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根據關于各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西北野戰軍正式改編為了第一野戰軍。當時,西北野戰軍下轄的七個縱隊被分別改編為了第1軍、第2軍、第3軍、第4軍、第6軍、第7軍和第8軍等七個軍,并且在這七個軍之上,設置兩個兵團建制,第一兵團下轄第1軍、第2軍和第7軍,第二兵團下轄第3軍、第4軍和第6軍(而第8軍留晉中和晉綏地區作戰,后來編入了華北軍區)。
從當時各大野戰軍的規模來看,第一野戰軍是規模最小的,僅下轄有兩個兵團,而第二野戰軍有三個兵團,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均有四個兵團。不過,隨著第一野戰軍解放大西北進程的不斷推進,第一野戰軍戰斗序列之下又多了兩個兵團,形成四個兵團的規模。那么,當時第一野戰軍為何多了兩個兵團呢?多出來的這個兵團是什么部隊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一野戰軍在組建之后,立即投入到了解放大西北的戰事之中,但是由于西北地區仍然盤踞著敵人很多軍事力量,所以這樣一來從兵力人數上講,第一野戰軍著實有點單薄。因此,為了加速西北地區解放戰爭的進程,華北軍區野戰軍部隊的兩個兵團被劃歸到了第一野戰軍序列。這兩個兵團分別是第十八兵團和第十九兵團,這樣一來算上此前的第一兵團和第二兵團,第一野戰軍就共下轄有四個兵團。
此后,第一野戰軍先后發起了
陜中戰役
、
扶眉戰役
、隴東追擊戰、蘭州戰役、寧夏戰役、
河西戰役
等重大戰事,成功解放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四個省區,并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隨著解放大西北戰事的順利結束,第十八兵團又調歸第二野戰軍序列,進軍四川并發起了解放大西南的戰事。也就是說,第一野戰軍的建制從最初的兩個兵團,發展為四個兵團,最后又變成了三個兵團。
當時,第一野戰軍四個兵團的司令員分別是王震(湖南瀏陽人,任第一兵團司令員,后來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許光達(湖南長沙人,任第二兵團司令員,后來被授予了開國大將軍銜)、周士第(原廣東樂會人,現屬于海南瓊海,任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后來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楊得志(湖南株洲人,任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后來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梢哉f,將華北軍區野戰部隊兩個兵團劃歸第一野戰軍,是解放大西北戰事的需要,同時也體現了我軍相互協作的優良傳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