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濮陽市、濮陽縣
濮陽是河南省一個地級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相傳為帝顓頊之都,號帝丘。湯滅夏建商,以帝丘為陪都。周屬衛康叔封地。公元前629年,衛成公遷都帝丘(今濮陽),帝丘成為衛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凡400年。衛亡,為秦東郡治。西晉曾建濮陽國于此。隋開皇十六年即公元596年,分濮陽縣一部置昆吾縣,析臨河、內黃、頓丘各一部置澶淵縣,省昌樂入繁水縣,并復置范縣。北宋濮陽改稱開德府,一度成為北輔,即保衛京師和河朔安全的屏障,稱“北門鎖鑰”。金改開州。公元1913年曾改開州為開縣,1914年復名濮陽縣。解放后先有濮陽專區,后并入安陽專區再并入新鄉專區。后再屬安陽。1983年設濮陽市地級市,1987年撤銷濮陽市郊區,改為濮陽縣。濮陽縣為中原油田腹地。秦商鞅、魏吳起、春秋魯柳下惠、孔子弟子閔子騫、公西華、漢直臣汲黯、元作家宮天挺均為濮陽縣人。
二、清豐縣
清豐縣是河南濮陽市下轄的一個縣。漢置頓丘縣,唐大歷七年即公元772年置清豐店。這里此地隋代有個孝子張清豐,為人所仰。據《舊唐書·地理志》:“以縣界有孝子張清豐門闕,魏州田承嗣請為縣名。”漢京房為清豐人。
三、臺前縣
臺前縣是河南濮陽市下轄的一個縣。古顧國地,漢置壽良縣。漢光武帝劉秀為避其叔劉良諱,改為壽張。壽張縣原屬山東省。1964年壽張縣撤銷,原縣境金堤以南區域劃歸范縣,隸屬河南省安陽行署,金堤以北劃歸山東省陽谷縣。1974年析范縣東部7個公社設中共范縣臺前工作委員會和范縣臺前辦事處(為縣級機構)。1975年改稱中共臺前工作委員會和臺前辦事處。1978年建臺前縣,屬安陽行署,1983年改屬濮陽市。臺前縣城坐落在縣境中北部古鳳凰臺前,金堤河縈于南,金堤亙于北,依堤傍水,環境優美。明代劉姓人家從山西遷此建村,名臺前劉莊,民國初改稱臺前,1978年縣城設在臺前村,故名臺前縣。唐張公藝為臺前人。臺前縣有張公藝墓、嚴嵩墓及蚩尤冢。
四、范縣
范縣是河南省濮陽市下轄的一個縣。漢初置縣。因南臨范水,故名范縣。清鄭板橋曾為范縣令。
五、南樂縣
南樂縣是濮陽市下轄的一個縣。古屬兗州地,漢置樂昌縣。縣內有黃帝之子昌意所筑之昌意城。西晉置昌樂縣。唐武德六年即公元623年,縣治由北南遷,五代梁貞明二年即公元916年,晉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國昌諱,以新治在舊治南,故改名南樂。至北宋始遷至今治。唐張公瑾、僧一行均為南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