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這種場面:一個人中彈后捂住傷口迅速逃亡,或者繼續持槍對射最后反殺敵人。而在某些“神劇”之中,主角更是身中數槍卻依然活蹦亂跳,于敵人的火力覆蓋下七進七出,甚至還有余力擺個造型。使得我們不禁產生懷疑:子彈的威力真的這么差嗎?人在中彈后到底能活多久?
或許由槍械發射的子彈其威力遠遠不如手榴彈、迫擊炮、轟炸機等武器,與現在高科技的導彈、激光炮乃至核彈相比更是不值一提,但其實子彈對于人體的殺傷力卻是致命的,就算只是一顆手槍發射出來的子彈。
因為一般來說絕大部分子彈都是螺旋彈道,這樣能夠極大地提升子彈的殺傷力,確保射入人體后盡可能地在體內造成破壞,如果擊中重要器官可以瞬間致人死亡。
當然了,矛與盾是并存的,人類既然研究出了槍械,那也會很快研究出與之相對的防彈衣、防彈頭盔。可是一般的警用、軍用防彈衣最多能夠防住手槍和輕機槍的子彈,而重型機槍、步槍所射出的子彈依然能夠貫穿防彈衣,此時就算中彈的人能夠忍住子彈在體內造成拳頭大小傷口的疼痛,也很快會因為流血過多而休克。
除此之外,縱然防彈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擋子彈射入人體內,但是子彈本身所產生的沖擊力也會對人造成巨大的傷害。我們知道大部分槍械都有著后坐力,就拿威力最小的手槍來說,其后坐力也能夠震得初次使用槍械的人手臂發麻,而很多后坐力大的機槍、步槍甚至能夠令使用者的肩骨骨折。
對于發射子彈的人來說尚且如此,就更別提中彈者受到的沖擊力有多大了,很有可能會被當場震得昏死過去,而這種情況還是在身穿防彈衣的前提下。
因此,那些影視作品中人們中槍的橋段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藝術加工,目的只是為了渲染劇情效果,也難怪那些老兵會冷笑道,讓大家別被電視劇忽悠了。
在現實生活中,除了極少數身體素質特別優秀,并且精神意識十分強悍的人能夠克服生理和心理的極限,在中槍后還能夠繼續行動之外,一般人輕則失去戰斗能力,重則直接死亡。基于此,我們應該更清楚地認識到戰爭的殘酷以及生命的脆弱,珍愛自己的生命和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