的對手關羽。關羽水淹七軍,把樊城圍得像鐵桶一樣,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一直等到水勢稍減,徐晃的援兵到達。
綜合來看,曹仁參加過的戰役,也算是勝多敗少。但是,無論是句陽的劉何,袁紹的韓荀,還是剛剛投奔到袁紹麾下的劉備,他們當時的戰斗力都不足一提,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三流的實力。而當和周瑜、關羽等人的較量中,曹仁的意志雖然剛強如鐵,但在用兵作戰方面還是略輸一籌。特別是南郡之戰后期,曹仁在戰斗中已經擊傷周瑜,眼看江陵之圍可解,荊襄戰場的形勢大好,但周瑜依然帶傷上陣,激勵將士,把曹仁嚇退了。
所以,《傅子》說賁、育弗加,張遼次之的言論,恐怕是言過其實了。不過縱觀三國中,有個人物倒是與其相似,那就是趙云。趙云一生也是大小戰例無數,不過都算不上很出色,怕是被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的光芒掩蓋了,他最閃光、最傳奇的一戰就是當陽橋長坂坡的七進七出。顯然曹仁救牛金,陳矯手下僅有幾千人,而當陽的趙云,面對的是幾十萬大軍。因此,他的勇力恐怕還不如趙云。在《三國演義》中,他好不容易琢磨了一個“八門金鎖陣”,卻被剛出山的徐庶給破了。趙云是一個媲美關,張的勇將,徐庶也是一個能與臥龍鳳雛比肩的軍師,曹仁輸給他們,似乎也不冤枉。給他一個比關、張遜了一籌,比顏良文丑高了那么一點的定位,應該也是合情合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