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氏陳后主家族世系》
父親:陳宣帝陳頊
母親:柳皇后柳敬言
弟弟
始興王 陳叔陵
豫章王陳叔英
長沙王陳叔堅
建安王陳叔卿
宜都王陳叔明
河?xùn)|王陳叔獻
新蔡王陳叔齊
晉熙王陳叔文
淮南王陳叔彪
始興王陳叔重
尋陽王陳叔儼
岳陽王陳叔慎
義陽王陳叔達
巴山王陳叔雄
武昌王陳叔虞
湘東王陳叔平
臨賀王陳叔敖
陽山王陳叔宣
西陽王陳叔穆
南安王陳叔儉
南郡王陳叔澄
沅陵王陳叔興
岳山王陳叔韶
新興王陳叔純
巴東王陳叔謨
臨江王陳叔顯
新會王陳叔坦
新寧王陳叔隆
新昌王陳叔榮
太原王陳叔匡
陳叔睿
陳叔忠
陳叔弘
陳叔毅
陳叔訓(xùn)
陳叔武
陳叔處
陳叔封
姐妹
寧遠公主(宣華夫人),隋文帝嬪妃
陳氏,陳滅亡后,被賜予賀若弼為妾
臨川長公主,隋文帝弘政夫人,見于《嘉泰吳興志》,亦不確定與寧遠公主是否為同一人。
武成公主,見于《嘉泰吳興志》。
樂昌公主,正史無載,見于《本事詩》和《兩京新記》。下嫁徐德言,破鏡重圓故事的主人翁。
后妃
皇后沈婺華 【后世之觀音菩薩】
貴妃張麗華
龔貴嬪
孔貴嬪
孔貴人
張淑媛
薛淑媛
呂淑媛
張淑華
徐淑儀
袁昭儀
高昭儀
江修容
何婕妤
王美人
季美人
孫姬
兒子
陳胤【字承業(yè),后改名元輝,永康公,吳興王。后主長子也。太建五年二月乙丑,生于東宮。母孫姬,因產(chǎn)卒,沈皇后哀而養(yǎng)之,以為己子。后主年長未有嗣,宣帝命以為嫡孫,詔為父后者賜爵一級。陳宣帝太建十年,封永康公。后主即位,為皇太子。胤性聰敏好學(xué),執(zhí)經(jīng)肄業(yè),終日不倦,博通大義,兼善屬文。時張貴妃(張麗華)、孔貴嬪并愛幸,沈皇后無寵,日夜構(gòu)成后及太子之短。孔范之徒,又于外合成其事。禎明二年,廢為吳興王,加侍中、中衛(wèi)將軍。】
陳嶷【字承岳,后改名元真,字昊道,至德元年(583)立為南平王,后改金華王,母高昭儀,封信武將軍,南瑯琊彭城太守,揚州刺史,鎮(zhèn)北將軍,持節(jié)都督郢荊湘三州諸軍事,征西將軍,郢州刺史。因陳失國避于江南,后葬于永康長城大墳山沿。后主在位七年為隋所滅,隋兵逼陳執(zhí)送陳主至長安封長城公,公在長安懼其不容,終日飲酒以保子孫平安,乃命攜諸親眷數(shù)十人微服潛行遷於寧蘇杭湖各處,后主家人卜居於永康長城,或散居臺溫等處。永康南朝陳氏自此始】
永嘉王陳彥,字承懿,后主第三子也。至德元年立。位都督、江州刺史。入隋,大業(yè)中,為襄武令。
皇太子陳深,字承源,后主第四子也。至德元年,封始安王。禎明二年,后主立深為皇太子。
南海王陳虔,字承恪,后主第五子也。至德元年立。位南徐州刺史。入隋,大業(yè)中,為涿令。
信義王陳祗,字承敬,后主第六子也。至德元年立。位瑯邪、彭城二郡太守。入隋,大業(yè)中,為通議郎。
邵陵王陳兢,字承檢,后主第七子也。禎明元年立。入隋,大業(yè)中,為國子監(jiān)丞。
會稽王陳莊,字承肅,后主第八子也。容貌蕞陋。性嚴酷,數(shù)歲時,左右有不如意,輒剟刺其面,或加燒爇。性嗜酒,愛博。以母張貴妃寵,后主甚愛之。至德元年立。位揚州刺史。入隋,大業(yè)中,為昌隆令。
東陽王陳恮,字承厚,后主第九子也。禎明二年立。入隋,大業(yè)中,為通議郎。
吳郡王陳蕃,字承廣,后主第十子也。禎明二年封。隋大業(yè)中,為任城令。
錢唐王陳恬,字承惔,后主第十一子也。禎明二年封。入隋,卒于長安。
陳總,并未及封
陳觀,并未及封
陳明,并未及封
陳綱,并未及封
陳統(tǒng),并未及封
陳沖,并未及封
陳洽,并未及封
陳絳,并未及封
陳綽,并未及封
陳威,并未及封
陳辯,并未及封。
女兒
第四女廣德公主,母高昭儀,隋煬帝妃
第五女臨成公主,母謝昭儀,秦王楊俊嬪
第六女陳婤,隋煬帝貴人(《南史·卷六十五》記為'后主第六女婤')
漢服王子祭洛陽鳳凰臺陳后主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