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清朝政府陷入了內(nèi)外交困的境地。于是清廷重新起用袁世凱收拾局面。
袁世凱與黎元洪議定停戰(zhàn),并且密議商定,只要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即推舉他當(dāng)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
孫中山從海外回國后,被各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同時決定,一旦袁世凱逼退清帝成功,孫中山須將總統(tǒng)職位讓出給袁世凱。
袁世凱與孫中山
于是,袁世凱暗中指使北洋文武官吏請愿,迫使宣統(tǒng)皇帝遜位。經(jīng)過多次磋商,最后達(dá)成了退位協(xié)定。
中華民國給清帝提供遜位之后的優(yōu)待條件,即清帝退位后仍住在皇宮,由國民政府每年劃撥400萬元保障費(fèi)用。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了皇帝退位的詔書,布告全國。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宣告結(jié)束。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首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他在臨時大總統(tǒng)誓詞中說: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改用西歷紀(jì)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黎元洪為副總統(tǒng),臨時政府各部部長分別是黃興、黃鐘瑛、伍廷芳、蔡元培、張謇等人。
1月11日,決定以紅、黃、藍(lán)、白、黑五色旗為民國國旗。五色象征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以武昌起義的軍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旗為海軍旗。
中華民國國旗
臨時政府隨后相繼頒布了《修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組建起臨時政府的政治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