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印度近代史】印度近代歷史大事年表 印度近代歷史資料文化介紹

  普拉西戰役

  英國侵占印度孟加拉的戰役。普拉西(Plassey)位于加爾各答北八十三公里。18世紀前期,英國殖民者在印度進行殖民擴張。1756年,新就任的孟加拉印度納瓦布西拉杰·烏德·道拉(Siraj-ud-daula)反對東印度公司在加爾各答修建堡壘,提出抗議。英國殖民者悍然不顧。孟加拉印度納瓦布于是出兵收復加爾各答,驅逐英國殖民者,英國乘機挑起侵略戰爭。1757年1月,英國侵略軍由克萊武(Robert Clive)指揮到達孟加拉,企圖重新占領加爾各答。6月,英國殖民者在普拉西發動進攻,克萊武收買了孟加拉印軍司令米爾·賈法爾(Mir Jafar),英軍幾乎不戰而勝。西拉杰·烏德·道拉被害,被英國收買的米爾·賈法爾控制了孟加拉。印度從此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輔助金條約

  也叫“軍費補償金制度”。英國殖民者強迫印度土邦簽訂的奴役性條約。1757年普拉西戰役后,英國殖民者控制了孟加拉。1763年,孟加拉納瓦布米爾·卡西姆(Mir Qasim)率領兩萬軍隊發動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起義。五千余名手工業者和農民奮起響應。起義軍在達卡等城市中,消滅英國殖民者,搗毀英國商館。但在1764年10月布克薩爾戰役中,英國軍隊擊敗米爾·卡西姆及其同盟者奧德的聯軍,孟加拉重新為英國殖民者所統治。奧德也成為東印度公司的附庸,1765年奧德被迫與英國殖民者簽訂《輔助金條約》,允許英軍駐境內“保護”,由土邦繳納英駐軍供養費,或劃出一定地區的稅收由英國控制。1799年英國殖民者打敗邁索爾國鐵普蘇丹后大力推廣。

  邁索爾戰爭

  18世紀后期英國征服南印度邁索爾國的侵略戰爭。邁索爾是印度南部的一個較強的公國。18世紀后期英國殖民者發動了四次侵略邁索爾的戰爭。1767—1769年和1780—1784年間,英國先后發動兩次侵略邁索爾的戰爭。邁索爾人民在海達爾·阿里蘇丹及其子鐵普蘇丹(Tipu Sultan)領導下,英勇抗擊殖民者,保衛了國家的獨立。1790年,英國發動第三次侵略邁索爾的戰爭。戰爭開始時,英軍雖逼近邁索爾首府塞林卡帕坦(Seringapatam),但在守軍打擊下不能取勝。1792年,英軍再次圍攻色林卡帕坦,沖破外圍工事。最后迫使鐵普蘇丹把東北面約一半的領土割讓給東印度公司,支付三千三百萬盧比的賠款。但邁索爾仍保持獨立。1799年,英國發動第四次侵略邁索爾的戰爭。鐵普蘇丹率軍頑強抗擊,終因強弱懸殊, 5月塞林卡帕坦被攻陷,鐵普蘇丹陣亡,英軍殘酷殺戮搶劫,邁索爾終被英國殖民者所侵占。

  皮特法案

  1784年英國首相皮特(Pitt)對英屬印度所頒布的管理法案。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是在征服戰爭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1757年東印度公司占領孟加拉后,曾假手納瓦布作傀儡進行統治,繼而又實行“雙重管理制度”:納瓦布當局管理民事,公司掌握征收田賦權。1773年,英國國會通過“印度管理法案”,規定由英國政府任命英屬印度的總督,“雙重管理制度”結束。1784年,英國國會又通過“改善東印度公司和不列顛印度領地管理法案”,由皮特內閣施行。法案規定:設立由六個事務官組成的全權委員會(稱為管理局),負責對印度的政治、軍事統治政策,監督東印度公司的財政,有權宣戰和媾和,原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僅保留任命職員和處理一般事務工作的權力。這項法案的通過,把統治印度的最高權力收歸于英國政府,它標志著英政府對印度直接控制的開始。

  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18世紀中葉以后,英國殖民者利用莫臥兒帝國的解體,通過東印度公司對印度進行直接掠奪和軍事侵略。1757年普拉西戰役英國占領了孟加拉,印度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到1849年,英國征服了旁遮普,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已直接控制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其余五百個邦的大小王公也處于英國間接統治之下。英國殖民者對印度進行殘酷掠奪和剝削。土地稅是殖民者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英國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實行“柴明達爾制”。柴明達爾(包稅者)變成私有土地的地主,向農民征收地租,再向英國殖民者交稅。在孟買和馬德拉斯實行“萊特瓦爾制”,即農民租佃制。農民必須向英國殖民者直接交納全年收成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土地稅。英國殖民者征收的土地稅,1800—1801年度為四百八十萬英鎊,到1856—1857年度增至一千七百七十二萬英鎊。同時,英國工業品大量傾銷印度,印度手工業遭到毀滅性打擊,手工業者紛紛破產,瀕于絕境。英國殖民者為擴大對印度的直接統治,還采取兼并封建王公領地的政策,引起封建王公的不滿。總之,到19世紀中葉,印度各階層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全國開始形成不可阻擋的反英洪流。

  1856年末和1857年初,開始出現了聯絡起義的信號:在軍隊中傳遞荷花,在農村中傳遞薄餅。1857年5月10日,德里附近米魯特的印度士兵首先發難,殺死英國軍官,翌日攻占首府德里。從5月到8月中旬,起義浪潮席卷了印度中部、北部二十個地區。英國殖民軍進行反撲。6月8日,英軍開始圍攻德里,起義軍在德里展開保衛戰。但起義軍在戰略上采取消極防御,沒有乘勝出擊,給敵軍以喘息之機。9月14日,英軍向德里發動總攻。經過六天血戰,德里終于失陷。德里陷落后,起義的中心轉移到奧德首府勒克瑙。起義者同裝備優良的近四萬英軍戰斗了近半年,到1858年3月21日,勒克瑙陷落。此后,英軍圍攻中印度起義中心詹西。在女王拉克什米·巴伊的領導下,詹西軍民奮起反抗。4月5日,詹西陷落。此后各地分散的起義軍轉入游擊戰,堅持斗爭到1859年底。由于缺乏統一領導和部署,以及封建主的背叛,1859年起義被鎮壓。但它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反英斗志,有力地推動了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國民大會黨的成立

  19世紀末成立的印度地主資產階級民族改良主義政黨。簡稱國大黨。創始者是退休英籍印度文官休謨。1885年12月28日,在英國殖民者的策劃下,印度國民大會黨在孟買成立。該黨成員大部分是地主、資本家、商人、高利貸者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國大黨帶有濃厚的改良主義色彩,建黨初期主張通過憲法手段在印度實現立憲和代議政治。成立不久,便有一批激進主義者參加進來,黨內遂分成兩派,以提拉克(Bal Gan-gadhar Tilak)為首的激進派反對溫和派的改良主義路線,主張用暴力推翻英國統治,實現民族獨立。20世紀初激進派力量逐漸壯大,開始影響黨的政策。1906年黨的年會通過激進派提出的四點綱領即自治、提倡國貨、抵制英貨和民族教育。1907年溫和派和激進派分裂。1916年重新聯合。1918年部分溫和派脫離該黨建立印度全國自由聯盟。國大黨在成立初期,揭露了英國官吏的專橫殘暴,要求自治、獨立,對喚起印度人民的民族覺醒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孟加拉分割法案

  英國殖民政府頒布的分割孟加拉省的法案。孟加拉省是印度重要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有許多民族主義組織,引起英國殖民者的憂慮。為了扼殺印度民族運動,英國殖民者決定實行“分而治之”,將孟加拉省分割成兩部分,借以瓦解民族革命力量。1905年10月16日,印度總督寇松(Ge-orge Nothaniel Curzon, 1859—1925)公布孟加拉分割法案。法案把孟加拉省分割為東孟加拉和西孟加拉。在東孟加拉,地主、商人、高利貸者等上層分子多為印度教徒。而廣大居民大多是伊斯蘭教徒;西孟加拉則相反,印度教在廣大居民中占統治地位,而上層剝削者則多為伊斯蘭教徒。英國殖民者想利用東西孟加拉錯綜復雜的階級關系和宗教隔閡,挑撥離間,制造宗教糾紛,分化瓦解民族革命力量。印度人民堅決反對殖民者分割孟加拉的陰謀。在國大黨的領導下,掀起了全國性的反英運動。在孟加拉分割法案批準那一天,全國舉行聲勢浩大的國喪抗議活動,罷工罷市的浪潮席卷全國。印度人民的反英斗爭迫使英國于1911年取消了孟加拉分割法案。

  孟買一九○八年總罷工

  1908年7月23—29日印度孟買工人為抗議逮捕提拉克而舉行的總罷工。1908年6月24日,殖民當局以陰謀推翻英國政權的罪名逮捕了國大黨激進派領袖提拉克,7月13日提交孟加拉最高法院審訊。殖民當局不顧印度人民的抗議,7月22日宣布判處提拉克六年徒刑,激起廣大人民的憤慨。孟買工人決定從7月23日至29日實行總罷工,以示抗議。參加罷工的有紡織工人、鐵路工人、碼頭工人和城市運輸工人等達十余萬人。工人舉行示威游行,同軍警發生流血沖突,有二百多人被打死。7月29日,罷工雖然結束,但工人和軍警的沖突持續了近兩個星期。這是印度無產階級第一次政治性總罷工,是印度無產階級成長的表現。

  莫萊——明托改革法案

  英國印度事務大臣莫萊(John Morley)和印度總督明托(Minto)為加強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所策劃的立法“改革”。1905—1908年印度反英斗爭高漲,首先是1905年反對孟加拉分割法案的斗爭,接著1907年在整個印度出現工農運動高漲的形勢,1908年孟買工人政治總罷工是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印度人民反英斗爭被鎮壓后,英國當局決定向印度資產階級作一些讓步,誘使他們脫離民族獨立運動。早在1906年,明托就曾向國大黨溫和派表示,將實行立法會議改革,擴大民選議員名額。孟買大罷工后,英國國會在1909年通過了《關于印度各級立法會議法案》,通稱《莫萊—明托改革法案》,規定全印立法會議中的民選議員由三分之一增加到二分之一,各省立法會議民選議員可占多數。但是立法會議的權限并沒有擴大,仍是咨詢機關。選舉分兩級制和三級制,全印度三億人口,選民人數不超過三千。此外還給伊斯蘭居民設立了特別選區,使伊斯蘭上層分子取得更多的席位。改革法案并未觸及英國殖民統治,旨在扶植親英勢力,拉攏印度資產階級,挑撥宗教糾紛,破壞民族解放運動。

  蒙塔古宣言

  1917年8月20日英國印度事務大臣蒙塔古(EdwinSamuel Montagu,1879—1924)在英下院所發表的宣言。1916年12月,國大黨中的溫和派和激進派在勒克瑙年會上又重新攜手;大會向殖民當局要求立即賦予印度以廣泛的自治,由印度人擔任軍隊中的要職、關稅自主以及對財政的控制權等。這些要求得到在勒克瑙同時開會的伊斯蘭教聯盟的支持。這時,國大黨和伊斯蘭教聯盟開始合作。為了宣傳在勒克瑙大會上提出的要求,在提拉克的倡議下,不久就成立了“印度自治聯盟”。印度資產階級民族運動力量的統一趨向,使英國殖民者大為不安,迫使英國政府作了政治改革的諾言。蒙塔克宣言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宣言中聲稱,英國政府的政策就是增加印度人參加行政的每一個部門和漸次發展自治體制,其目的在于逐步實現印度的責任政府,作為大英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宣言是1918年《蒙塔古——契姆斯福(印總督)憲政改革報告書》的依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印度近現代史(簡略)
印度簡史
英國東印度公司軍隊的早期來源與發展是怎樣的?
老照片 一百六十年前印度孟買 英國殖民者統治印度的重要據點
史上最大杜鵑鳥: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興衰
老照片:1968年的印度孟買感覺比上海還要繁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蚌埠市| 微山县| 隆回县| 邢台市| 长沙市| 松原市| 老河口市| 繁峙县| 四平市| 永安市| 伊金霍洛旗| 黑水县| 荔波县| 荥阳市| 长乐市| 孟连| 霍山县| 成安县| 郧西县| 玉门市| 遂平县| 边坝县| 通许县| 贵州省| 长子县| 汨罗市| 纳雍县| 西吉县| 三江| 社会| 麻阳| 津南区| 稻城县| 新昌县| 灵山县| 南开区| 湘潭市| 滕州市| 洛川县| 兰坪| 墨竹工卡县|