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在全國設十三州[1] ,一州所轄郡、
東漢靈帝中平五年,選朝廷重臣出任州牧。從此,州逐漸變成行政區,州牧也成為常設的一方軍政長官。東漢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資望輕重為轉移。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九十。幽州治所薊縣,在今北京大興縣西南。轄境相當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九十二。揚州治所歷陽,在今安徽和縣。漢末移治壽春,在今安徽壽縣。轄境相當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二,縣一百一十八。益州治所雒縣,在今四川廣漢。漢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轄境相當于今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大部,及陜西、甘肅、湖北的一小部分。
郡:陽平郡,武都郡,漢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東郡,廣漢郡,東廣漢郡,巴郡,涪陵郡,江陽郡,踺為郡,漢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寧郡,興古郡,朱提郡,樣珂郡,越雋郡
東漢州名。轄郡七,蒼太十六。交州治所廣信,在今廣西梧州。三國孫吳移治番禺,在今廣東廣州。轄境相當于今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區。后孫權平衡士燮勢力又分交州為廣州、交州,此小交州治所龍編,在今越南河內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